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楼之前她说:妈妈,我累了

跳楼之前她说:妈妈,我累了

01.

前几天,和姐姐聊天,说了一个令人嘘唏的事情。

小区里一位六年级的女孩子跳楼自杀了。

姐姐说女孩子长得高瘦白净,成绩在班上前几名,每次见到邻居都会问好,很是乖巧懂事的样子。

这样的女孩子怎么就自杀了呢?

警察来调查之后,小区里的大妈们慢慢的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女孩父亲长期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女孩妈妈在小学旁开了一间小卖部。女孩还有一个6岁的弟弟。家庭经济不算是特别好,但也不是很差。

女孩的成绩一直很优越,她的课余时间很忙,周末和假期要上作文、英语口语、数学补习班,平时也要上舞蹈、钢琴和美术课的兴趣班。

小区的大妈说,平时女孩儿见到她们都会很礼貌地问好,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打招呼,好像总在赶时间。

据说,

女孩在跳楼的前几天,跟她妈妈说,她太累了,不想学那么多了。

02.

虽然不知道她妈妈当时怎么回应,可能是劝勉她说:“现在多吃点苦,以后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也许是说“学习有什么累的,又没叫你去做苦力”,又也许是说“别人都没说累,就你说,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

或者更可能当时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直接忙去了。毕竟女儿各种课程学费都不低,而且还有一个待花钱的小儿子。

也许这一刻,妈妈想的是如何赚更多的钱,让儿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让他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前程。

至于当时如何,我们外人无从得知,只是心疼那个年轻而美好的生命。

03.

听姐姐说完这件事件,我就想起了《无声告白》。

这本书曾获得2014年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

书中玛丽琳是有野心有天赋的女性,因怀孕被迫中断梦想,成为家庭主妇。她一直愤愤不平,多次求而不得后,将自己做医生的抱负,全部寄托在16岁的女儿莉迪亚身上。

莉迪亚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全力配合母亲,失去了自我。

终于有一天她承受不住压力,半夜偷偷跑到船上排遣,却失足落入水中溺亡。

《无声告白》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跳楼之前她说:妈妈,我累了

在玛丽琳失去女儿后,书中是这样描述她的:

她心里的某个部分仍旧希望回到那个瞬间——什么都不要改变,甚至不和莉迪亚说话,什么都不告诉她。只是敞开门,再看一眼睡梦中的女儿,知道一切都好。

我想姐姐小区里,那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现在肯定也是同样的心情:只要可以看着女儿好好活,其它的真的不重要了。

孩子没出生的时候,父母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其它的不重要。

幼儿期,父母希望孩子的成长,能跟上同龄人就好,其它的不重要。

然后再长大了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不知不觉,无限制地扩大。

命脉的延续,让父母们想起了那些没能实现的理想,突然有了实现的可能。自己是没办法实现了,但年轻的生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同时,身边各个家长群对孩子的攀比,让大家焦虑了起来,无时无刻都在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

04.

《无声告白》的英文书名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直译上是“那些我没有和你说的话”。莉迪亚失足的前一刻,她已经决定跟母亲摊牌,找回自我。

如果有机会,也许她也会说“妈妈,我累了”。而在这之后,母亲的反应将决定她今后的命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然而然的,是本能的。但是父母常常会忽视,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

当孩子健康成长之后,父母们很容易将重心转移到孩子的前途上,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此时,孩子最需要父母做的是,帮助他正确理解这个世界,客观了解这个社会,激发他的天赋和潜力,建立完整的人格。

他需要开放的、沟通顺畅的家庭氛围,能够和他平等对话的爸爸妈妈,而不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后,就撒手不管的父母。

05.

前不久,以707分考上北大的寒门学子王心仪,写了一篇《感谢贫穷》,感动了无数人。

细读下来,感动大家的,除了在贫困中努力学习的王心仪,更不可忽略的是,她虽贫穷但温暖的家庭氛围。

她的妈妈价值观特别正。

比如她妈妈对她说,学习知识是一条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路。

她的妈妈在物质上对她的帮助有限,但她通过自身的正能量,传导给女儿正向的内驱力。

拥有一位大格局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大格局的女儿。

这个世界只有20%的人成为社会的顶层,剩下大多数都将是普通人。

努力向上是人生的意义,然而只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才能源源不竭,不知疲惫。

如果你给孩子一个保持沟通顺畅的家庭氛围,一个努力向上的父母形象,激发孩子努力的内驱力,孩子的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退一步说,即使孩子将来不能成为以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成功人士”。只要他有一直努力的心态,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健康的人生观,他就会有能力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

有一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命”。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大概就是:自己足够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孩子铺路。而不是推着孩子,往自以为对孩子好的道路走。

推着孩子走的父母,请你好好地想一想,你真的可以把孩子一生的路都看清楚了吗?你敢肯定孩子前面没有悬崖,没有障碍了吗?

你要相信,你的孩子真的有能力决定自己要走的路。

也许我们没办法成为100分的优秀父母,但请不要成为“迫害孩子”的父母。

跳楼之前她说:妈妈,我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