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吃的多就是王者?熊貓指南,揭示「好吃」背後的感官科學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作為吃喝玩樂大搜索中的一枚吃貨,聽說有挑戰味覺嗅覺的測試,於是毫不猶豫的參加了,以為自己是王者,結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在豐和日麗的9月14日,吃喝小編和同行小夥伴們來到了特殊的地方:中國優質農產品榜單熊貓指南聯合全球領先的感官科學實驗室——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這裡舉辦了一場感官評價體驗活動,探索食物美味背後的奧秘。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進入實驗室之前,每人換上白大褂,並分為AB組進行試驗。首先是味覺和嗅覺的盲測,小編體驗的是嗅覺。工作人員讓大家隨機選出兩個實驗瓶,聞其中的味道並填寫在測試紙上。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打開第一瓶,一股非常熟悉的香氣散發出來,當我正想著是哪款香水的味道時,工作人員打消了我們亂猜的念頭,大部分實驗瓶中都與飲食有關,多虧他們的提示,我才猜到了葡萄的味道。繼續打開第二瓶,講真,第二瓶的味道太難聞了,有點像油煙的味道,既然和吃的有關,難道是食用油?雖然不怎麼像,但還是“盲目自信”的寫上了。答案揭曉時,它竟然是“哈喇味”,全場都驚呆了,我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① 吃貨的盲測結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② 專家的盲測結果

第二個實驗是盲測小米粥,這應該不是什麼太難的測試,畢竟誰還沒喝過粥啊!工作人員端上了三碗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米粥,通過提交手機問卷,解答口感等問題;最終的答案竟然也大相徑庭,很多人不明白,明明682最好吃,為什麼433更好?甚至有人暴露了吃貨身份,有人竟問“還有粥嗎?再來一碗!”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當然,“飯不是白吃的”我們在熊貓指南組織的感官體驗中學到了“好吃”和“吃好”的關係。

吃,在中國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人們追求“吃好”,更追求“好吃”,幾千年關於“吃”的學問積累下來,人們好像只記住了一句“眾口難調”,其實在“好吃”背後,有著嚴謹和樸素的科學。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熊貓指南合作機構: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

好吃的科學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食物安全不安全,有安全檢測機構;食物好吃不好吃?為什麼好吃?又該如何定義?這背後其實也有一套評測體系,叫做感官評價。優雅的葡萄酒品評,就是感官評價的一種。

“感官”是接受刺激的感覺器官,通常人們所講的就是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官,這是使刺激完成的渠道。熊貓指南優選食材時,是如何判斷食物的風味呢?靠的也是感官評價。

怎樣的一碗米飯才算好吃?褚橙比其他冰糖橙好在哪裡?普通消費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許能說出一兩個特點,但往往盲人摸象,難見全貌。

熊貓指南舉辦感官評價活動,就是帶領消費者進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專業品評員的日常訓練,感受專業的感官評價技術。

在感官評價活動中,體驗員先分成AB兩隊進行了PK賽,比賽內容是味覺測試和嗅覺測試,這是專業品評員選拔的必經環節,在總分20分的測試項目中,A隊得到了6分,B隊得到了11分,可見我們大多數人的感官都在及格線以下。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嘉賓體驗味覺測試及嗅覺測試。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嘉賓體驗感官評價。

接下來進行的是3款小米粥的品評,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學實驗室的實驗員在剔除了大部分專業評測指標之外,給體驗員留下了“玉米香”、“雞蛋香”、“回甜”、“口感細膩”、“粉質感”這5項指標,讓體驗員再一次體會到了感官評價的專業性。

通過專業的感觀評價,消費者在瞭解了是好農產品的同時,還可以用詳細的數據來說明是那些特性讓消費者喜愛,及它好在哪裡。這樣可以讓消費者明白消費,像評鑑咖啡、紅酒那樣,品嚐出匠心種植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這次體驗,讓消費者更深層次的、沉浸式地體驗了熊貓指南對於農產精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熊貓指南“定義好吃”的背後是科學標準。

好物的探尋

好吃,是很多國人的信仰,但近年來對食材的顧慮又讓人們無所適從,“好吃”與“吃好”成了一個搖擺不定的難題。

但熊貓指南堅信中國還有匠心農人在苦心經營,只是他們不為人所知所信。因此,熊貓指南通過自己獨立的調查,來告訴老百姓:什麼農產品好吃、在哪裡、為什麼好吃等信息。在這次活動的開場致辭中,熊貓指南CEO毛峰介紹了熊貓指南的上榜五大標準——環境好、品種好、種植好、品質好及物有所值。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熊貓指南CEO毛峰現場介紹熊貓指南的上榜標準。

如何評價“品質好”,是此次感官評價的體驗重點,熊貓指南正是依靠實驗室背對背的檢測,科學評價“好吃”,這是一次理化指標之旅,但在此之前,熊貓指南要先發現農產品,並進行環境、品種、種植的考察,在某種意義上,這是情懷之旅。

在2017年,熊貓指南調查團隊累計行程35萬公里,途經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鄉鎮村落,完成了首期榜單產品的全部調查工作。

這些上榜產品是從數百種優質農產品中精挑細選出來,其面積小的幾百畝,面積大的數萬畝,在中國廣袤富饒的大地上,無論東西南北,皆有天賜良物。

2018年3月21日,熊貓指南首次發佈春季榜單,榜單發佈之後,熊貓指南的調研員又開始上路探尋。

熊貓指南品牌總監馬禕分享了調研視頻,用實例展現了熊貓指南如何調研環境、種植、品種。

這次感官評價中的一款小米就是熊貓指南夏季調研中發現的優質農產品,即便體驗員不夠專業,但在實驗室給出的5項指標中,這款小米的多項指標仍舊取得了很高的得分。

在“吃好”和“好吃”之間,熊貓指南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客觀評價體系,毛峰稱之為:“優質農產品的米其林、匠心農人的奧斯卡、中國品質農業的標準普爾”,以激勵農民去種好東西,進而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同時,也激勵消費者去購買好東西,使中國人的生活更健康、更講究。

熊貓指南這次感官評價活動,是對消費者的一次科學啟蒙,受益者是消費者;而更大的受益者,是匠心種植的農戶。

熊貓指南是首份針對精準地塊進行評價的農產品榜單,同時公佈優質農產品品種信息、種植者信息和種植農場信息。這份農產品的“米其林”榜單,與熊貓挑剔飲食一般,只挑最好的農產品上榜。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生活中也如此,我們看到的、吃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好。芒果很大、荔枝很甜,這就代表它是最好的品種,它來自最好的產地嗎?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無法科學客觀地識別優劣,而熊貓指南可以從更加專業的角度,為我們提供安全放心的榜單,相信它能為我們“真選天賜良物”。

你以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猫指南,揭示“好吃”背后的感官科学
你以為吃的多就是王者?熊貓指南,揭示“好吃”背後的感官科學

▼長按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 吃喝玩樂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藝廣播FM87.6

商務合作電話:18801318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