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逼”著《天盛長歌》“瘦身”的《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又被黃教主的《你遲到的許多年》“逼”著從日播的黃金檔移到了周播的晚間檔。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在湖南衛視這波“先日播+後周播”的創新排檔方式的“安排”下,《涼生》想必是“涼”運難逃了。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可即便沒有湖南衛視的這波操作,這部憑藉超1600萬的單集價格一度被冠上了“中國單集最貴電視劇”名號的“劇王”,也很難在今年的電視劇市場裡翻騰起水花。

可能是劇名起得不夠喜氣,風光的無限的《涼生》在播出後,真的陷入了憂傷。

車禍、失憶、癌症、強暴

“涼生”,可不可以少點狗血


講道理,《涼生》絕對是一部神奇的劇,這一點從故事簡介就能看出來。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劃重點:“一場車禍”、“身世之謎”、“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骨髓血癌”、“姜山拒絕涼生”、“姜生遠走法國”。豪門、兄妹、車禍、失憶、癌症、撕逼…還有強暴!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涼生和姜生是偽兄妹,涼生喜歡姜生,姜生喜歡涼生的哥哥程天佑,姜生的閨蜜喜歡涼生,而強暴涼生的陸文雋,還是涼生同父異母的親生哥哥,這麼無敵的狗血劇情“涼生”只是憂傷?難道不應該直接抑鬱嗎?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整體故事和人物關係狗血,劇裡面的具體情節也在拼命的灑狗血。第一集上來就是個“我不同意”的萬年老梗,姜生和程天佑的婚禮上,在主婚人問有沒有人反對後,涼生果斷舉手,然後牽著姜生就跑,涼生啊涼生,主動把姜生的手給天佑的是你,那你怎麼又不同意了?你這反射弧是要繞地球一圈才能回來嗎?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第二集,“有情人還是兄妹”的姜生與涼生考進了同一所大學,在課上,老師提問什麼是奧卡姆剃刀原理,然後點名了涼生來回答。涼生在“主角光環”的加持下應對如流,可前面都沒問題,但請問最後這句“如果要套在愛情上的話、、、”是什麼情況?涼生你是優傷過度傷了腦子嗎?你上的是經濟學,不是戀愛選修課。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除了劇情狗血,故事的邏輯和細節處理也很有問題。姜生和涼生的穿著打扮絲毫看不出該有的樸實氣息,尤其是姜生,作為一個靠哥哥打工才有錢上學的妹子,居然能一集換四套衣服,你這麼敗家,涼生怎麼可能不憂傷?

再說演員,必須要承認馬天宇有涼生的憂鬱的氣質,但演技也確實需要錘鍊,搶婚、拿通知書、得知爸爸住院了、、、所有的表情都是一樣的雙目無神,感覺像一個插在視頻裡靜態jpg,哪裡需要哪裡搬。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相比馬天宇,鍾漢良確實要稍微活一點,可即便劇版《涼生》為了配合鍾漢良,把程天佑與姜生相遇的年紀從25歲提到了30歲,但44歲的鐘漢良真的不年輕了,和25歲的孫怡搭在一起也真的很違和。




順便弱弱地問一句,李易峰、楊洋都在忙著轉型,鍾漢良真的不考慮一下?“家裡有礦·鍾漢良”的角色設定,真的該改了。

劇播完了涼生的憂傷能不能解不知道,但從現在的收視率情況和觀眾反饋來看,促成《涼生》“版權劇王”的慈文、PPTV和湖南衛視應該都陷入了憂傷。

慈文、PPTV、湖南衛視集體“押寶”,促成了“版權劇王”卻難換“劇王”


戲內狗血不斷,戲外的《涼生》也同樣撒了一手好狗血,尤其是11.8億的天價版權。

《涼生》原作IP在國內確實具有一定號召力,但絕對跨不到“頂級IP”行列,自身的質量也不夠“硬”,四部小說的豆瓣評分沒有一部過7,就連不少書粉都吐槽《涼生》越寫越沒看頭。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再說演員陣容,鍾漢良、馬天宇和孫怡都是熟面孔,但賣相比起《天盛長歌》的陳坤&倪妮,《如懿傳》的周迅&霍建華,或是與其同期播出的《橙紅年代》的陳偉霆&馬思純,顯然都差距不小。即便是看上去最能打的鐘漢良,這兩年也因為業務水平下降,在“扣圖不自賞”和《一路繁花相送》後,被diss臉太老了,不敬業,觀眾緣直線下滑。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但就是這樣一部IP和演員賣相撐死了中上等的劇,卻拿到了11.83億的版權價格,你說神(gou)奇(xie)不神(gou)奇(xie)!

