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省歷史

江西省,中國省級行政區,簡稱贛(gàn),別稱贛鄱大地,是江南"魚米之鄉",古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省地處北緯24°29′14″至30°04′41″,東經113°34′36″至118°28′58″之間,東鄰浙江省、福建省,南連廣東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長江,屬於華東地區。江西省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轄11個地級市、100個縣(市、區),省會為南昌市。

省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山,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江西處北迴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溼潤氣候。

江西糧食作物以稻子為主,次為小麥。還盛產油菜、油茶、茶葉、黃麻、苧麻和柑橘。茶葉多產於北部山地,"寧紅"、"婺綠"均為茶中名產。主要工業為有色冶金、煤炭、鋼鐵、機械製造、化肥等。景德鎮的瓷器工藝歷史悠久,產品馳名中外。

2015年,江西省GDP達16723.8億元。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為4565.63萬人,較2014年增長了0.52%。江西省漢語方言主要有贛語、客家語、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吳語、徽語 。

建制沿革

中國江西省歷史

江西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商朝時期,江西已進入青銅器時代,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一致。《禹貢》《周·職方》江西皆屬揚州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 。

秦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所轄地域與今日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十三州,江西屬揚州。三國時為吳地。獻帝建安五年(200)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孫權釐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孫權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1]

西晉元康元年(291),增設江州,領10郡,治所南昌。東晉鹹康六年(340),遷至潯陽郡(江西九江市),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大業末年,蕭銑及林士弘佔據江西。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1]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併入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仍置江西行省。江西行省轄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元末,陳友諒佔據江西。

明洪武九年(1376),置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江西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布政使司衙門駐南昌府。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洪武二年(1369)瑞州路改置瑞州府;鉛山直隸州降縣;三年(1370)南豐直隸州降縣;九年(1376)江西行省改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1]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地理環境

摺疊

地形地貌

中國江西省歷史

江西

江西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佈,具有亞熱帶溫暖溼潤季風氣候。江湖眾多,以鄱陽湖為中心呈向心水系。又是中國南方紅壤分佈面積較大的省區之一。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具有典型的亞熱帶森林植物群落。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準地臺江南臺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併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岩侵入,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岩層,並夾有石膏和岩鹽沉積;北部地區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

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佈,北部則為鄱陽湖湖積、沖積平原。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佈。

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岩及部分千枚巖等較鬆軟岩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及於都、瑞金、興國、寧都、南豐、貴溪等盆地。

山地大多分佈於省境邊緣,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岩系和花崗岩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厚。

摺疊

水文氣候

  • 氣候

氣候屬中亞熱帶溫暖溼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3]。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江西為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區分佈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廬山、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是全省4個多雨區,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年降水季節分配是4-6月約佔42-53%。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與少雨年份相差幾近一倍。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及年際變化大是導致江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

  • 水文
中國江西省歷史

鄱陽湖

江西省境地形南高北低,有利於水源匯聚,水網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對航運略有影響。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達1.84萬公里,除邊緣部分分屬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長江外,其餘均分別發源於省境山地,匯聚成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系,最後注入鄱陽湖,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積達16.2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連同其外圍一系列大小湖泊,成為天然水產資源寶庫,並對航運、灌溉、養殖和調節長江水位及湖區氣候均起重要作用。江西地表徑流贛東大於贛西、山區大於平原。

江西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故季節性變化很大。汛期河水暴漲,容易氾濫成災;枯水期水量很小,又感水源不足。故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年內波動較大:1至3月佔14-17%,4至6月佔53-60%,7至9月佔18-22%,10至12月佔6-10%。徑流最大月份一般出現在6月或5月,各河最大月佔全年徑流量的22%左右;徑流最小月份一般出現在12月或1月,各河最小月佔全年徑流量的3%以下。由於徑流的年內分配主要集中在4月至6月,這段時間降水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易造成洪澇災害。而7月至9月,降水稀,氣溫高,工農業用水正值高場,江河卻處在少水期。徑流量最大年比最小年各河在4-5倍左右。年徑流量變化還存在連續乾旱和連續洪水的情況。

文化

摺疊

書院文化

中國江西省歷史

白鹿洞書院

“江西書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義門東佳書院和高安桂巖書院是中國設立最早的書院之一。宋代白鹿洞書院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華林書院延四方講席,鵝湖書院首創學術自由爭辯之風,白鷺洲書院以人才輩出、延續辦學800年而著稱。

