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军国民革命军74军的兴亡录

八年抗战中,有一支著名的抗日铁军,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辉煌战绩,被誉为“铁军”,曾获得过两面军界最高荣誉飞虎旗。这就是美军顾问团曾感叹道“中国只有74军最能打的国民革命军74军”。由于74军在抗战中基本战无不胜,抗战胜利后成为首批进入南京的军队,被誉为“御林军”。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军队,却在解放战争中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军。结果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败,以至于最后走向了灭亡。

抗日铁军国民革命军74军的兴亡录

国民革命军第74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第51师和58师组成,全军共八个团,2.1万人。其中58师是主力。第一任军长是蒋介石的外甥,黄埔一期毕业的俞济时。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都知道,国民党内部自古就是派系林立,当然军队中也不例外。蒋介石一向以中央军和浙系军为自己的嫡系部队,别的都为杂牌军。而74军首位军长俞济时既是蒋介石的外甥加同乡,同时还是黄埔毕业的,自然受到蒋介石的格外器重。74军不但武器弹药充足,而且各种补给也是比别的军队优先。正因为如此74军被誉为“蒋介石军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74军组建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多次打败日本军队,有“抗日铁军”的称号。74军也先后经历了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的领导。74军抗战中虽被誉为抗日铁军,但是先后经历的德安战役、上高战役、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保卫战则让74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抗日铁军国民革命军74军的兴亡录

1938年7月德安战役(也称为万家岭战役)爆发,日本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中将命令所属106师团全力突破五台岭一线,然后向德安西南迂回穿插,协同正面进攻部队围歼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国军。9月106师团突破五台岭一线后,10月1日纵深突入国军的阵地。当时身为第九战区的司令官薛岳决定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消灭孤军深入的106师团。他用12个师对106师团进行围攻。同时电令74军极速进行行军,预期到达指定的区域。接着在万家岭国军对106师团进行了攻击。战斗中,双方都竭力拼杀,尤其74军更是损失惨重。经过激战后,106师团长松浦纯六郎意识到自己将深陷国军的包围之中,于是果断放弃原定计划,迅速突围。突围口选择了74军58师防御的区域。日军106师团凭借空中优势,拼死突围,但是58师在师长冯圣法的指挥下以其顽强的英勇气概挡住了日军的突围,为国军各路大军围歼106师团赢得了时间。但58师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师损失惨重。10月7日国军对106师团进行全面的攻击。74军作为主攻部队进攻106师团在万家岭的核心阵地张古山。经过激战并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最终占领了张古山。这时的日军106师团犹如困兽决定拼死一搏,连师团长松浦纯六郎也拿起手枪准备最后时刻自杀。但是由于当时处于夜间,国军没有发现隐藏在附近的松浦纯六郎,以至于留下了没有全歼106师团的遗憾。此役国军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九江以南地区,可谓战果累累。其中74军在此役中所表现的英勇,赢得了国军各部队的尊重。万家岭这个地方也因为中国军队的胜利而载入史册。新四军军长叶挺得知万家岭大捷后给予高度评价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与垂危,可与平型关、台儿庄向媲美。”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上高位于江西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日军占领上高既可对长沙造成威胁,又能进攻赣南,可谓一箭双雕。日军33师团和34师团奉命进攻上高。74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激战,74军在面临日本飞机的狂轰乱炸之下毅然守住了云头上和白茅山阵地,经过多次的拼杀74军为友军赢得了宝贝的时间。最终,在各部队的共同努力努力之下,先后歼灭了日本33师团大部和34师团的岩永少将,整个战果累累。上高会战一举收复官桥,打破了日军的计划。战后被国名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而74军在整个上高会战的表现是非常可圈可点的,整个战役74军伤亡惨重,但依然拼死力敌。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则评价74军为战斗力量坚强。由于在上高会战中74军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最高荣誉飞虎旗。军长王耀武受到表彰。

