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告诉你,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这本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告诉你,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你什么时候感觉最孤独?

有人说,是在下午五六点钟醒来,那一瞬间感觉被全世界遗弃了;

有人说,是在凌晨被噩梦惊醒,枕边人均匀呼吸着,你却觉得这个世界只有自己;

有人说,是在朋友聚会上,觥筹交错的那一刹那,突然迷茫自己存在的意义;

孤独并不挑肥拣瘦,它无处不在,无人不及。

01.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美国“现代文库”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 之一。

作者卡森·麦卡勒斯的人生并不容易。15岁患民风湿热,17岁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三次经历中风,29岁瘫痪,50岁去世。

她写《心是孤独的猎手》的时候,年仅22岁。

《心是孤独的猎手》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哑巴安东和哑巴辛格是一对同居10年的好基友。安东是果品店的店员,辛格是银饰雕刻工。

安东是一个胖子,辛格是一个瘦高个;安东是一个吃货,辛格则是一个话痨(手语)。辛格喜欢下象棋,安东除了吃喝对其它基本不感兴趣。

两人的生活行程固定,没有与外界联系。及到安东因偷窃成瘾被送入疯人病院。辛格失去了述说的对象。

02.

失去安东的辛格,换了新住宿,过着上班下班,去咖啡店解决三餐的三点一线生活。辛格失去了安东,更多的人却走进了他的生活。

纽约咖啡馆老板比夫,储藏了21年的晚报,对病人和残肢人怀有特殊的感情。内心深处渴望自己是个母亲,却一直忽视了妻子艾莉斯,以致于艾莉斯患肿瘤而死。

艾莉斯的妹妹露茜娅,为培养女儿脱离贫民区而努力,只有四岁的女儿贝贝每天要学舞蹈和表演课程。丈夫家暴她后,抛妻弃女,离家出走,而她还深爱着他。

杰克是一个酒鬼。杰克读过很多书,追求过耶稣的信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认为那是真理。充满了倾诉的欲望,但在那思想尚未解放的小镇,无人能听懂他的“真理”。

米克,辛格房东的女儿。12岁,抽烟的姑娘,每天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幻想将来成为一名发明家。拥有极高音乐天赋,深夜潜伏在租户窗外,偷听录音机里的莫扎特和贝多芬。

米克爸爸,失业后在家里开了一家手表修理店,生意很差,却总是装作很忙。孩子们都不愿意搭理他,为了和米克说话,只能以给钱作为理由。

黑人鲍迪娅,米克家的厨娘,和丈夫赫保埃,弟弟威利一起居住,共同分担生活费用。用宗教信仰安抚自己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黑人考普兰德医生,鲍迪娅的父亲。有4个孩子,因过于严厉教导孩子,被妻子、孩子所排斥,因为无法排泄的使命责任感和愤懑,酒后对妻子大打出手,妻子带着孩子回乡下娘家。

除了鲍迪娅,其他人都不愿意来看望他。

这些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职业,活生生的人们,都把哑巴辛格当作他们最好的朋友。

这本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告诉你,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03.

每个人内心都有隐秘。

咖啡店老板比夫喜欢上了12岁的少女米克,那份爱意,已经超过了长者对孩子的爱。和辛格、杰克的结交,让终生被困在咖啡馆里的比夫,似乎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口。

妻子生病去世,辛格自杀,杰克离开……咖啡馆来来往往的人,尽管最终离去,却给比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重燃了生活的热爱,用鲜花装扮店面橱窗,坚持为极少的人而通宵营业。

辛格让他知道,有一些内涵丰富的人值得等待。他学会沉思,释然了对米克的感情。也许他将是小镇上的另一个“辛格”。

年轻时的杰克自认为未来会成就一番大业,实际是游历四方,而一无所成。现在的他只是一名在游乐园当临时修理工糊口的普通中年。

他的游历让他见过无数丑陋事件,见过资产世界里穷人的艰辛。

他喜欢读书,深入思考世界演变,资本权力的关系,他追求自由,理解无产阶级,却没办法理解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迷茫。

比夫说杰克有个好脑子,但他被某种力量抛出了轨道。这个力量来自于见识和知识储备的极大丰富,与不能付诸行动所带来的痛苦挣扎。

他懂得很多,却无人可诉,直到遇到哑巴辛格。他说,辛格是镇上唯一能听懂他说的话的人。只有辛格像他一样懂得那些关于世界的真理。

他曾想要帮被截肢的黑人威利打抱不平,和考普兰德医生讨论黑人该如何争取到权利和自由。

最终悲哀又无能为力的讽刺是,他陷入了白人和黑人的集体斗殴中,并造成了黑人的死亡,白人的重伤,被迫离开小镇。

离开小镇时,他却对未来满怀希望。思想的撞击,又让他更接近了真理。

少女米克成长在一个拥有6个孩子的家庭,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

她得过伤寒,肺炎,摔断过腿,却总还是爬到建筑最高处。没人知道,她抽烟是为了阻止自己长高,而根源是:没有男孩喜欢比自己高的女生。

在拥挤的房子里,她总觉得一个人是那么孤单。

辛格像对待一个成年人一样对待米克,给以她真正的尊重。青春萌动的她爱上了这个不说话的男人,沉默的辛格对她而言很像上帝。

生活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喧闹家庭里,辛格就是一处宁静的远方,能给她带来内心的平静。

