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的「雙城記」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馬龍縣喜事不斷的一年。這一年,馬龍榮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的桂冠,成功上演“雙城記”華美樂章,擦亮了馬龍縣城的休閒宜居品牌,為“高原運動休閒之城、四季花海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馬龍的“雙城記”

漫步在馬龍縣城的大街上,路面乾淨整潔,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空氣清新;走進新城區,柏油道路筆直寬敞、相連成網,高樓林立、新房成片,綠樹垂柳,迎風搖曳……馬龍在短短一年內,喜獲兩塊國字號金招牌。

馬龍的“雙城記”

馬龍的“雙城記”

馬龍縣城這次美麗蝶變的背後,是一場默默孕育的艱難催生,這些榮譽凝聚著全縣幹部群眾的心血和努力,更為馬龍今後跨越發展鋪起了快車道。這些金招牌已經成為助推馬龍“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馬龍的“雙城記”

回看創衛工作,很多人都會說: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是一項系統、複雜工程,更是一項長期、艱鉅的工程。的確,過程很艱辛。2012年,馬龍縣啟動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為常務副組長,縣委、縣人大常委會、縣政協有關領導為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和通泉街道主要負責為成員的馬龍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協調領導小組,協調領導小組下設縣創衛辦、綜合協調組、宣傳報道組、創衛推進組和督促檢查組,以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人員保障和經費保障推進創衛工作開展。按照《國家衛生縣城標準》9大項52條指標,堅持“注重基礎、強化整治、立足長效、全面提高”要求,全民動員,全民動手,真抓實幹,逐一攻堅克難。建立縣領導聯繫制度、成員單位協調製度、聯絡員工作制度,定期召開創衛推進會議,集中研究創衛難題,及時安排創衛任務,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通過開展專欄宣傳、專題宣傳和社會宣傳,讓廣大幹部群眾知道為什麼要創衛,怎樣創衛,創衛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好處。

馬龍的“雙城記”

整改環境衛生問題、整改餐飲業和公共場所衛生問題、整改集貿市場管理問題、整改交通秩序管理問題、整改市容環境管理問題、整改病媒生物孳生地問題。五年間,“創衛”成為全縣上下的一場“趕考”,成為實幹為民的一場戰役。那幾年,馬龍縣先後投資3600萬元完成縣城生活垃圾處理場建設;投資184萬元購買道路洗掃車、鉤臂垃圾車、垃圾箱體等環衛設施,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70%;投資300餘萬元新建改建公廁、垃圾中轉站;投資480萬元改造縣城農貿市場;投資1000萬元完成行政大道綠化亮化工程;投資599萬元完成縣城南片區汙水收集處理工程。與此同時,該縣探索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繫制度、綜合協調機制、責任分工機制、宣傳教育機制、監督檢查機制、考核獎懲機制、單位社區衛生共建等制度,還建立健全了縣城垃圾處理、生活汙水處理、綠化管理、市容市貌管理、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創衛機制,邊創邊建,為有效開展創衛工作和鞏固創衛成果提供了保障。

馬龍的“雙城記”

如今,創衛成功了,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通過開展國家衛生縣城創建,進一步加強環保工作,地表水常規監測的14個項目監測結果全部達到Ⅲ類,部分優於Ⅲ類;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黃草坪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部分時段達到Ⅰ類;縣城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讓馬龍的生態、自然環境優勢更加凸顯,逐步把馬龍打造成為宜居養生的理想之地。

馬龍的“雙城記”

國家園林縣城的榮譽讓馬龍更加光彩奪目。2013年5月,馬龍縣在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的基礎上啟動了國家園林縣城創建工作,將創建工作作為一項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按照《馬龍縣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實施方案》,將創建指標任務層層分解到單位、到具體責任人,制定了詳細周密的目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廣泛宣傳創建園林縣城的重大意義,使《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綠線管理辦法》深入人心。依據《馬龍縣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聘請有資質的規劃設計公司對城區進行實地勘測,結合縣域地理條件、氣候特點、風土人情等,科學編制了綠地系統、溼地資源保護、歷史風貌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專項規劃,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城市園林綠化規劃體系。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採取共建、自建、認建認養等多種形式,鼓勵全社會參與城市綠化建設,有效推動了全縣園林綠化產業化、市場化進程,為創建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建立定期督查、定期通報、限期整改的責任追究、考核獎懲制度,將創建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切實對照標準抓落實,對照任務抓推進,對照問題抓整改,使創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馬龍的“雙城記”

馬龍的“雙城記”

該縣科學開展綠地管養,先後出臺《馬龍縣綠色圖章管理制度實施辦法》、《馬龍縣實施工程建設項目綠色圖章制度》、《馬龍縣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辦法》、《綠化管理實施細則》、《馬龍縣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馬龍縣古樹名木保護措施》、《馬龍縣城市綠地和綠化樹木認建認養辦法》、《馬龍縣城市公園管理辦法》等制度,在城區全面推行“三包責任制、認建認養制”,縣級領導帶頭認種認養城市綠化樹木。同時,不斷創新管護機制,將縣城園林綠化管護權承包給建設部門和綠化公司,綠化公司自籌資金購置設施設備,組建管理隊伍,專業管理綠化苗木。建設部門和園林部門加強日常的監督檢查,督促管理合同的履行,使綠化管護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綠化成果得到有效保護。利用建築物牆面、屋頂推廣立體綠化,嚴格控制大樹移植,大廣場、水景噴泉、大草坪、大色塊、雕塑、燈具造景、單一層次種植等情況發生,新建、改建、擴建公園綠地中硬質鋪裝透水技術應用實施率65%,生物防治推廣率達60%,縣城原有自然風貌、文物古蹟和人文景觀保存完好。

馬龍的“雙城記”

馬龍的“雙城記”

目前,縣城區面積6.1平方公里,建成沈家山森林公園、水景公園、商業文化廣場等10個公園廣場,城市人口4.93萬人,城鎮化率37.25%,綠地面積205.9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04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8.51%,建成省級園林單位42家、省級園林小區17家。

馬龍的“雙城記”

如今,創園也成功了,下步,馬龍縣城該怎麼發展?

下步,該縣緊緊圍繞“高原運動休閒之城、四季花海城市”的城市定位,以縣城為中心,啟動國家級全民健康產業園暨體育旅遊休閒小鎮建設,打造高原競走訓練基地、青少年戶外拓展訓練營、縣城健身步道及多個公共體育場、足球場、游泳館、乒乓球館、射箭館及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體育訓練附屬設施,爭創國家級高原高水平體育訓練基地,整體提升全縣的運動休閒服務功能,把縣城打造成面向昆明、曲靖兩大城市及周邊省市遊客的休閒度假、健身康體、鄉村旅遊和特色餐飲為一體的旅遊型綜合服務城市。深入挖掘馬龍的特色美食、特色民俗、生態優勢、農家樂,著力打造舊縣高原體育養生小鎮、馬過河風味美食文化小鎮、馬鳴原生態民俗文化小鎮、王家莊生態旅遊小鎮等,吸引各地遊客到馬龍品美食、覽美景、養身心。(柳發龍)

馬龍的“雙城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