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客家山居图》以岭南连绵数千里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为主题,描绘客家地区山水、风物的山水长卷,全长60多米。

由广州美术家协会山水艺委会组织数十位画家集体创作而成,画家多次深入粤东客家山区采风并写生,集体合作绘制长卷;杨之光、陈金章、刘济荣、郝鹤君、梁世雄、刘书明、许钦松、陈永锵、刘斯奋、卢延光、李仁康、李劲堃、曾道宗等担任艺术指导,统筹润色:叶选平、吴伯雄题字,刘斯奋、张桂光、周国城、王贵忧、季光明刘小毅、乔平、欧阳金谷等题咏增色。长卷累计有六十多人参与,是岭南山水绘画史上规模空前、合作人数最多的主题性山水长卷。由于参与创作的画家大多为岭南当代山水画家,或为岭南书画界的中坚力量,所以,《客家山居图》的诞生,是岭南地区中青年山水画家笔墨个性展示、技艺整合和才情交融的一个“艺术大团菜”这无疑是岭南当代山水绘画的一次大创举,彰显了策划组织者的智慧和统筹协调之能力。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一、题材彰显地域特征承文化个性

客家古邑,苍翠梅州。梅州自古以来便是客家人辛勤劳作、繁荣生息的发源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人文荟萃,文风昌盛,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个性,《客家山居图》对其做了真实的写照,所描绘的地域范围广大,从福建西南的永定到大埔的花萼楼、百侯镇、梯田、三河坝、茶阳直到梅州的梅州城、林风眠故居、叶帅故居、雁南飞茶场和雁鸣湖,再到兴宁的神光山、围龙屋和平远五指石等,描绘的是现实的题材,表现的是历史的维度。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梅州是客家三大聚居体系之一,梅州客家人是中原的汉族,历经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并孕育了梅江这条江的大江文化。中原农作物的种子、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建筑技术随着南迁,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筑坝造田,伐木垦荒,引水灌田,修渠筑坡,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客家人对粤东的开辟,表现出他们勤劳勇敢、刻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出刚强弘毅的民系史实及文化个性。在《客家山居图》的题材里真实再现了粤东的地域特征与文化个性。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二、技法传递写意精神现文脉核心

《客家山居图》呈一气呵成之态,与画家群组多次深入梅州腹地写生体验生活是分不开的。写用笔,意造境,绝非文人遣兴,在书房庭院你一笔我笔图写勾勒的意思,众多作画者得苦心构思,亲近认识山山水水,体会花草百物的情怀。对梅江流域的文脉核心既已能从容驾驭,磅礴之气既成,宣泄才可谓流畅。勾勒皴擦既完,水墨浅色分层渲染,方显向背、阴阳、远近、高低,创境曲折而无尽,树木、山石、桥梁、屋宇阴阳点染,应笔而生。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客家山居图》以写意精神作为延续客家当代文化精神的文脉核心,强调对客家故乡的情感表达和抒发,涵盖了天、地、人、宗教和哲学,表达了画家对客家人民辛勤劳作的价值观的一种深情理解,关注客家的山水、风情,关注客家的精神。《客家山居图》从对人们播种、耕作、收获等具体的劳动场面表现中,对以粤东山区莲花山脉、梅江河流、围龙古屋、松口古镇、灵光寺等地理概貌为载体,强调现实、理想与浪漫因素相结合,重视山水画的意境描绘和生活的情趣表达,画面幅面庞大,表现手法细腻整体,立足于传统,却有现代水墨的宣泄畅快之感,山水相依,云岭并偎,诗意表达淋漓尽致。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三、情感呈现独特语境表精神愿望

《客家山居图》有自己的独特的语境体系。其笔味、墨味、色染自成风格,既沿岭南地区画派水色粉态,恰袭传统文人山水的清明气度,且不乏以形写神、以神凝气的表意目的,朴素而自然。《客家山居图》是岭南地区多名艺术家的心血之作,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画幅之大和气势的磅礴,而在乎它能把各个艺术家的表现技巧、思想情感和对绘画本源的再思考作了一次庞大的梳理并提出考验,在对客家精神表达的大主题表现下,艺术家们用笔墨倾诉了对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和当代生活、当代精神表达的愿望。

笔墨写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读《客家山居图》

《客家山居图》体现了艺术家们对绘画的本体理解、对客家山区风貌和劳动精神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田园生活向往回归心理的强烈诉求,表达是完整的,《客家山居图》是艺术家们对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和绘画美学的最好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