1945年,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一改往日的书写风格,别开新面的写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说《虎贲万岁》,该书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国名党正面抗日战场的著名战役——常德保卫战。书中主人翁在他的笔下描写的非常成功,以至于当时的一个苏州女子读了他的《虎贲万岁》后,竟然找到书中的主人翁并嫁给了他。成就了“淑女甘同将军梦,英雄赢得美人心”的佳话。而张恨水笔下的主人翁就是抗战中赫赫有名的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将军。而1943年,他领导的常德保卫战在张恨水的《虎贲万岁》一书中则体现的淋淋尽致,余程万将军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文学作品中描写的8000虎贲守卫常德城的故事情节与真实的常德保卫战比起来不可相提并论。因为真实的常德保卫战远比小说中描写的要惨烈的多。那么真实的常德保卫战又是在怎样的呢?

抗日铁军国民革命军74军的兴亡录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上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在中国又陷入进退不得的境地。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和盟军为了打通中印公路,先后抽调了7个军准备反攻缅甸。而日本为了牵制国军从云南对缅甸的反攻,同时也为了打击中国军队的气焰和掠夺战略物资,发动了对中国国军队的战争。1943年11月日军纠集了约10万人进攻常德,而中国军队组织约21万人进行迎战。一场载入史册的常德保卫战就此爆发。1943年11月1日,日军五个师团兵分三路,全线出击。中国军队在孙连仲将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各个军纷纷后退,这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1943年11月18日,日军逼近常德城。这时中日两方都意识到此役的成败都系在常德这个地方。此时守卫常德的正是在上高会战中立下赫赫的余程万将军。大敌压境,余师长率领他的8000名虎贲之师构筑防御。11月22日,日军集结完毕后,开始了对常德城的总攻,意图以压倒式的兵力一举拿下常德城。守卫常德城的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指挥下,拼死抵抗。战斗异常的激烈,中日双方的死伤惨重。而蒋介石得知常德被日军包围后,下令29军和王耀武全力解常德之围,但是援军都在外围被日军所阻击,真所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这个时候的常德城俨然成为一座孤城。余程万将军则要率领他的57师进行可歌可泣的抵抗。战斗持续到12月1日后,日军占领了常德城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常德城内尸体遍地,房屋悉成焦土,57师坚守的最后阵地宽不及三百公尺。在面对死无可守,外无援军的情况下。12月3日夜,余程万决定率领剩余的官兵突围,这时57师有开始的8000余名战士到此时还剩300多人。余程万点名让柴意新团长留下掩护,自己率领200多人突围。柴意新团长明知留下是死,却也义不容辞的留在阵地上。最终,余程万师长突围成功后,手下人员不足100人,而柴意新团长阵亡。常德最终陷落。常德失守后,蒋介石令不惜一切代价收回常德城。最终在国军的各部队的配合下,常德被收回。然而,对于57师师长余程万来说则是不堪回首,自己率军守卫常德,与己16倍的的日军奋战16昼夜,伤亡殆尽。而常德沦陷后蒋委员长却要枪毙自己,的确痛心疾首啊。常德会战中国74军57师苦战16昼夜,几乎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得了主动,并最终收复了常德。74军57师官兵们的可歌可泣的气概,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决定迁回旧都重庆。由于国民党军队这时候都在大后方,为了防止中共势力过大,蒋介石令日伪军只能向国民党军队投降,共产党军队原地驻守不能接受日伪军的投降。同时,依靠美军的运输机大力从后方运其军队到受降区。这其中就包括74军。74军被美军运输机运到南京后,成为南京警备队,号称“御林军”,成为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部队之一。

