《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在2018年暑期档,依旧是大片云集竞争激烈之际一部名为《最后的棒棒》的纪录片算则在着这个档期上映,并且在影片上映的前一天 导演何苦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不了一封信件,称本片在宣发费匮乏,排片率也不高,关注度很低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定档8月17日。这部纪录片有怎样的精神力量呢?它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

重庆“江水”孕育棒棒群体

这部电影的片名叫做《最后的棒棒》,先给大家普及一下棒棒到底指的是谁。重庆是一个山城,码头有很多货物要运,最方便的一种运输方式其实就是靠人力,所以出现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拿着竹棒去帮人运东西,可以说是最早的快递员了。

《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应该说是重庆的江水孕育了棒棒这个群体,这部电影的导演何苦是以一种完全浸入式的方式融入了棒棒这个群体当中成为了一名棒棒,用他的摄影机记录下来棒棒们是如何来生活的。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创作方式呢?

《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一个纪录片的好坏,非常大的程度依赖于你跟拍摄对象之间相处的这种关系,你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会跟你敞开他的生活。纪录片它有一种伦理关系,所有的纪录片其实是拍摄对象的恩赐,没有他们的话就不会有作品。所以拍纪录片的导演会有感谢拍摄对象的这种态度,没有他们的允许导演就无法记录他们的生活。当他把这种身段放得很低,而且用很长的时间去记录的时候,生活就会馈赠给导演很多东西。所以有一个很真诚的制作心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以“泪水”展现棒棒生活的酸甜苦辣

他向我们用镜头展示出来的不光有重庆的这边的水土和江水,也记录了棒棒他们的泪水。哪些段落会让人觉得很有感触呢?

《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片中老黄身体不太好,去按摩体验店说是免费的,给他体验做按摩,最后在结算的时候发现用的药是要交钱的,然后他打开了自己的一个塑料袋,一点点的把它翻开取钱的时候那个场景很心酸。对这种人群他们生活的这种艰难,我们其实是有心理预期的,但是当这些影像在你面前展开的时候,其实还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包括那个老杭他因为收了100块钱的假钞,对于他来说那肯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他经过多少内心的纠结,考虑怎么去把这一百块钱花出去,最后他去找了一个客户用的时候没想到被人家给识破,最后的结尾是一个长镜头,落在他那个很复杂的脸上,相信他的内心也是非常丰富的。这也是这个片子可贵的一面,他塑造人物是很立体的,我们看到他们人性很复杂的一面还有光辉的那一面这点很棒。所以刚观众看完影片后,这群人绝对会在你内心留下深刻的映象

以“汗水”诠释负重前行的棒棒精神

电影中我们除了看到了棒棒的泪水之外还有他们的汗水。其中有一位棒棒,身患高血压却没有钱去看病,电影中他红肿的肩膀给人映象特别深刻,还有还有一个棒棒特别能吃,说明他们每天付出的体力特别多。但是最后意思的就是最后因为他这个能吃反而引来了一些厂商的注意,成为了以为脱口秀的主持人。

《最后的棒棒》票房惨淡,讲述重庆“棒棒”文化,别让纪录片灭绝

生活的这种戏剧性有时候超出我们的想象。用纪录片不光只是去记录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去改变生活。给拍摄的对象,给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东西,同时也呈现这些人身上那种坚韧乐观的那种“棒棒精神”。看完是很欣慰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人性闪光的一面。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这部电影,毕竟在这个年代这样良心制作的电影已经不多了,不要让纪录片走出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