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很多人避讳谈“死”,对“钱”也讳莫如深,但有一个人,却成天琢磨着“我怎么死更值钱”。

他不是投机取巧或者不务正业,恰恰相反,这就是他的工作需要,也是他作为一个儿子、丈夫和父亲,必须顾虑周全的家庭责任——作为顶梁柱,倒下去之前,有必要想好家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他叫槽叔,在国内某寿险公司担任互联网保险业务总监。因为身在行业内,熟知各路情况,槽叔一手包办了全家人的保险。

从单身到二人世界,再到结婚生子,他用 7 年时间配置了上下老小 7 口人的 23 份保单,保证如今每年 4 万多的保险预算花得值。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有点买保险上瘾吧,可能这种上瘾也是我现在焦虑的一种表现,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或者说中年人的焦虑,我都有。”槽叔说,“给自己和家里人配置各种保险,多少算是寻找出口、缓解焦虑的方式之一。”

我让他这个过来人兼业内者,总结、分享下配置保险的经验,以及是不是有些“避坑指南”,他说:“说这些可能会得罪人啊,但……我还是说吧。”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 “保险”中部分保费由槽叔太太支出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清单:你给自己和家人买了几份保险?每年大概花多少钱?

槽叔:我们三口之家,加上双方父母,一共 7 个人,现在有 23 份保单。我自己的话,一共有 9 份,其中定期寿险 2 份、重疾险 3 份、意外险 2 份、医疗险 2 份。

全家人每年在保险上花 4 万多,听上去很多是吧?但其实 7 个人,每人每月平均算下来不到 500 块钱。

我们说在保险上的钱花得多还是少,不是看钱的数目,而是它占你或者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一般用年收入 5~10% 的钱买保险是比较合适的,这个比例不太会影响到日常消费。太低了,可能你获得的保额不够;太高了,又不能保证正常的生活质量。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家这 4 万多从比例上来讲就挺正常的,它们都是消费型保险,没有返还功能;其中我跟我太太双方父母只占了 1 万左右,剩下 3 万多是花在我们三口之家身上的。

双方父母这 1 万块主要是住院医疗险和意外险。我给爸妈配置保险的时候,他们已经 50 岁上下了,年龄太大,没有合适的重疾险可以选择。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其中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不错,可以买住院医疗险。另外两位,一位是糖尿病,所以常见的住院医疗也买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防癌住院医疗,就是只涵盖癌症住院责任的医疗险;还有一位更麻烦,有结节和高血压,加上动过一次大手术,和医疗险拜拜了,只能买意外险。

之前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产》,其实本质上讲的就是老人生病拖垮一家的风险,所以我是强烈建议大家为父母配置住院医疗险的。

我们一家三口也主要是针对疾病、身故这两大风险来配置的: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和太太的重疾保额,设定标准是自己 3 到 5 年的收入,确保如果我俩谁不幸得了重大疾病,像是恶性肿瘤之类的,依然有一笔定期的“收入”,保险补偿相当于替代了正常工作收入。

至于女儿为什么也有 100 多万重疾保额,一来是因为孩子的费率很低,能多保一些就多保一些,花小钱办大事;二来,万一孩子病了,我跟太太当中有人不得不辞职照顾的话,孩子的保额高,也是对家庭收入的一种补偿。

清单:我注意到孩子是没有身故保额的?

槽叔:对,这跟我的一些观念有关,我认为孩子的寿险、尤其是终身寿险是没必要买的。

(为什么?)这终身寿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未来一辈子里,只要身故了,就赔你钱。但实际上孩子如果身故了,给爸妈钱有意义吗?有哪个爸妈会觉得赔偿了钱,就得到了安慰呢?多少钱都是没意义的。

这个观点可能会让一些人难以接受吧,也会得罪很多保险代理人,因为孩子的终身寿险都非常贵,佣金也高。但我个人依旧不建议给孩子买,未成年孩子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医疗问题。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像我们家三口人,只有女儿有高端医疗险,她生病时我可以抱着她直接去美中宜和,不用排队等;但是我和我太太就不买高端医疗险了。

一方面确实是想省钱嘛,孩子的高端医疗险基本在一万块钱左右,甚至更高,优先级上就得给她先配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看病本身是比较痛苦的,如果你抱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排大队,孩子难受你也难受,还不如直接去高端私立医院;但是大人病了,我挑个时间自己去三甲公立医院看一看,也没什么大问题。

清单:你有没有一种保险是在用钱衡量生老病死的感觉?