1946年,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向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大举进攻,内战爆发。这时的74军,已经整编为74师。师长就是在抗战中多次出生入死、多次负伤的“跛腿将军”张灵甫。张灵甫的整编74师全部为美式机械化装备,号称“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而张灵甫本人既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又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的军官。他亦文亦武,有“儒将”之称。他师从于右任写的一手好毛笔字,而在军事上依然出色。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多次受伤,对敌多次以险取胜,被人誉为常胜将军。他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升为中将师长,领导整编74师。然而就是这位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却在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充当蒋介石的马前卒、急先锋。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歼灭。张灵甫本人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有关他的死因后人有诸多猜测,有的说是自杀殉国,也有的说被中共的军队所击毙。但是不管怎样,一代抗日名将因为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折戟孟良崮。张灵甫死后,国民党从新组建74军,但是与以前的比起来已经不堪一击了。

抗日74军从辉煌走向没落也正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真实写照。1949年74军划归云南省主席卢汉管辖。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大陆被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打败,蒋介石的统治也日落西山。1949年12月12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74军也随着卢汉的起义投入到人民军队的怀抱。起义后,74军归入暂编云南人民解放区第12军,编入云南军区部队。至此,在抗战中名扬天下的抗日铁军74军走完了它不平凡的岁月。74军的兴衰史也正是反映了国共两党的兴衰史。

74军历任军长

抗日铁军国民革命军74军的兴亡录

首任军长俞济时

在国民党军界中,俞济时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是同乡,又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凭着这两条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加上他为人机警、精明干练,深受蒋介石的青睐。从1925年东征时期起,蒋介石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担任贴身侍卫。短短几年中,俞济时就从侍卫大队的排长跃升为警卫第一师师长,并一度担任南京警备司令。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抗战爆发后,俞济时又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转战大江南北,期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

二任军长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只上过几年私塾。1924年11月,王耀武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

1932年6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耀武所在的三十二旅在宜黄陷入了红军的重围。旅长柏天民十分恐慌,准备弃城突围,王耀武劝阻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结果,王耀武与杨天民率全旅坚守宜黄24天,始终未被红军攻破,创造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奇迹”。战后,蒋介石亲自召见了王耀武,对其慰勉有加,当即提升王耀武为补充第一旅少将旅长。王耀武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由于王耀武在内战中“战功”卓著,1936年8月,他又晋升为五十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王耀武总算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率领五十一师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打得十分出色。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王耀武,对他任五十一师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这样,王耀武这普通的农家子弟,终于登上了七十四军军长宝座。

三任军长施中诚

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

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1931年,施中诚任旅长,1937年升任师长。七七事变后,驻防广西。1941年升任第一百军少将副军长、军长。1943年春,调任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驻防湘西常德、武冈、洪江一线。

1945年5月湘西大会战,施中诚亲临前线指挥,配合王耀武所属5个师,同日军3个师团,血战雪峰山下,毙敌数千,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七十四军一时军威大振。1945年12月,七十四军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次年春,驻防南京。施中诚任南京警备司令。

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诚任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其间捐资在家乡桐城砂子岗创办述德小学。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赴台湾。后任国民政府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离开台湾,偕妻长住美国洛杉矶,1983年逝世。

四任军长张灵甫

张灵甫,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发,为避时议改名张灵甫,字钟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张灵甫方得以返回部队。第七十四军组建时任第三〇五团团长。与第三一二团团长陈伟(四川省蓬溪县人)、三三六团团长李林森(江西省九江市人)同视为第七十四军战斗力最强的三大加强团之一。

1946年4月20日,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1946年5月至6月,第七十四军整编番号更为陆军整编七十四师,遂改任陆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内战爆发后,他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疯狂进攻新四军和苏北、苏中解放区,先后占领了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地,一直攻到山东,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最终在1947年5月因孤军冒进,被华东野战军击毙于孟良崮,落了个身死军覆的下场。

五任军长邱维达

1947年夏,国民党以在战前划拨给整编七十四师,但在后方临沂未及参战的3个新兵团和榴弹炮营为基础,重建了整编七十四师。下辖整编第五十一旅和整编第五十八旅,邱维达任师长。1948年9月整编七十四师改称第七十四军(辖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改任军长。淮海战役中,该军划归邱清泉第二兵团战斗序列,在陈官庄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邱维达被俘虏,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1950年初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后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