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歡迎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燃燒的島群”,我們不做他人文章的搬運工,只提供準確的歷史依據和獨到的見解分析,用地緣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來講述歷史和旅行的精彩!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在改造完成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負一層的某個角落裡,靜靜的擺放著一門重炮,與周邊一大堆的日造火炮相比,他的線條特別硬朗,噸位紮實,即使經過了80多年的歲月,炮身仍然透出一股傲然而泠冽的寒氣。許多人經過,甚少人關注,這門炮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1. 改造後的軍事博物館負一層角落的32倍15榴

二戰前,納粹德國編練的步兵師裡標配一個炮兵團,包括三個輕型榴彈炮營(共裝備IeFH18型105mm榴彈炮36門),以及一個重型榴彈炮營(裝備sFH18型150mm榴彈炮12門)。作為中德蜜月期合作的典範,這兩款德制火炮都曾出口到抗戰的中國,是國民政府手上最好的大炮。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2. 中德合作的蜜月期

1934年,國民政府以出口戰略物資鎢砂礦等作為條件,向納粹德國訂購大批德制裝備,其中包括24門150MM重型榴彈炮sFH18型。國軍額外提出了15公里的射程要求,而德軍自己裝備的sFH18型射程是13公里(30倍徑),因此生產商萊茵金屬公司特意將倍徑增加到32倍(大致相當於增加了30公分),使得國軍定製版擁有了15公里的最大射程,因而被命名為32倍15公分重榴彈炮,簡稱32倍15榴。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3. 德軍原版的sFH18型150mm重榴彈炮

1936年夏天,幾經周折的這批重炮終於被運抵中國上海交貨,每門炮備彈1000發,這已經比預定交貨期晚了兩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沒德國人那麼豪能把重炮配屬到師一級,因此特意組建了專門的陸軍摩托化重炮團,隨後在1936年底更改番號為炮10團。重炮團下轄3個炮兵營,每營2個連,每連裝備4門,使用德國進口的載重卡車牽引,全團總計2000人,並擁有包括牽引車、觀測車、彈藥車、吉普車、摩托車在內的480多輛各型車輛,是國軍最精銳的現代化部隊。團長彭孟緝是黃埔5期炮科生,也是日本野戰炮兵學校的畢業生。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4. 炮10團裝備的32倍15公分重榴彈炮

為了應付日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國軍又向德國緊急追加訂購了24門sFH18(每門備彈2000發),因戰局緊迫來不及改造,這批火炮全部是德國原版貨,收貨時發現一部分還有使用過的痕跡,很可能是從德軍現役部隊裡替換下來的。1936年底到貨後被編入炮14團(由於記載上的混亂,也有考證只有20門到貨)。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5. 德軍使用的半履帶車來牽引的sFH18型150榴,注意仍有大量騾馬被用於運輸

1937年8月11日,炮10團1營首先開赴淞滬戰場抗擊日軍。8月14日晚,150榴就開始壓制上海市區的鬼子,先後對日軍陣地、臨時機場和侵華日軍第三艦隊進行了壓制。歷經兩個多月的戰鬥後,淞滬抗戰失利,炮10團2營在撤退到方家窯附近時遇到地雷陣而無法通過,情急之下只得將2營的8門15榴全部推入江中自沉,以免落入敵手,官兵們心疼到痛哭流涕。2營由於火炮丟失,實際上已經失去戰鬥力。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6. 軍博改造前的32倍15榴,當時的保養狀況並不佳

1938年3月,炮10團1營參加了臺兒莊大戰,3營則被抽調並長期駐防在潼關。1944年5月,炮10團兩個營開赴怒江前線,先後轉戰松山、龍陵、芒市等地。抗戰勝利後,炮10團參加了內戰,到1949年,在上海被解放軍繳獲。今天保存在軍博的就是炮10團的一門32倍國軍定製版,他的銘牌上簡短記載了被繳獲的這段歷史,雖然被用於了內戰,但是兵器本身並無過錯,每一個軍事愛好者都應該向這門全程參加了八年抗戰的老兵器致敬。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7. 今天在國外保存良好的德制sFH18型150榴彈炮

另一個主角炮14團接受了原裝sFH18型榴彈炮,這款量產型榴彈炮的炮架及底盤由德國克魯伯兵工廠製造,炮管由萊茵金屬廠製造,全重5.5噸,射程13.32公里。1938年炮14團參加了武漢會戰和長江上的保衛戰,1939年底,炮14團1營被調至廣西戰場,參加了桂南戰役。1941年底,炮14團參加了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其兇狠的火力阻隔了日軍精銳的第3和第6師團,並最終驅逐了日軍。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8. 1941年底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第9戰區炮兵司令王若卿與炮14團150榴的合影

到抗戰勝利時,由於歷次戰役中的損失,德制150重榴彈炮只剩下10門左右。炮14團經整編後被運至東北戰場參加內戰,最終在遼瀋戰役中被繳獲。今天,在錦州的遼瀋戰役紀念館門前,就擺放著一門炮14團的德制sFH18,但應該記得的是,這門重炮同樣在抗戰中打滿全場,功勳卓著!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圖9. 保存於錦州遼瀋戰役紀念館門前的sFH18型150mm重榴彈炮

本文為本系列第二篇,前作詳見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燃燒的島群”!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靜待膜拜,話說軍博老兵器之二

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3A272829FC8C700FA7CC8B1FDEBECD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