辛格自杀了,她还有她热爱的音乐,她找到了另一个更有意义的寄托。

黑人考普兰德医生,喜欢读书,致力提倡优生优育,认为带领黑人觉醒是他的人生使命,并相信所有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但是他的族人和家人并未能理解他,女儿鲍迪娅经常来看他,却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他说的话,和父亲的谈话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对于父亲想要的真正的沟通,鲍迪娅只是一味地回避。

鲍迪娅的内心深处只是带着一种怜悯,和宗教教化驯服的义务来看望父亲。

他只能更拼命地读书,向内寻求知音,找到平静。

他一向对白人警惕,唯独对辛格友好,并自认为辛格是曾经受过苦难的犹太人,能真正理解他们黑人的处境。

最终,救人无数,德高望重的考普兰德医生,被白人警察殴打致重伤。

家人原谅了重伤的他,接他回农场与岳父、孩子一起生活。此时,考普兰德医生的儿女孙辈在岳父的影响下,已经陷入白人权威至上的观念里,并期待自己能成为白人。

考普兰德医生想要达成的使命,在实际生活中被狠狠地打脸,而他可能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达成他的使命了。

这本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告诉你,人生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04.

辛格是大家孤独的出口,孤独的辛格却没有出口。

小镇上的人们不知道的是,辛格并不是真正的哑巴,他可以说话。起初因为厌恶自己的声音,不太愿意开口,当他遇到不会说话的安东,他找到了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辛格的依赖是安东。

安东是一枚吃货,也满足于做一枚吃货,是一枚好脾气的带着幼稚的胖子,大病一场后却变得暴躁,偷窃成瘾,甚至变成明抢,陷入了法律的纠纷。辛格用全部积蓄帮助安东解决麻烦。

面对安东,辛格也和后来那些来找他倾诉的人们一样。他不停地说,也不管安东真正理解的是多少。

辛格外表的安宁是从失去安东开始的。孤独打乱了辛格原本的生活规律,他整夜整夜地在街上闲荡,无所谓刮风下雨。

后来他孤独表象的平静,吸引住了嘈杂的人们。当世界喧嚣的时候,人们就会往安静靠拢。

人们向辛格倾述,辛格也从他们的嘈杂中获取力量,排遣自己的孤独。

杰克为什么能成为辛格的室友?

也许是杰克醉酒闹事的样子像极了安东,也许是胖胖的样子像极了安东。

也许辛格,把所有人当成安东来宠。

小镇人们对他的依赖让他觉得透不过气。人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辛格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只是他从来没有去反驳,并平等地尊重每个人,形成了他们觉得自己被辛格理解的假象。

安东离开后,辛格一直写信给他,然后定期把信件亲自带给他。

安东的去世,让辛格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他孤独的唯一出口没有了,他只能选择自尽。

前几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亮光透过窗帘照进我的床头,我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半梦半醒,那一瞬间内心突然觉得特别孤独。

这种孤独不是因为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是那一瞬间你会觉得你自己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他人只是其他人,他们替代不了你,事实上也不会真正地理解你。

我想,那一瞬间的孤独感侵袭了辛格,让他无法招架,最终只能向孤独投降。

05.

人是群居的动物,真正有价值的交流弥足珍贵。

杰克说,小镇是他去过的所有地方中最孤独的。

这里有黑人和白人的种族隔阂,男人和女人的隔阂,成年人与小孩的隔阂。

这个小镇里,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朋友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每个人都渴望和对方交流,却都求而不得。

大家为什么都喜欢辛格?

米克道出了其中的真相:不说话的辛格比起其他人更像从来不说话的上帝。

大多数会说话的人,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只在乎自己说的话,很少真正关注别人在说什么。辛格不说话,他只是认真的在听,所以他赢得了他们的心。

对于他们来说,不说话的辛格就是一个有灵魂的树洞,消解着他们的孤独。

这个贫困的小镇,被割喉的年轻黑人躺在阴沟里,小孩子在污秽里玩耍。

充满着隐喻的小镇,并非毫无希望,共产主义思想在启蒙,平等和自由的权利意识在蔓延,黑人在渐渐觉醒。

但,黎明前的夜才是真正的黑暗,无法实现真正交流的人和人之间,注定着画地为牢的孤独。

哑巴辛格就像一艘摆渡的船,他载了他们一程,人们在这艘船上释放他们压抑已久的心绪,让他们觉得他们之间靠得更紧密了,他帮助他们获得暂时的宁静,让他们在宁静中找到了自己,或成就自己。

这就是《心是孤独的猎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