槽叔:准确讲,生病、死亡是人生里的风险,而保险是一种对抗风险的手段。不管是给家里人配置什么样的保险,还是具体保险产品选哪个,确实有强弱差别在里面,因为每个人面临的风险强弱就是不一样的。

你肯定听过,说买保险要优先并且重点考虑家里的顶梁柱吧,说直白点,这个顶梁柱就是一个家庭的“现金流”,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我在我家就是这么个角色,必须考虑周全,万一我不在了,要怎么获得最大的赔偿来保证家人的生活,这非常的现实。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清单:你不避讳谈生死么?

槽叔:我不避讳的,生老病死是多正常的事啊。

再加上工作原因,可以说我是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了,比如要是意外造成的,我能拿到 500 万,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只有 300 万了。这话听着不对劲,是不是有点别扭?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啊。(笑)

不过我写文章或者跟别人沟通的话,肯定描述上会稍微注意一下,比如把“死”说成“身故”。

清单:那不介意具体展开讲讲你是怎么琢磨“死得更值钱”的吧?

槽叔:哈哈,我把你的问题换个角度来说吧,这样可能对大家的参考意义更大些。

我也是从单身过来的,到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在每个人生阶段配置保险的时候,考虑重点略有不同。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刚毕业工作时,最主要可能靠公司。去问 HR,除了五险一金,公司有没有给自己买商业保险,买了的话是什么,如果出现理赔,怎么报案、走流程。这些是 HR 有义务告诉你的。

如果公司没买商业保险,就自己买一些。我单身那会儿,想的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得大病了有没有钱治,我不想因为凑不够治病钱而死啊,所以重疾险、医疗险肯定要买。

重疾险就是得病后一次性赔你一笔钱,这笔钱理论上说你想用来干嘛就干嘛,不治病也行,有的绝症反正也治不了了,有人就干脆拿着这钱去游山玩水度过最后的时光。

医疗险可以等同于商业医保。我们国家的医保作为国家手段,首要追求的是覆盖面广,而不是能用到多好多贵的进口药。所以我就需要商业医保把国家不承担的那部分医药钱给补上,不至于要用贵的药时没钱可用。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二人世界的时候,如果没结婚、不是夫妻关系,是没办法互相投保的。一旦结婚了,考虑投保,就得重点想想家里的顶梁柱,理论上,双方中赚钱多的那个人承担的风险高一些,需要给 TA 一些额外的考虑。

不管单身还是二人世界,父母养老都是一个问题。所以你可以买一份定期寿险,或者至少要买一份包含意外身故的意外险,这个其实很便宜,一年可能也就两三百块钱。

买的时候,记得把受益人指定为父母,要是你不这么指定的话,它会默认为是“法定受益人”,如果你结婚了,这个“法定受益人”第一顺位其实是配偶,第二顺位是孩子,然后才是父母。

当然,你也可以再买一份定期寿险,受益人是“法定受益人”或者指定为配偶,表示在乎自己父母的同时,也是在乎爱人的。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清单:听你上面说的,感觉这“受益人”填谁,还蛮微妙的?

槽叔:确实是这样的。保险在我看来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金融产品,理性里有温情,温情里也有理性。

拿我们家举个例子。去年我太太买了份定期寿险,保额 150 万,受益人是太太的父母。其实之前没想买这个寿险的,后来会买,是因为我俩讨论了一个夫妻关系之间比较有趣的话题:

如果太太去世了,孩子我养得起,房贷车贷我供得起,这些也是我一定会继续做的;但我还愿不愿意继续赡养岳父岳母呢?或者说,“愿意”是一方面,实际操作起来是另一方面,太太怎么样去确保我尽到这个赡养责任呢?

我把这些跟她说了,当时话说得比较直,她觉得好像我不愿意去承担赡养岳父岳母的责任一样,我说“愿不愿意”和 “买不买”是两码事,你要问我愿意么,我肯定是愿意的,承诺可以许下来;但如果有这份机制上的补偿和保障的话,会更好。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其实这个道理我讲给她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听上去好像是在说,我变相承认“当你不在时,我不承担你父母的养老责任”。

但我们后来还是理性地聊了这个话题,我也是想告诉她:承诺是承诺,我一定会在任何时候平等对待四位老人,财务安排是财务安排,两者不矛盾。好在她对我的分析也是很认可的。

清单:你们经常这么坦诚地沟通这些问题么?

槽叔:是的。

我觉得和家人沟通保险规划这件事,根本不应该落入“你爱不爱我”或者“你会不会像对待自己爸妈一样对待我爸妈”这类议事范畴,无脑的情绪化讨论没有意义,成年人要做的是通过合理安排让家人拥有应对风险的能力,而制度比承诺更有价值。

(那你觉得基于爱情的承诺就没有约束力吗?)当然不是这样的,还是那句话,承诺和制度是两码事,不矛盾。我和太太大学相爱,毕业结婚,十多年相濡以沫,正因为不怕误解,所以才有底气表达这样的观点。(你真的是极度理性了)可能摩羯座就是这样吧。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清单:虽说现在大家对保险的接受度比以前高了,但提到保险从业人员,情感上还是有些微妙之处。所以你当初是怎么进了这个行业?

