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作为吃喝玩乐大搜索中的一枚吃货,听说有挑战味觉嗅觉的测试,于是毫不犹豫的参加了,以为自己是王者,结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在丰和日丽的9月14日,吃喝小编和同行小伙伴们来到了特殊的地方: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联合全球领先的感官科学实验室——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这里举办了一场感官评价体验活动,探索食物美味背后的奥秘。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进入实验室之前,每人换上白大褂,并分为AB组进行试验。首先是味觉和嗅觉的盲测,小编体验的是嗅觉。工作人员让大家随机选出两个实验瓶,闻其中的味道并填写在测试纸上。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打开第一瓶,一股非常熟悉的香气散发出来,当我正想着是哪款香水的味道时,工作人员打消了我们乱猜的念头,大部分实验瓶中都与饮食有关,多亏他们的提示,我才猜到了葡萄的味道。继续打开第二瓶,讲真,第二瓶的味道太难闻了,有点像油烟的味道,既然和吃的有关,难道是食用油?虽然不怎么像,但还是“盲目自信”的写上了。答案揭晓时,它竟然是“哈喇味”,全场都惊呆了,我感觉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① 吃货的盲测结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② 专家的盲测结果

第二个实验是盲测小米粥,这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测试,毕竟谁还没喝过粥啊!工作人员端上了三碗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米粥,通过提交手机问卷,解答口感等问题;最终的答案竟然也大相径庭,很多人不明白,明明682最好吃,为什么433更好?甚至有人暴露了吃货身份,有人竟问“还有粥吗?再来一碗!”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当然,“饭不是白吃的”我们在熊猫指南组织的感官体验中学到了“好吃”和“吃好”的关系。

吃,在中国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人们追求“吃好”,更追求“好吃”,几千年关于“吃”的学问积累下来,人们好像只记住了一句“众口难调”,其实在“好吃”背后,有着严谨和朴素的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熊猫指南合作机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

好吃的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食物安全不安全,有安全检测机构;食物好吃不好吃?为什么好吃?又该如何定义?这背后其实也有一套评测体系,叫做感官评价。优雅的葡萄酒品评,就是感官评价的一种。

“感官”是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通常人们所讲的就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官,这是使刺激完成的渠道。熊猫指南优选食材时,是如何判断食物的风味呢?靠的也是感官评价。

怎样的一碗米饭才算好吃?褚橙比其他冰糖橙好在哪里?普通消费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许能说出一两个特点,但往往盲人摸象,难见全貌。

熊猫指南举办感官评价活动,就是带领消费者进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专业品评员的日常训练,感受专业的感官评价技术。

在感官评价活动中,体验员先分成AB两队进行了PK赛,比赛内容是味觉测试和嗅觉测试,这是专业品评员选拔的必经环节,在总分20分的测试项目中,A队得到了6分,B队得到了11分,可见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官都在及格线以下。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嘉宾体验味觉测试及嗅觉测试。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嘉宾体验感官评价。

接下来进行的是3款小米粥的品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在剔除了大部分专业评测指标之外,给体验员留下了“玉米香”、“鸡蛋香”、“回甜”、“口感细腻”、“粉质感”这5项指标,让体验员再一次体会到了感官评价的专业性。

通过专业的感观评价,消费者在了解了是好农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用详细的数据来说明是那些特性让消费者喜爱,及它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像评鉴咖啡、红酒那样,品尝出匠心种植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次体验,让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沉浸式地体验了熊猫指南对于农产精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熊猫指南“定义好吃”的背后是科学标准。

好物的探寻

好吃,是很多国人的信仰,但近年来对食材的顾虑又让人们无所适从,“好吃”与“吃好”成了一个摇摆不定的难题。

但熊猫指南坚信中国还有匠心农人在苦心经营,只是他们不为人所知所信。因此,熊猫指南通过自己独立的调查,来告诉老百姓:什么农产品好吃、在哪里、为什么好吃等信息。在这次活动的开场致辞中,熊猫指南CEO毛峰介绍了熊猫指南的上榜五大标准——环境好、品种好、种植好、品质好及物有所值。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熊猫指南CEO毛峰现场介绍熊猫指南的上榜标准。

如何评价“品质好”,是此次感官评价的体验重点,熊猫指南正是依靠实验室背对背的检测,科学评价“好吃”,这是一次理化指标之旅,但在此之前,熊猫指南要先发现农产品,并进行环境、品种、种植的考察,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情怀之旅。

在2017年,熊猫指南调查团队累计行程35万公里,途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镇村落,完成了首期榜单产品的全部调查工作。

这些上榜产品是从数百种优质农产品中精挑细选出来,其面积小的几百亩,面积大的数万亩,在中国广袤富饶的大地上,无论东西南北,皆有天赐良物。

2018年3月21日,熊猫指南首次发布春季榜单,榜单发布之后,熊猫指南的调研员又开始上路探寻。

熊猫指南品牌总监马祎分享了调研视频,用实例展现了熊猫指南如何调研环境、种植、品种。

这次感官评价中的一款小米就是熊猫指南夏季调研中发现的优质农产品,即便体验员不够专业,但在实验室给出的5项指标中,这款小米的多项指标仍旧取得了很高的得分。

在“吃好”和“好吃”之间,熊猫指南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客观评价体系,毛峰称之为:“优质农产品的米其林、匠心农人的奥斯卡、中国品质农业的标准普尔”,以激励农民去种好东西,进而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激励消费者去购买好东西,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健康、更讲究。

熊猫指南这次感官评价活动,是对消费者的一次科学启蒙,受益者是消费者;而更大的受益者,是匠心种植的农户。

熊猫指南是首份针对精准地块进行评价的农产品榜单,同时公布优质农产品品种信息、种植者信息和种植农场信息。这份农产品的“米其林”榜单,与熊猫挑剔饮食一般,只挑最好的农产品上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生活中也如此,我们看到的、吃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好。芒果很大、荔枝很甜,这就代表它是最好的品种,它来自最好的产地吗?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无法科学客观地识别优劣,而熊猫指南可以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为我们提供安全放心的榜单,相信它能为我们“真选天赐良物”。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艺广播FM87.6

商务合作电话:18801318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