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省市啓動新高考改革!對這些考生影響最大!如何選科才划算?

8省市啟動新高考改革!對這些考生影響最大!如何選科才划算?


第一批改革試點,2014年選擇在上海和浙江進行,這兩個地區的考生在2017年已經完成第一次新高考。

第二批試點,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個省市已經於2017年9月啟動。上述地區的考生將在2019參加改革後的首次統一高考。

第三批試點,原定在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學時啟動改革:河南、江蘇、廣東、河北、江西、西藏、黑龍江、遼寧、貴州、山西、四川、吉林、湖南、重慶、湖北、福建、內蒙古、安徽。

說明:近日多方消息,河南、四川、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江西、貴州、西藏9省目前已明確推遲一年實施新高考改革。

隨後,9月11日,安徽日報消息稱安徽省教育廳決定2018年暫不啟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並報教育部,教育部認真研究後同意。安徽2018年秋季入學高一新生高考仍按原辦法進行教育教學。

原定於從2018年秋季入學新高一入學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的18個省市中,因阻力較大,只有

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以及廣東8個省市按原計劃啟動了新高考改革。

第四批試點,陝西、雲南、寧夏、青海、甘肅、廣西的改革會在2019年秋季啟動。

那麼,對於步入高一的學生家長,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科學的高考選科呢?這個是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話題。

如何指導孩子進行科學的高考選科

其實,選科放在以前來講也是存在的。只不過,以前只有文科或理科2種選擇;而新高考改革後,可以純文純理或者兼備著選,共計20種選擇。選項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選擇的難度。那麼,在孩子選科這件事情上,家長如何去科學引導呢?在這裡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1

選科時建議要兼顧興趣與特長

普通心理學研究顯示,興趣是個人秉性和思維模式的體現,所以興趣是第一前提。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喜歡上的課、想參加的興趣小組或社團分類,這樣就可以較為清楚地瞭解其興趣點和特長了。

2

選科時建議孩子回顧成績清單

成績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因此,建議家長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把各科成績作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競爭力。

3

選科時建議關注孩子自身潛能

學習心理學應用研究表明,個體在努力程度相當的情況下,學習成果較好的學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所在,而對於收效甚微的學科,則表明該個體很可能缺乏學習的優勢和潛力。因此,建議選科時應以孩子的學習效率為標準,瞭解其自身潛能。

4

選科時建議參考目標院校專業

只有在提前瞭解目標院校招生專業對高中學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將來報考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科目與招生要求不符。

5

選科時建議靠近孩子理想職業

個體選擇與自己的理想接近的學科,對其學科的學習將起促進作用,學習起來就會更積極,更主動,學習成績也就可能更出色。因此,建議選科時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職業。

6

選科時建議孩子結合社會需求

選考科目需要個體系統思考,既要看到個體自身的需要,也應當考慮個體家人的想法、大學專業的需求及社會工作的需求。因此,選科時要觀察、分析社會趨勢,瞭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借鑑個體父母的經驗和想法,更謹慎地選擇。

7

選科時建議參考學校教學資源

選擇學校教學資源更有優勢的科目,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最佳的教學條件。反之,選了學校教學資源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潛力再好,可能也無法全力發出。

8

科目組合要適應高考錄取規則

儘量文理兼備,不建議選擇3文或3理。歷史+政治+地理這對組合將來報考大學專業選擇偏受限,還有地理+生物+政治這對組合與大學專業招生要求難以銜接。

建議忠於孩子自身的情況做選擇,只要有足夠的信心,應當支持,學好了,未來路子會很寬。

指導孩子科學選科應避免以下誤區

高考選科在調查人群中還廣泛存在著一定的誤區,因此,建議家長指導孩子在選科時避開以下誤區:

01

依從自己的情感取向

在選科時常常有學生認為某某教師有魅力,某某同學和自己關係特別好,隨之選擇。家長要教導孩子選科不是一種訣別,有時距離更是一種美。

02

學做“牆頭草”

一部分同學在選科會看自己班級裡或者學校裡,哪科報得多,我就報哪科。家長要教導孩子不要忽視自己的個性而一味地追風。

03

依戀自己原有的班級

在學校心理學家所調查的該中學生群體中,有7%的學生認為目前班級好、和諧、感情深,對陌生的環境恐懼,所以選科時依戀自己原有的班級。因此,家長要教導孩子現代社會具有挑戰性,跳出一個圈子,視野更開闊,前途更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