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僵化症是怎麼得的?怎麼治?

組織僵化症是怎麼得的?怎麼治?

文:日經BP社 高野敦 丨 編輯:呂媛媛

本文看點

1、製造企業煩惱的,大多是組織改革、創新創造、以及員工的自律性問題;

2、企業改革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我的強項是什麼,它們還在不在;二是我要進行的改革會不會讓我失去強項,是不是隻是“形式上的改革”;

3、有意識地確保充足的時間,在不同部門間設立共享和交換知識的場所,可以預防、改善墨守成規的組織狀態;

4、SCSK原會長中井戶信英建議,激勵員工,要做“打動內心的經營”,做“健康經營”。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德國工作方式。但在關注德國工作方式優點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日本工作方式的長處。DMG森精機株式會社社長森雅彥表示,日本的長處在於提出了運作的“可視化”,以及打破了組織部門間的障礙,正是這種運作模式支撐起了日本產品的質量。如果引入德國的工作方式,反而會失去日本原本的強項,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本末倒置。

電裝的歐洲法人Denso Europe公司等機構擁有以德國為中心的、14年的駐歐洲經驗,電裝的執行研究員(全球技術國際部)中川雅人也指出:“日本和德國各有所長,日本沒有必要100%複製德國的方式。” 中川雅人擔任Denso Europe公司的駐歐洲首席研究員時,也在工作中實踐過德國的工作方式,這讓他更加意識到了日本工作方式的優點(圖1)。具體來說,就是團隊協作和細緻的分工,等等。繼續引入德國工作方式的前提,是確保日本的這些長處,在充分發揮日本原有的高質量等強項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效率。

太忙,無暇顧及鄰邊

然而,原本應該是日本強項的“團隊協作”有了逐漸弱化的傾向。內田洋行知識產權生產性研究所的所長平山信彥一直在從事生產運作改革方面的諮詢工作,客戶向他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墨守成規的組織進行改革”。該研究所的諮詢業務面向廣泛的業種,而製造業佔比最多,達到了四成。平山信彥表示:“我在開展諮詢業務前,以為大多數客戶會諮詢我一些有關削減加班量或者減少勞動時間之類的問題。但實際上,客戶煩惱的大多是組織改革、創新創造、以及員工的自律性。我沒想到來自制造業的委託會這麼多。”

以團隊協作見長的組織為何會變得墨守成規呢?平山信彥認為,原因是太忙了,無暇顧及同事和相鄰部門的動態。

形式上的工作方式改革

縱觀近20年,製造業的、尤其是技術部門的業務專業性較高,發展速度也很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等。企業開展了很多類似“能獲取更專業的知識”“既不減少業務量,又能控制加班量”的“形式上的工作方式改革”。犧牲技術部門時間上的“餘裕”,大家只全心全意對自己的事情負責,這種情況幾乎成了一種常態。長此以往,個人持有的潛在知識就很少能有機會與組織共享,整個組織也就變得墨守成規了。

德國企業是由經營層制定戰略,然後自上而下滲透到整個組織。而日本企業是在工作現場提出構想,然後自下而上推動變革,這是日企特有的強項。一旦組織變得墨守成規,就很難發生自下而上的變革了。日本企業面臨的風險是:引入德國工作方式後成果尚不明確,卻可能因此失去日本自身的優勢。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內田洋行的平山信彥表示,組織變得墨守成規也是可以補救的。他認為,企業可以有意識地確保充足的時間,在不同部門間設立共享和交換知識的場所。“·由於不瞭解隔壁部門在做些什麼,多個部門間很可能在進行同樣的技術開發,導致資源浪費。如果能讓部門間的工作“可視化”,就可以消除資源的浪費,通過部門間的攜手合作實現組織變革。”(內田洋行)

員工賣力,源自“打動內心的經營”

對於日本企業來說,工作方式改革的精髓是什麼呢?針對這個問題,日經制造採訪了大型IT公司SCSK原會長中井戶信英(現為個人經營顧問)。

組織僵化症是怎麼得的?怎麼治?

推動“健康經營”的中井戶信英


中井戶信英:在辭去住友商事副社長職位後,於2009年就任住商信息系統(當時的公司名,現更名為SCSK)的社長。在推進“健康經營”的同時,還著手進行CSK的併購等業務。在歷任SCSK的會長,以及法律顧問等職位後,2017年6月從SCSK的法律顧問職位上退休。現經營個人諮詢業務。


中井戶信英因積極推動“健康經營”而聞名。2010年時,工作方式改革的說法尚未普及,而中井戶信英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健康經營”了。通過各種各樣的改革,2014年,SCSK企業的員工,月平均加班時間不足20小時,帶薪休假獲得率達到了97.8%。另一方面,2011年開始,SCSK連續實現銷售額和利潤的增長,一躍成為“工作方式改革”的先鋒。

乍一看,這種經營方式 “是對員工的優待”。但在中井戶信英看來,改革的目的剛開始是事業改革,也就是創造革新。“如何停止附加價值低的工作,將力量集中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業中呢?首先,必須徹底改變員工的工作方式。”(中井戶信英)

原來,中井戶信英於2009年擔任SCSK公司(當時的公司名稱是住商信息系統, 2011年併購CSK後才更名為SCSK的)社長時,看到有些員工在桌前小睡,還有些員工在深夜的辦公樓前排隊等候出租車,深感這樣的工作環境很嚴苛。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員工無法勝任高附加值的工作。因此,企業首先要關注員工的健康,想辦法減少加班量,同時致力於減少返工等工作方式,這才是健康經營的本質。員工的工作環境對生產性和業績有很大影響。“企業經營者最大的任務,就是支持工作環境的改善。” (中井戶信英)

要想推進工作方式改革,經營者必須充分做好絕不退縮的準備,這也是經營者的重要使命。改革過程中,要謀求變革,力爭充分改變員工的工作方式。如果經營者都不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企業員工就更不可能積極主動地謀求變化,他們會覺得沒有必要,並不想做出工作方式上的改變。“想法都是半吊子,如何能訴諸員工的內心呢?企業必須讓員工充分了解到經營者的這份決心。” (中井戶信英)

Q:你認為工作方式改革的目的是什麼?經營者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本文有償使用日經BP社(日経BP社)提供的部分圖文資料,禁止複製、轉載。

Parts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column are provided by Nikkei Monozukuri/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Copyright ©️2011-2018 Nikkei Monozukur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