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农民关心的粮价问题,5大原因看看吧

农民朋友常说:现在农药、化肥、农杂等等啥都涨,就粮价不涨……粮食产量也不低,但是就不涨价,钱投入的一年比一年多,但挣得是一年比一年少,到底是为啥?是这样的吗?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涨价?因为它不能涨。或者说:有人故意为之,不让粮价涨。别不信,看看就知道了。 “ 粮价不涨,很正常 ” 的5个真实原因 :

1,城镇化建设,需要农民,粮价 “ 不能涨 ” 。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依托城市文明的进步的。但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大批劳动力进入城市,建设城市 。他们就是农民工!那问题来了:能像以前一样强征劳工吗?显然不能。但是别担心!有一种工具叫 “调控” 。

控制物价适当上涨,而粮食价格低。农民感受到生活“压力”,到城市打工就是必然选择的出路,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假设粮价高涨,农民还愿意离开土地吗?谁来保持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

2,房地产库存压力,需要农民进城来 “接盘” 。

众所周知,经过前些年房地产的一路高歌之后,现在“去库存”就成了最大的难题。而城市人口有限,没有消化库存的能力。如若鼓励城市人“囤积房源”,又会造成房价上涨……咋办?此时,目光就停留在8亿农民身上了,他们能!

①被迫进城务工,部分农民有了稳定工作,也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有了些积蓄。于是考虑城里买房。

②鼓励农民土地有偿退出,放弃土地变为城里人,购房安家。

如此一来,特别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必然大卖。很有效的措施。但是前提是:粮价不能涨!假设粮价高涨,农民愿意放弃土地到城里买房吗?谁来吃掉这些浪费的资源?

3,农业规模化的实现,需要农民 “离开” 土地。

很多人都问:中国那么多农民,为何还进口粮食?因为国外粮食便宜!而出现这种结果,是我们农民不能干、科技不发达吗?当然不是。最重要因素是:小农经济“各自为营”,农业没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 而不完成规模经营,就没有规模效益,不利于节约成本、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能实现产地品牌化……

正因如此,就得让农民离开“土地”,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和经济组织,集中利用。让资本和人才的进入才能发展强大农业!怎样让农民 “心甘情愿” 离开土地 ? 不让粮食涨价,种地不如出租……这就是完美的结果。

4,粮食的属性,决定了粮价 “不能涨”。

不管人类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粮食都是必需品,是国之根本。“粮贵伤民”也是不可否认的存在。粮食价格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商品必定跟着上涨。而且生活水平越低的家庭,粮食支出比例也越大。如果这种恶果出现,受伤害最大的不会是有钱人,而依然是弱势的农民!为了稳定物价,为了 “以民为安”。 你说粮价能大涨吗?

5,客观的供求关系,也决定了粮价 “涨不了”。

尽管很多土地被抛荒。但是因为化肥、农药、机械、农业技术等等的发展,粮食产量还是每年递增的。并没有“缺粮”一说,而是库存压力。反观粮食的消耗:

①人口增长放缓,赶不上粮食的增长。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单位粮食需求量也在下降。试想:你餐桌上有10种美味,你还会一顿吃3碗米饭吗 ?

②又比如猪肉价格也降低。为什么?

因为可替代的肉类多了,人们不在

依赖“油水”,素食的人也多了……这样一来,生猪养殖少了,饲料生产也随之减少。而粮食,正是饲料的最重要充分。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供大于求的商品,都没有大幅涨价的基础。粮食也是一样!会大涨吗?

这就是很客观的原因,粮食价格就是这样涨不起来,或者说不能涨!说实话,我有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原因,但只要你仔细回想,这个问题就是真实存在在我们身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