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在山西,看大戏的同时,还能看到别具匠心的戏台联(中)

戏联与对台戏

山西演戏有唱对台戏的习俗,多个戏班相互竞争,热闹非凡,通过竞争,优秀演员脱颖而出,促进了戏曲艺术不断发展。这样的情形从戏联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河津县大禹庙戏台东台对联:

一传楚舞一唱吴歌一一争奇谁第一

双验鸾笙双吹凤管双双斗巧自成双

这副对联描写了戏班演员及乐员互相争胜的场面,大意为:舞台上,各种角色,唱念作打,显露绝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争奇斗巧,看看今天谁演得最好?今日谁能赢得缠头?乐场上,笙笛齐吹,双双斗巧,难分高下,相互烘托。

品读|在山西,看大戏的同时,还能看到别具匠心的戏台联(中)

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十一日,大同城隍庙庙会,四班戏对台,当时,著名演员邓友山饰《金沙滩》中的杨继业,演至宋金鏖战,杨继业拉住七郎的枪不让走,七郎一挣,杨继业扎大靠跌“壳子”。由于天气热,起范儿走得又高,邓友山的鼻腔被震破,血把髯口染红了。晚上演《八蜡庙》,邓友山的褚彪,连翻三个跟头,抢背、爬虎、壳子,又把鼻子震破了,血流不止,可他照样翻打跌扑。观众感叹:“啊呀,这哪儿是十七红(邓友山的艺名),这真是个舍命红!”从此,“舍命红”艺名不胫而走。

关于对台戏,著名的“天贵旦”对台输给祁太秧歌演员“大要命”也十分有趣。民国十九年(1930),教坊村唱“对台戏”,一台是中路梆子,一台是祁太秧歌,刚一开戏,号称“天贵娘娘”的“天贵旦”在拿手戏《断桥》中,“嗨嗨嚎嚎”把观众迷得如醉如痴,后来艺名“大要命”的秧歌演员刘祖富以《三上轿》与“天贵旦”抗衡,演至奶娃娃一节,他轻抱幼儿,百般爱抚,还不时用口技学出幼儿“唧唧”的吮乳声音,惟妙惟肖,观众不住地喝彩叫好,任凭“天贵旦”喊破喉咙,观众还是倒向了“大要命”。“天贵旦”事后感慨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要命’奶娃娃!”

唱对台戏,也会有彼此不分上下的时候。如民国二十年(1931)五月十三日,宏道镇唱对台戏,双盛和班与忻州聚兴园卯上,实质上是“十六红”与“十二红”形成对台形式。十三日正唱,双盛和出《杀院》,聚兴园出《铡判官》。晚场,双盛和出《法门寺》,聚兴园出《双官诰》,老戏迷们感叹:“论唱还属‘十六红’和‘十三旦’,论排架(身段与做功)要看‘十二红’和‘五月鲜’。”

也有同班艺人不服气而相互卯上的情况,勉强可以称为班内对台,属于同班演员或明或暗相互较劲。比如,“一千红”与“八百黑”同班,上午是《金沙滩》和《下河东》,“八百黑”唱完七郎还要赶呼延赞,心里不大服气。两人在《下河东》中会面,“一千红”饰演赵匡胤。当赵匡胤问道:“来将何人?”呼延赞脱口而出:“末将七郎!”观众大哗。此时“一千红”脚一跺,袍袖一甩,叫起了板:“赵匡胤今天好倒运,出门遇见你这号人,明明你是呼延赞,冒充七郎吓寡人!”台下顿时“好”声四起。回到后台,“八百黑”作揖“一千红”:“老哥人好艺高,兄弟服了!”

正是通过唱对台戏,艺人们在演技上下功夫,不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转益多师,才使得戏曲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品读|在山西,看大戏的同时,还能看到别具匠心的戏台联(中)

戏联中的演出场景

有的戏台联是描摹演出效果的,这一类戏台联很有趣味,再现了当时演戏的生动场景。

如河津大禹庙戏台联:

左右奏新声左啸月右吟风声达左右

东西传雅韵东阳春西白雪韵满东西

舞台上两边演奏新声,月下吟啸,风中作响,美好的声音传向四面八方。出将入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传出高雅韵致,格调优雅,气度不凡,韵味充满整个戏场。

这副戏台联创作时间为康熙初年,作者为武介宗。从形式上看,上联首“左右”、中“左”“右”、尾“左右”,下联首“东西”、中“东”“西”、尾“东西”,构成“总、分、总”结构,回环往复,极具中国语言的巧妙,几近文字游戏。从内容上看,这副对联描写的是舞台演出的场景,上联说乐队及效果,两边文武场,演奏新声,传到了舞台左右周边,月下风中,这是多么优雅的生活状态呀。下联说演出内容特点及韵味,演员出场入场,格调优雅,气度不凡,韵味充满整个戏场。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新声指昆曲,这副对联见证了昆曲在山西的传播。

再比如几幅晋南戏台联:

过来过去热热闹闹看家戏

亭前亭后敲敲打打表奇观

这副戏台联展现了晋南农村演出家戏的热闹场景。看家戏,虽然不是专业演出,但也是一种娱乐形式,联络了感情,丰富了文化生活。当时这样的家戏演出是比较多的,出于各种目的,或为还愿,或是逢红白喜事,戏迷看家戏,乐此不疲,这家看了又看那家,非常热闹。演出一般在村中宽阔的场地上,场地上有人们歇息的亭子,即所谓亭前亭后,有时在村中大树底下。总之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人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远看红红绿绿呀不知何等事故近听言言语语咦才是这般情由这副戏台联生动地描写了观众从家里往演出地点赶,路上焦急地想知道演的什么剧情,到看完戏后最终明白了戏曲所演绎的故事内容的情感变化。戏已经开演了,观众因为一些杂事,没能及时在开演前赶到。匆匆忙忙地往演出场地赶,在远处就看见舞台上,演员穿红着绿,来回舞动。焦急地想:“唉呀,今天演的是什么戏?”走近,美美地欣赏品味着,演员们伴随着音乐,歌之舞之,唱之念之,演绎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甚是好看。看完之后,长舒一口气,咦,原来是这样的故事。

品读|在山西,看大戏的同时,还能看到别具匠心的戏台联(中)

戏台也是大讲台

过去,戏曲演出承担着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职能,许多目不识丁的人通过观看戏曲,了解了中国历史,感悟了人生真谛,受到了人生启迪,学到了生活经验,得到了人生教化。戏曲的认知功能、教化功能,可谓大矣。比如,万荣县太赵村后稷庙戏台联:

不知此内兴衰虽学士文人枉自夸通风雅

能解其中褒贬即庸夫竖子也可与讲春秋

这幅戏台联重点讲了观众欣赏戏曲的主观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悟性。看戏知兴衰、懂褒贬,就是找到戏曲欣赏的门径了。看了戏,懵懵懂懂,糊里糊涂,从中领悟不到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道理,即使是学士文人,也枉自夸耀自己懂文化。听了戏曲,清清澈澈,朗朗爽爽,只要能了解明白其中的正义邪恶,寓含的褒赞贬责,即使是凡夫俗子、野民村夫,也可以与他讲历史。

河津樊村舞台隔板对联:

凝滞于物纵有庄为蝶老为龙世上对痴人说梦

活泼在胸不须韩之潮苏之海眼前即蜃气成楼

这副戏联的大意是:凡夫俗子、愚顽乡民如果一味执著拘泥于尘世俗务,贪恋富贵荣华,纵使有庄周化蝶、老聃变龙的现身说法,演绎教化故事,也只能是如对傻子说梦一样,对参悟人生不起作用。如果一个人悟性高超、灵活善对,根本不需要韩愈、苏轼的磅礴妙文来启发人生,看着舞台上轻歌曼舞,欣赏着演绎的名流凡子的人生起伏、朝代起落兴衰,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与感悟。这副戏台联极富道家气息,劝人放下尘世,不要凝滞于物,而要活泼在胸,过得潇洒自由,从侧面强调了戏曲的醒世教化作用。虽是戏台联,意却在言外,也说明观赏者的生活、心态不同,欣赏得到的效果有别。

洪洞师村戏台联:

师孔明徒伯约六出九伐试看梨园演故事

村老婆乡瓜子一知半解竟认优孟作真情

这幅戏台联上下联首字嵌“师村”村名。戏台上演出三国戏,诸葛亮、姜维六出九伐的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演员技艺精湛,人物塑造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竟让乡间对历史一知半解的憨婆子、傻小子深受感染,信以为真。

新绛泉掌镇光马戏台联:

公好恶之情恰似历代史记

严善恶之辩全然一部春秋

这副戏联的大意是:一部戏曲公开表露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喜爱憎恨的情怀,一部戏在舞台上演绎出来,就好比历朝历代的历史书一般。一部戏曲总要明显分辨出善恶忠奸,这就是一部暗含褒贬的《春秋》史书。这副戏台联点明了中国戏曲的特点:总是忠奸分明、善恶有报,爱谁恨谁,百姓有共同的情感判断。

品读|在山西,看大戏的同时,还能看到别具匠心的戏台联(中)

传神会意表奇观

山西戏台联有些是对演员演技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演员对表演的认真态度和表演技法。比如万荣东毋庄戏联:

盛名冠诸伶趁此清和佳节须要鼓力用心顾素望

儿态超群辈来到孔孟门墙更当传神会意表奇观

这副戏台联大意是:梨园界久负盛名,声名超盖其他同行,功夫超越其他名伶,趁着清正和祥的大好时节,一定要使用全身气力,用心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以不负素有的威望;来此祭祀孔孟之地演出,一定要演出人物有精气神韵,活灵活现地表现奇妙景观,以震撼感染观众。这副戏台联,从名伶表演角度告诉人们:越是名角大腕,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表演,用心用力,传神会意地演出戏曲的魅力,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似谁

这副戏台联以演员口气说出。上联玄奥,似有禅意。看戏的人,在舞台上看的“我”,已经不是生活中的“我”了,而是“我”扮演的角色。就是“我”自己看“我”,“我”也不是从前的“我”了。演员每饰演一个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与体验,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精神境界等等方面都是一次提升。演员正是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不断地成就着自己,也改变着自己。下联,道出了艺人对艺术的至高追求:装谁谁像。演员扮演一个角色,不仅仅追求形似,还要演出这个人物的神韵与灵魂,这是对每一个戏曲演员的要求。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有“活武松”“活周瑜”“美猴王”的美誉的只是少数。演活一个人,除了演员表演基本功外,天赋、悟性也很重要。深入生活、刻苦训练也非常重要。哪个演员来扮演哪个角色,当他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之后,自己也就带有这个人物的某些气质了。所以说谁装谁,谁就似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