在明代1239所書院中,江西地區就有238所,佔五分之一。據清光緒《江西通志·書院》記載,江西書院達526所。有學者根據其他各種史籍、志書、筆記、碑刻統計,認為江西古代書院足有千餘所之多,迄今保存較完整的仍有85所 。

摺疊

地方文化

贛文化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子系統。經長期發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構成層次豐富、脈絡清晰的網絡。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贛南客家文化等諸多子系統。其銅文化、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蘇區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臨川文化臨川文化是以江西臨川為匯合中心,人文、風物、哲學、教育、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醫理、學術、宗教、民俗、體育、語言、建築、美食等實行向性組合,而形成獨具特色,自有特徵,承上啟下的區域文化。臨川文化背景下誕生了宰相詞家晏殊及其兒子晏幾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醫學家陳自明,地理學家朱思本,著名的戲劇家湯顯祖等歷史文化名人 。廬陵文化廬陵文化以廬陵古治屬為核心,輻射而涵蓋現今吉安市十餘縣(區)及周邊市區的區域性文化。廬陵文化源於七千年前的青銅文化,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一門六進士,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佈政,百步兩尚書”、‘’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至今仍傳為佳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宋代大文豪楊萬里、原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原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裡、中國著名數學家王梓坤、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南宋愛國名臣胡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知名學者先後孕育或誕生在這裡。贛南客家文化贛南客家人的進取精神、鄉土意識和淳樸務實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吒風雲的將軍古柏、肖華等名人。贛南600餘幢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贛南採茶戲、東河戲流傳至今 。

摺疊

方言文化

贛方言古稱傒語,習稱贛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江西省內通行贛方言的有60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城區)、萍鄉和宜春、撫州、吉安三地區的各縣市;上饒、九江兩地區的大多數縣市;贛州地區的、石城、寧都、興國、于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鎮。客家方言習稱客家話,主要分佈在江西的南部(除贛州城區、信豐城區外的其他贛南地區),其他分佈在吉安南部,撫州南部,以及贛西北的銅鼓,修水、武寧、萬載。但贛州市區及個別城鎮因其方言(屬西南官話)和民居形式(屬客家民居)與和縣客家方言的土木混合結構為主的民居不同。吳方言習稱吳語,主要通行於上饒市區、上饒縣、玉山縣仙岩鎮、廣豐縣。徽方言習稱徽州話。主要通行於上饒市婺源縣及其周邊鄉鎮。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有瑤語,在全南縣,人口約200人,說瑤語和當地的客家話。江西的其他少數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說自己的少數民族語言,只說當地的漢語方言 。

摺疊

革命傳統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摺疊

戲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陽腔是南戲高腔源頭,演變成京劇、川劇等40多種戲曲。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代表中國古典戲劇最高水平,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清代蔣士銓稱乾隆間第一曲家。江西因盛產茶葉在清中期逐漸形成的採茶戲。民種類豐富,有號子、漁歌、山歌、小調、燈歌等,以興國山歌最為著名 。

摺疊

儒釋道學

儒家戰國時期,孔子弟子澹臺滅明進入江西。宋明時期,婺源朱熹上承程頤、程顥而集理學之大成。金溪陸九淵成為陸王心學的創始人。理學發源於江西,定型於江西,中國儒家思想的哲學化、體系化在江西最後完成。佛教江西是中國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歷史上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的說法。佛教淨土宗始於晉代廬山東林寺高僧慧遠。對唐代以後佛教影響很大的南禪,主要根據地在江西。禪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於江西。道教道教則有漢代張道陵、張盛在鷹潭龍虎山開創天師道。葛玄在樟樹閤皂山創道教靈寶派。晉代許遜(許真君)是淨明道祖師、治水專家,百姓建萬壽宮祭 。

摺疊

文化遺產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萬年稻作文化系統世界文化遺產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興國山歌、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永新盾牌舞、弋陽腔、青陽腔、廣昌孟戲、徽劇(婺源)、宜黃戲、贛南採茶戲、徽州三雕(婺源三雕)、萍鄉湘東儺面具、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鉛山連四紙製作技藝、歙硯製作技藝、金星硯製作技藝、全豐花燈、武寧打鼓歌※、于都嗩吶公婆吹※、萬載得勝鼓※、瑞昌竹編※、萬載花炮製作技藝※、樟樹藥俗※第二批鯉魚燈舞、萍鄉春鑼、湖口草龍、瓷板畫、夏布織造技藝、石城燈會第三批九江山歌、贛劇、西河戲、“古陂席獅、犁獅”、高安採茶戲、德安潘公戲、新幹剪紙、鄱陽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上坂關公燈、西山萬壽宮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