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和旅行的精彩!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在改造完成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层的某个角落里,静静的摆放着一门重炮,与周边一大堆的日造火炮相比,他的线条特别硬朗,吨位扎实,即使经过了80多年的岁月,炮身仍然透出一股傲然而泠冽的寒气。许多人经过,甚少人关注,这门炮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1. 改造后的军事博物馆负一层角落的32倍15榴

二战前,纳粹德国编练的步兵师里标配一个炮兵团,包括三个轻型榴弹炮营(共装备IeFH18型105mm榴弹炮36门),以及一个重型榴弹炮营(装备sFH18型150mm榴弹炮12门)。作为中德蜜月期合作的典范,这两款德制火炮都曾出口到抗战的中国,是国民政府手上最好的大炮。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2. 中德合作的蜜月期

1934年,国民政府以出口战略物资钨砂矿等作为条件,向纳粹德国订购大批德制装备,其中包括24门150MM重型榴弹炮sFH18型。国军额外提出了15公里的射程要求,而德军自己装备的sFH18型射程是13公里(30倍径),因此生产商莱茵金属公司特意将倍径增加到32倍(大致相当于增加了30公分),使得国军定制版拥有了15公里的最大射程,因而被命名为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简称32倍15榴。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3. 德军原版的sFH18型150mm重榴弹炮

1936年夏天,几经周折的这批重炮终于被运抵中国上海交货,每门炮备弹1000发,这已经比预定交货期晚了两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没德国人那么豪能把重炮配属到师一级,因此特意组建了专门的陆军摩托化重炮团,随后在1936年底更改番号为炮10团。重炮团下辖3个炮兵营,每营2个连,每连装备4门,使用德国进口的载重卡车牵引,全团总计2000人,并拥有包括牵引车、观测车、弹药车、吉普车、摩托车在内的480多辆各型车辆,是国军最精锐的现代化部队。团长彭孟缉是黄埔5期炮科生,也是日本野战炮兵学校的毕业生。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4. 炮10团装备的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

为了应付日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国军又向德国紧急追加订购了24门sFH18(每门备弹2000发),因战局紧迫来不及改造,这批火炮全部是德国原版货,收货时发现一部分还有使用过的痕迹,很可能是从德军现役部队里替换下来的。1936年底到货后被编入炮14团(由于记载上的混乱,也有考证只有20门到货)。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5. 德军使用的半履带车来牵引的sFH18型150榴,注意仍有大量骡马被用于运输

1937年8月11日,炮10团1营首先开赴淞沪战场抗击日军。8月14日晚,150榴就开始压制上海市区的鬼子,先后对日军阵地、临时机场和侵华日军第三舰队进行了压制。历经两个多月的战斗后,淞沪抗战失利,炮10团2营在撤退到方家窑附近时遇到地雷阵而无法通过,情急之下只得将2营的8门15榴全部推入江中自沉,以免落入敌手,官兵们心疼到痛哭流涕。2营由于火炮丢失,实际上已经失去战斗力。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6. 军博改造前的32倍15榴,当时的保养状况并不佳

1938年3月,炮10团1营参加了台儿庄大战,3营则被抽调并长期驻防在潼关。1944年5月,炮10团两个营开赴怒江前线,先后转战松山、龙陵、芒市等地。抗战胜利后,炮10团参加了内战,到1949年,在上海被解放军缴获。今天保存在军博的就是炮10团的一门32倍国军定制版,他的铭牌上简短记载了被缴获的这段历史,虽然被用于了内战,但是兵器本身并无过错,每一个军事爱好者都应该向这门全程参加了八年抗战的老兵器致敬。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7. 今天在国外保存良好的德制sFH18型150榴弹炮

另一个主角炮14团接受了原装sFH18型榴弹炮,这款量产型榴弹炮的炮架及底盘由德国克鲁伯兵工厂制造,炮管由莱茵金属厂制造,全重5.5吨,射程13.32公里。1938年炮14团参加了武汉会战和长江上的保卫战,1939年底,炮14团1营被调至广西战场,参加了桂南战役。1941年底,炮14团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其凶狠的火力阻隔了日军精锐的第3和第6师团,并最终驱逐了日军。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8. 1941年底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第9战区炮兵司令王若卿与炮14团150榴的合影

到抗战胜利时,由于历次战役中的损失,德制150重榴弹炮只剩下10门左右。炮14团经整编后被运至东北战场参加内战,最终在辽沈战役中被缴获。今天,在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门前,就摆放着一门炮14团的德制sFH18,但应该记得的是,这门重炮同样在抗战中打满全场,功勋卓著!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图9. 保存于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门前的sFH18型150mm重榴弹炮

本文为本系列第二篇,前作详见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燃烧的岛群”!


吊打鬼子主要靠她,如今偏居一角静待膜拜,话说军博老兵器之二

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key=3A272829FC8C700FA7CC8B1FDEBECD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