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提起蓬溪的石门垭,附近的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句俗话:“石门对石鼓,金银二万五。”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从蓬溪通往潼川府(今三台县)的大道走十多华里,路旁有一山垭,小地名叫“石门垭”。传说,从前这垭口上有应茅草棚,里面住着一位老头儿,靠打草鞋来养活自己。家里很穷,一眼可以望尽,一棒打去挡都不挡,穿的在身上,吃的在肚皮头。可是他有个捶草的石头棒,经过年长日久,光滑发亮,随时放在身边,不离左右。这条路是驰名的川北大道,大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穿流不息。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有一天,有两个出门人,一个年长,一个年少,手持得礼包裹。 弓身来到草棚歇息,突然发现老头儿那刺手特行囊包裹,非常诧异,年长的便问:”请问老大爷,你身边目的石样,那个石棒卖不卖? 的果了我几十年,我全靠它来维持生活,我不卖的。老头儿边打草鞋边回答。心想:这石棒使用惯了,舍不得,二来值不到几文钱, 随便应付过去就算了。行人正经地说: “老大爷,你若是要卖,我给你三百两银子,足够生活了。买你这根石棒行吗?”老头儿听进耳里,心想:一双草鞋值几个钱, 这石棒给我三百两白银,哪有这样的好事?卖了又去找个就行,便喜皮笑脸地说:“老兄, 你真的要买,我卖给你。’ “真的要买。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行人直截了当地答。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老兄,你出三百两银子买这石棒棒有何妙用?”老头想探探底细。“需者为贵嘛,自有妙用。” 行人哪能告诉卖者的用途和贵重价值啦。事成,钱货兑现,手交银子, 一手交石棒棒。 行人趾高气扬地说道:“老大爷,金山银山,告化子不识神仙。你有眼无珠, 不识货,你哪知道它的妙用啊!”, 用它来捶草很合手,做其它我倒没用过它。”老头儿老老实实地说。“你不知道吗,你草棚后面山上有道石门,里面的金,时宝堆积如山。你这石棒儿就是开石门的钥匙,”很得意地说,“石门对石鼓,金银二万五。” 这老头儿恍然大悟,说:“早晓得我不该卖。”又想到卖字不回头,别无二法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说回来,这同行二人是什么关系呢?是师徒关系。徒弟在一旁知道这件事的经过,也听到师傅说石棒的妙用,心窝痒了半截,俗话说银子是白的,眼睛是黑的,起了贼心,想避开师傅,独自打开石门全得金银财宝,发个猛财。便问道:“师傅,我们有了钥匙,何时开门取宝呢?” “还不行。光有钥匙不项用,还要石二斗白米。” 师傅慢条斯理地说。 “一石二斗白米来做啥?”徒弟问。 “石门内有金狗、银狗,米就是宝中之宝,当开开了石门,金狗、银狗就要撵出来伤人。用白米抛去,它就招架不住,才弄得到门内的金银财宝。”徒弟听到这番话,心一横,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这笔财宝我自个取得,不费吹灰之力,待机行事,暗地准备白米不在话下。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一天夜里, 师傅睡在间屋子里,徒弟一心想到财宝,总想师傅早入梦乡,耳听师傅鼾声入眠,便悄声没气地走来,偷偷地拿了石棒,拷一口袋白米,直往石门跑去。 将百棒在石门上乱擁,不到三五几下门哗啦一声巨响, 开了。 哎呀!里面金光内内,遍地是宝,特别是金牛,银马标眼,房屋都是金晃晃的。心想这下可拿个干净,多好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谁知一群金狗,银狗见了生人,扑将出来缠身乱咬, 他急忙取出口袋中的白米朝这群恶狗抛撒,果然恶狗畏缩不断了。徒弟三两步上前牵金牛反身直往外走,这样恶狗仍又向他扑冲过来,盯着不放。一口袋米与一石二斗米相比, 实实太少了,哪里经得住儿抛几撒,眼看所剩无几,只好拉着牛鼻绳往外走,刚刚人出门,石门就紧紧关了,手内捏着半节牛绳在夜光中发亮,钥匙却掉在石门内。从此石门永远闭着,无法再开了。所以,就是现在的石门垭!

讲述人:郭显仪男70岁张多成男68岁

附西乡农民搜集人:何一文

收录时间: 1986 年12流传地区:蓬溪

“石门”的传说~蓬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