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大灣村位於蓮塘鎮境內,北倚白阜嶺,南傍潭流水,東對大字嶺,西靠鸞山,自古以來,就有白阜開雲、鏡潭印月、鸞山暮雨等"八景"之說。據《桂陽大灣夏氏譜序》記載:"夏氏自明代初葉來居桂郡北鄉大字山下(即大灣村)",至今650多年。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據《夏氏宗譜》記載,夏氏由江西泰和縣鵝頸丘徒居桂北。始祖以布衣農耕,自足自給,故家無鉅富,亦少怠惰,至十八世梅心公始發家。夏梅心少時習武,早年從軍,隨湘軍名將陳士傑平定太平軍,戰死在江西瑞州府,誥封為"中憲大夫"。清光緒八年(1882),四川總督丁寶楨上奏朝廷,調梅心公三子夏時入四川管理鹽務,後官至陝西巡撫。夏時去世後,誥授"光祿大夫",追授建威將軍(正一品),獲賜御筆"武德騎慰"牌匾。夏時之子夏壽田於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二十四年(1898)中進士第八名,殿試榜眼及第,歷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纂等職務。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在原家廟的前廳見到該村的老年協會會長80多歲的夏傑老先生,夏叔是那個年代村裡僅存的文化人了,中醫世家,是這個古村歷史的見證者,他熱情地給我講述著大灣村及夏氏宗族的前世今生。整個村落佔地面積約50000多平方米,現存明清古民居有100餘棟。村內房屋呈"一"字形排立,青石板街橫貫東西,房舍坐北朝南。村內房屋大多為四合院式佈局,磚木結構,中間置有天井,馬頭牆飛簷翹角,既有客家文化痕跡,又有湘南古民居風格。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正在洗衣服92歲的老奶奶,總是要我進屋喝杯開水。對我這個不速之客沒有任何不歡迎的示意。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這是村裡的衛生室,當年夏叔的老伴胡萍就是村裡的赤腳醫生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掛杏林堂的這個屋子是夏老從蓮塘鄉衛生院退休後在村裡開的中醫診所,他的專長是針灸治痛風。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村中水井跟其它村子不一樣,一般水井都在村頭或村尾,大灣的水井在村中央,周邊就是宅子,水質很清,看來仍

夏氏宗祠位於大灣村的西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正大門有對聯"塗山聚秀輝甲地,白阜鍾靈毓人龍"。宗祠由戲臺、天井、後堂三部分組成,左右有臥房和雜房。戲臺長4.6米,寬4.4米,屏風兩側有左右兩扇門,戲臺中頂有藻井,石柱上盤龍纏繞,封簷板雕龍畫鳳,飛簷瓦稜前端有白膏泥塑龍頭,正面高懸"楚國陽春"牌匾,整個戲臺保存清時建築風格。清光緒年間,夏時任陝西陝西巡撫時,回故鄉重修夏氏宗祠。王闓運為夏氏宗祠撰聯:"錫祚自玄桂,門列雙旌,更有五雲扶棟宇;發祥依白阜,枝分百世,定榮丹桂報馨香。"此聯懸掛在戲臺前的兩根大柱上。現已不知所去。據村裡84歲的夏傑老先生說土改時要把祠堂拆分了,族裡長輩奮起反對,才倖免於難,但祠堂裡的壁畫、神臺、戲臺上的石獅和上萬塊族譜雕版被破壞了。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這匾上的顏體字很見功底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石刻上的爨體字書得真到位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夏時、夏壽田父子故居建於同治、光緒年間,至今仍存11棟。這些古建築群包括巡撫居、榜眼第、中丞第、翰林坊、家祠,還有祖先遺居及夏時贈給三兄弟住房各一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總佔地面積1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70平方米。其中,榜眼第最為宏闊,東西長33米,南北長34米,建築面積2276平方米,夏老先生說,當年榜眼第五進五間,兩層樓房,共有40個房間,其木牆,天花板,窗欞均以木質雕花。故居門前有池塘3口。整個建築保持清代傳統建築風格,工藝精細,環境幽雅。他對目前被破壞的狀況很是心痛。儘管目前已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夏時(1861-1907),輩名佑簡,字書命,號菽軒,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任過工部主事,四川機器局總辦,滇黔邊計鹽務、川東兵備道,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督察院右副督御史,誥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光緒三十三年7月(1907)被誣革職而死。歸葬故里。

夏壽田(1870-1935),輩名啟中,字午貽,又字直心,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二十四年朝考獲戊戌科第八名進士,殿試得一甲第二(榜眼及第),任翰林院編修,學部圖書館總纂,皇帝侍讀,隨駕。因替父申冤,被慈禧革職,宣統三年(1911)誥授朝議大夫。民國初任袁世凱內史、曹錕秘書長,曾協助孫中山處理陳炯明廣州叛變;還幫助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開展活動,淞滬會戰期間,為前線國軍捐獻全部家產購置武器。病逝後,葬於上海佛會公墓。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往西半里有大字嶺,山下有一泓清水湧出,北流至鏡潭,夏氏族人在潭邊建有"鏡潭書院",旁有惜字爐。夏氏族人重視耕讀傳家,由此可見一斑。夏老先生告訴我清朝村裡出了四代巡撫,有"五代登科"、"兄弟連科",一時聞名全國。夏老還說,夏壽田的祖母陳閨秀是晚清名臣陳士傑的姐姐,當時的大才女,好善樂捐,自她始,他們家就一直捐資辦學,夏老先生就受過資助上學。據《夏氏宗譜》統計,明清兩代,大灣村有七品以上官員36人。

可惜,如今惜字爐和“鏡潭書院”已不知所蹤。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夏傑、胡萍夫婦,夏叔81歲,阿姨78歲,中午老兩口熱情,留我吃飯,在交談中,得知胡阿姨是上海人,奇怪怎麼嫁到這遠離城市的鄉野,我忍不住要問,胡阿姨告訴我,父母是民國醫生,父親還在國軍做過軍醫,上世紀50年代被清算,被趕出上海,就在桂陽縣蓮塘鄉衛生院做醫生,後來夏叔也在鄉衛生院做中醫,都是屬於出身不好,胡阿姨就嫁給了夏叔。胡阿姨說,父母至死都未再回過上海,家裡的親戚當年都逃到香港,也杳無音信。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尋找逝去的家園之二十五——大灣村

胡叔忙著在果樹下用自制的工具,摘李子,他家李樹掛果很厚,樹枝都壓垮了。很甜,夏阿姨給我裝了滿滿一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