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水稻不如1斤废纸?东北新稻上市,价格看跌!还能收回成本吗?

水稻最低保护价下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看网友留言评论,市场购销情况并不是乐观,稻价自开秤以来呈稳中走低的行情,各方主体收购心态谨慎。后市水稻价格是重演前两年玉米价格大滑坡?还是有上涨的希望?

1斤水稻不如1斤废纸?东北新稻上市,价格看跌!还能收回成本吗?

水稻价格走势图 来源:大田知了app

天公不作美

2018年新稻伴随着东北地区的阴雨天气上市,稻谷水分普遍偏高,收购后还要进行烘干,直接加大了贸易商收购成本。同时阴雨天气,还造成了水稻倒伏,提高了收割成本,而且还不利于水分的降低。可谓是天公不作美,高价难卖。

1斤水稻不如1斤废纸?东北新稻上市,价格看跌!还能收回成本吗?

米企在徘徊

黑龙江虽完成了对2013年产水稻的拍卖工作,市场总计成交量约在300万吨以上,但部分米企的陈粮还未出库和加工完毕,这对新稻采购有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新稻米水分普遍偏高的情况下,陈米水分低、价格低、出饭量大,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政策仍在主导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洗礼,米企大量囤粮的时代仿佛一去不复返,新稻上市以来,米企收购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目前东北产区主要以陈粮购销为主。

1斤水稻不如1斤废纸?东北新稻上市,价格看跌!还能收回成本吗?

政策托底意味不明

一方面,粮食托市政策已进入怪圈,水稻价格市场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大批量的粮都进入了粮库而不是米企,水稻作为国家口粮,主要用途本该是用来食用,如今却变成了存贮。这使得米企无粮可收,况且次年还要到粮库采购高价粮。这样不仅降低了我国米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国家财政也背负着沉重的储存负担。有报道表明,近些年粮库中的粮进多出少,以黑龙江2016年产水稻为例,在今年的拍卖中,成交总量不及投放量的三分之一。从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较角度出发,首要措施就是逐渐减少托市量,逐步推动水稻价格的市场化。

另一方面,国家有意引导农户优化种植结构。前两年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东北地区旱改水现象特别突出,因此为了控制水稻面积增加,调低水稻价格,引导价格下行也是举措之一。

1斤水稻不如1斤废纸?东北新稻上市,价格看跌!还能收回成本吗?

新稻后市走势

国家未启动最低保护价政策之前,稻价预计会保持低位徘徊。即使托市政策启动,入库标准也是衡量水稻价格的标准之一,受今年水稻生长期气温低、降雨影响,出米率预计会较往年低,稻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结语

回顾年初的政策:国家今年要调减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东北地区重点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这是否意味着东北部分地区新稻价格不仅难有上升可能,而且还面临着减少水稻补贴或没有补贴的可能,大有成本都收不回来的可能。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还是陈稻,其价格走势较稳,受市场对新稻价格看跌影响较小。尽管如此,从目前的市场报价来看,一向被看做是优质产区的东北稻谷报价1斤仅为一块五六,一块七八,可谓是1斤稻谷不如1斤废纸。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