一個掏了8億,一個掏了3億多,促成了《涼生》“版權劇王”的PPTV和湖南衛視,看上的並不全是《涼生》,還有它背後的“金字招牌”——慈文傳媒。

《花千骨》《老九門》《楚喬傳》的接連爆紅,讓慈文這個“影視老兵”成了“爆款製造機”,與“國劇門面”正午陽光一樣,在大部分觀眾心裡,慈文=品質,而在視頻網站和衛視的眼裡,慈文=爆款。

也正因如此,PPTV才樂意高價購入《涼生》的網絡版權,其目的無非是想《涼生》能和《人民的名義》一樣爭氣,好讓它跳出二線視頻網站行列,重回一線的領軍地位。

湖南衛視除了看中慈文的“爆款製造力”,也同樣看好《涼生》的受眾群。眾所周知,湖南衛視的觀眾群主要以年輕觀眾為主,且女性觀眾居多,而《涼生》的受眾群基本上就是90後的女性,兩者的匹配度極高。

砍了《天盛長歌》14集,提檔《涼生》,目的也是想借與其受眾群定位相符的《涼生》拯救收視率。

除了PPTV和湖南衛視,作為出品公司的慈文也同樣對《涼生》的市場表現滿懷期待。

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曾表示:“這部劇是慈文傳媒100%投資權益的項目,也是公司2017年正在製作的精品頭部劇,它有望成為2018年的’劇王’。”

“版權劇王”易造,但“劇王”難造。迷信“IP+流量”的慈文賭錯了,而迷信慈文的PPTV和湖南衛視也壓錯了寶。即便PPTV與蘇寧聯合搞“獅系營銷”,又是“解憂郵件”,又是“解憂早餐”,並在全國範圍內啟動過億量級的戶外資源為《涼生》打call。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但《涼生》依舊很不爭氣,開播至今,收視率一直被《娘道》壓制,即便守著黃金時段,也未能破1,而且還有了下滑趨勢。

“涼生”涼得委屈嗎?


“流量+IP”的帶動下,電視劇市場裡類似《涼生》的“版權劇王”層出不窮,但往往摔得很慘。

而單集版權價格超了“如懿”的《涼生》,幾乎就是“開播涼”,但“涼生”涼得並不委屈。

如果《涼生》能在2017年1月殺青後立馬播出,或許還有“大爆”的可能,畢竟與其劇情狗血程度不相上下的《因為遇見你》,在沒有大咖加持的情況下,都能在當年播出後雄霸收視榜,單集收視率破3。沒錯,這兩部劇都是同一個女主——孫怡。




可是,它卻在今年播出了。10年前的《涼生》能讓一批書粉哭得欲罷不能,但10年後的《涼生》在大部分觀眾眼裡除了狗血,還是狗血。《涼生》已經和當下觀眾的審美脫節了,尤其是在《延禧攻略》讓電視圈開啟了“爽劇”風后,觀眾更難接受《涼生》這種磨磨嘰嘰的故事設定,傻白甜的灰姑娘女主。

再加上演員“趕客”,故事的邏輯和細節處理粗糙,一個又過時又不精緻的作品,要觀眾怎麼去愛?

“版權劇王”雖然靠“版權致富”卻無法靠“內容致勝”,究其原因,無非是視頻網站和衛視平臺對“IP+流量”和製作公司的“金字招牌”的迷信,給了這些劇集背後的製作團隊和投資方偷懶的機會。

但現在,“流量+IP”的“吸客”能力已經逐漸演變成“趕客”,“金字招牌”的製作公司也頻頻溼鞋,《外科風雲》《歡樂頌2》的接連不如意,讓“國劇門面”正午陽光都落下神壇,面臨質疑。

在抵制高價片酬和限制天價版權呼聲越來越高的當下,是時候,該迷信內容了。明星的名氣,IP的熱度,製作公司的“招牌效應”都抵不過內容帶來的沉浸效果,只有經得起市場和觀眾檢驗的內容才是永久的“制勝法寶”。

所以,別再把“內容為王”只當成一個slogan,該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