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城市规划, 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市规划部门科学规划指引城市发展综述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至喜长江大桥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峡州大道

如今,在宜昌生活的人们推窗就能见景,出门就能迎绿,大家切切实实感受到城市环境越来越宜居。近年来,我市在城市规划中,坚持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注重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坚持科学规划、绿色规划、民生规划、智慧规划、法治规划,为加快推进宜昌“绿色、转型、跨越、小康”进程,加快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科学指引。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奥体中心


坚持科学规划,

高瞻远瞩谋划城市生长坐标

“坚持核心战略定位一以贯之,坚持沿江带状组团式的规划结构,提升城市功能”

近年来,在宜昌城市总体规划2005版、2011版和2017年组织总规修改的编制过程中,我市邀请国内顶尖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担纲,坚持核心战略定位一以贯之,沿江带状组团式的规划结构始终不变。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情况汇报后作出高度评价,省委办公厅以省委工作简报形式将我市在编制规划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印发,供各地学习借鉴。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宏观指引。

接下来,我市通过编制完成《宜昌市全域规划》,实现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全域城乡统筹。2014年全省城乡统筹现场会上,我市工作经验受到省委高度评价。编制完成《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立综合交通体系总体格局。编制《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建设时序和线网布局。编制《中心城区快速路系统专项规划》《中心城区道路网专项规划》,构筑与综合交通发展相适应的路网体系。做好重点铁路及轨道交通项目与城市规划的对接,组织编制《公共交通规划》,构建低碳高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以此,通过专项规划提升城市功能。

同时,五大平台战略高点定位。《宜昌新区概念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推进城市框架和功能拓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认为宜昌新区规划展现了国际视野、国家水平,令人震撼、令人鼓舞。《宜昌高新区空间发展规划》从构建城市产业支撑的发展要求出发,谋划宜昌国家级高新区空间发展布局。《宜昌三峡旅游新区总体规划》围绕“创建世界旅游名城”的目标,建设三峡国家公园和世界级旅游产业区。围绕三峡枢纽港平台建设,编制《白洋港区港城一体化规划》和《宜昌市白洋新城总体规划》,实现以港兴城、港城同兴。围绕三峡临空经济区建设,划定规划区范围,强力推进航空、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的“第五大平台”。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点军大道


坚持绿色规划,

矢志不渝保护城市生态根脉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为此,在城市规划中,市规划部门坚持共抓生态保护,共建绿色长江。根据市委部署,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组织编制《宜昌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发展带”总目标,更好地指导宜昌长江沿线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科学发展。

坚持绿色规划,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四线管控。我市研究划定中心城区城市生态管控范围,保障城市重要生态廊道、斑块和景观安全。加强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内部山体和水系的保护,通过人大立法等形式分批次划定中心城区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山体及水体。编制完成中心城区《蓝线规划》《绿线规划》《紫线规划》,组织编制《黄线规划》,重点对城市山体绿线、城市水面蓝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实施“四线管控”,力求多留遗产、不留遗憾。

为彰显宜昌的时代风貌特色,市规划部门坚持尊重山水肌理,突出景观特色。全市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规划》,形成“长江左岸山在城中,长江右岸城在山中”的城市景观特色。组织编制《城市色彩规划》,制定《城市色彩管理办法》,确定城市主色调。开展“城市记忆”专题研究,为城市建设凸显个性、延续文脉提供重要参考。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宜昌城市规划展览馆


坚持民生规划,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规划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规划,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民生是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科学编制了民生系列专项规划,让生活更美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编制完成《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社区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民生设施专项规划,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充分考虑各项便民设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同时,推进宜昌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完成宜昌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按国内最高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施工,综合采用多项绿色技术,是全省地级市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完成临江坪片区、伍家岗中心区、艾家片区等新区范围内的控规修编,推进江南URD、中央商务区等项目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编制《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环城南路、白沙路、西陵二路等棚户区改造成功启动,宜昌棚改经验作为优秀典型在全省推广交流。

在城市规划中,我市还坚持民生优先,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城区安置房建设,实施快速审批,实施安置房项目75个,建筑面积达730万平方米。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土地的供应量和建设比例。支持社区建设,确保实现社区办公、服务、活动用房面积达标。着力推进菜市场、停车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建设,优先规划选址、严格规划用途,社区生活环境极大改善。编制完成《村民集中安置点规划》,建立城郊建设用地农民集中安置和生产发展的模式,目前中心城区90%以上的自然村已实现集中安置。预留被征用土地的15%作为村民安置房和村级生产发展用地,引导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确保村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新落成的九安城


坚持智慧规划,

创新驱动实现城市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数字宜昌’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宜昌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YCCORS)、率先完成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建设”

规管办公系统经过2000年、2006年和2015年三次建设,以规划审批业务和“规划一张图”为核心,实现规划工作的全覆盖、全周期、全流程和可控性,宜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2016),规划信息化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

在全省率先建立宜昌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YCCORS)、率先完成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建设,1:500基本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实现市主城区全覆盖,数字宜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依托该平台电子政务开发涉及24个部门的50余个应用系统。加快推进了“数字宜昌”建设。

历时3年,以2015年6月为标准时点,圆满完成全市2.1万平方公里的普查任务,取得了我市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摸清我市地理国情家底。标志着我市完成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40年成就展|城市规划,让宜昌未来更美好

伍家岗长江大桥(效果图)


坚持法治规划,

务实重行保障城市共建共享

“打造阳光规划服务品牌,规划审批结果通过网络、宣传栏、现场公示牌等形式公开,接受市民监督”

强化主体责任落地落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定出台实施细则,加强基层单位管理,压力层层传导。抓好廉政建设,构筑城乡规划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抓好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抓好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做到讲规矩、守纪律。

全力打造阳光规划服务品牌,规划决策进行会议集体议定,会议纪要全部在网上公开。规划审批结果通过网络、宣传栏、现场公示牌等形式公开,接受市民监督。“阳光规划”被评为市直机关第三届三星级服务品牌。

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督察。颁布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完善配套制度文件,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专家库。开展县市城乡规划巡查督察和专项检查工作,采取“巡查与重点督察相结合、遥感监测与挂牌督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已完成对部分县市区的巡查工作。

近年来,市规划局先后获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多项规划设计成果摘得国家级奖项,市规划局审批窗口被评为宜昌市“政务服务十星示范窗口”。

(三峡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