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玉壶话丰收

冰心玉壶话丰收

中秋佳节,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回归故里。“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没有人不期盼与亲人团聚。

冰心玉壶话丰收

多年前,我连做梦都没有想过,会出嫁到灵台高塬上。转眼之间,20多年过去了,对老家高塬的这份依恋,始终情有独钟,且与日俱增。因为,高塬上有先祖流动的骨血,有丈夫深深扎下的根。

冰心玉壶话丰收

小车在一眼望无际的黄土高塬上飞奔,满目尽是黄金甲,一地一地的庄稼,低下成熟饱满的头,谦虚地俯视着一寸寸抚养生息的土地。就连多年未曾见过的谷子、糜子、稔,也是迎风招展,风情无限。一棵棵高大的玉米,“荷枪实弹”,精神抖擞地伫立在田间。俊秀妩媚的高粱,头戴大红花,像将军一样威严挺立。看着高塬上一派大丰收的景象,我们兴奋得一路放歌还乡!

冰心玉壶话丰收

高塬上傍晚的景色,真是美丽无限,湛蓝的天空,一碧万顷。苍穹之下,新农村宽敞明亮的别墅小院,寂静安详,炊烟袅袅。乡村道路两旁的白杨树,笔直站立两边,像哨兵一样威武庄严,为千家万户站岗值班。视野之内无边无际的庄稼无限延伸,看不出那里是尽头。当我们驱车到达姐姐家门口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堆了一个小山头,金黄的小山,在夕阳的映射下,闪闪发光,仿佛一座黄金山。姐姐说:今年他们家种了十亩玉米,五亩糜子和谷子,还有两亩高粱,因为雨水充足,每一样庄稼都收成喜人,而且颗粒饱满。从姐姐欢喜的眼神和高兴的表情就能判断出,今年她家的粮食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冰心玉壶话丰收

吃过饭,夜幕已经笼罩了塬野,无法游览高塬上的自然风光,再加上长途跋涉,大家都已经很累了,于是老早休息。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餐,跟随姐姐去收割玉米。当姐姐把我们带到她家的玉米地里时,丈夫和孩子,看见大片大片的玉米,兴奋得欢蹦乱跳,一会儿摄影,一会儿在这里看看,一会儿又在那里瞅瞅,看着满地的玉米棒子,爱不释手,大有不劳而获的架势。红彤彤的高粱、黄灿灿的谷子、糜子,撑着沉甸甸的头颅,还在原地等待着回归。丈夫拿着摄像机,拍摄不停,大概是被这丰收的景象陶醉了。说实话,许多年已经没有这样跟土地和粮食亲密接触了,今天身临其境,真有说不出的幸福感。粮食,是生命的载体,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热爱粮食,就等于热爱生命。我们小心翼翼的从一块地,穿行到另一块地,为的是能亲眼目睹每一种粮食的收成情况。

冰心玉壶话丰收

姐姐说,高塬上的农家土地,大多是几十亩连在一起的,有的十几亩,有的二三十亩,就是面积最小的,也有五六亩。这么大的面积,收割时靠人力当然是不行的,用的都是收割机。每当收割机穿过每一寸土地时,齐刷刷的粮食颗粒和农作物秆就会自动分离,粮食装进了口袋,草秆留在了地里作肥料,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赞叹:新时代的农民真幸福,这么多的土地和粮食,还怕饿肚子,几乎家家都是富裕的农场主,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和向往!孩子无限神往地说:等大学毕业后,也承包几千亩塬地,用来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造福一方民众,一定能够成为亿万富翁!

冰心玉壶话丰收

喜看大地满眼都是丰收景,欣听长空无时不响报春声。面对高塬上的丰收景象,我们的心也乐开了花,更不要说辛劳一年的老百姓了。我不由得感叹:高塬生活无限好,何须惆怅是农人!的确,依靠党的好政策,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农民,如今家家户户不再依靠毛驴、老黄牛耕地种庄稼,都是靠先进的现代化机器,来完成春种秋收的。那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农民真的富了!你看,家家户户小车大车往来运输轻松愉快,再不用老百姓肩抗背驮,多省力气啊!

冰心玉壶话丰收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时过境迁,农村干活不靠人力,这是多大的进步,我们的老祖宗连做梦都没有想过,半个世纪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我执笔落墨,为中秋佳节之行,铺陈一纸山欢水笑的画卷,让思绪在高塬上空尽情飞扬,不带“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而是挥洒怡然自得的喜洋洋之情,留下:国富家富乡村富九州皆富,山新水新天地新万象皆新的壮丽华章!

冰心玉壶话丰收

时间总是无情,不知不觉到了返回的时候。大家都有些恋恋不舍。这不舍的情怀里,有淳朴的乡情、有真挚的人性,有生命的写真,也有亲人饱经风霜的面容,还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所有这一切,在秋天的原野上、在田间地头里、也在我的心中,如春潮涌动。

冰心玉壶话丰收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有我深深的思念和不舍的情结,就让这冰心玉壶的思念,在高塬上生根发芽,千古芬芳!

冰心玉壶话丰收

作者简介:王晓春,女,庄浪县作家协会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