槽叔:坦白说,是为了北京户口。(哈?这个回答好直接……)哈哈,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我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之后的需求之一就是户口。而能解决户口问题的平台,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政府机构,因为我学的新闻,所以去到媒体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也是可以的。

那时不想考公务员,剩下的两条路就都去尝试了,有家国企性质的保险公司给了 offer,考虑到那个岗位的工作和我专业还算有些契合性,就去了。相当于是阴差阳错进了保险行业吧。

(那个岗位的工作具体是什么呢?应该不是保险销售吧?)不是销售,是做行业分析和战略规划,比较宏观。工作一段时间,我还是对“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到靠谱保险”这件事更感兴趣,所以就跳槽到了现在这个公司,做互联网保险业务,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针对 B 端的企业客户。

清单:作为一个业内人,你研究分析过那么多保险产品,也买了不少,有什么感受或者经验么?

槽叔:我感觉自己有点买保险“上瘾”。这种上瘾跟玩信用卡不一样,信用卡有点像玩游戏打怪升级那种,至于保险,你可以理解为,我实时掌握行业最新产品,了解最新前沿动态,可以带来一种职业快感。

往深了说,这可能也侧面反映了我的焦虑吧,不管是“中年人的焦虑”还是“中产焦虑”,我都有,也是一种对家庭安全感的焦虑。

(怎么说?)我和我的家人算是努力扎根北京的外乡人,户口、房子、车子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成家之后有了孩子,更需要努力打牢各种抵抗风险的“墙”,保险就是其中一面。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保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家庭成员、收入的变化,还有通胀的影响,让我每年都必须检查这面墙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每当有保险新产品出现,我就忍不住去研究看看好不好,好的话自己就买了,不好的话也会分析,保持对市场的一个敏锐度。

清单:在抵抗风险上,除了保险外,你还有其他措施么?比如投资理财?

槽叔:我基本上都是在陆金所投资理财,哈哈,这算是广告吗?

我还会强制性购买一些商业养老险,不多,每个月 1000 块钱,到 60 岁这 1000 元会变成 3000 元。

我发现不少人看不上这 3000 块钱,觉得 30 年后 3000 块肯定不值钱了。我在金融行业,我知道通胀是什么,也知道内部收益率有多重要,但我还是买了这种看似“亏”的养老金。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很多人都被时代蛊惑了。这个时代赋予的梦想是一夜暴富,而不是细水长流。今天的 1 块钱,明天的 10 块钱,好像这才是应该的。但事实上,只要有稳定的现金流流入,不管多少都是有价值的。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承认永远不能指望养老金解决养老需求,最好还有资本收入,比如股息、红利,或者房租这样的房产收入,但不能看不上养老金,它就像你退休后的基本工资,保证你不会连最基础的生活都没有。

当然商业养老金也得看实际收益率,有些内部收益率只有 2% 的就别买了,3.5% 到 4% 之间甚至更高的,只要能保证收益,都可以考虑。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清单:根据你的经验和对行业的了解,买保险这事儿里有坑吗?可以怎么避免?

槽叔:当然有啊。不过感觉可能得罪人或者让人觉得不太舒服啊,嗯……还是说吧。

比如有人觉得保险买越贵的越好,尤其是给孩子的保险,挑大品牌,买一些自己都不懂的,像有些少儿教育金;或者没什么用的,比如给一两岁的孩子买终身寿险,这个我前面也详细说过了。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还有一些标榜女性专属的保险,像什么宫颈癌类重疾险,我也不太建议买。

说白了,这类产品只是把传统寿险或者重疾险里的一小部分责任单拎出来,主要是为了吸引女性注意力,但很容易给你造成一种买完后万事大吉的错觉。女性正常买市面上靠谱的、标准的重大疾病险、定期寿险,就很好了。

清单:那买保险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品牌问题了么?你买自家公司以外的保险么?

槽叔:是不是自家公司的产品,我都一视同仁,因为保险产品实际上是对风险的评估,我认为定价的合理性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在保险监管上非常严格,所以各家公司品牌倒是其次的。

你可以把保险看成一个功能性产品,同样的产品,如果功能差不多,自然可以做对比。同样的风险,每一家定价不同,里面肯定会有一个对你来讲最合适的,选那个就好了。

清单:能推荐几款你觉得不错的保险么?

槽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要给出很有针对性的推荐不太容易;而且重疾险、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每种都能说上好多,展开就很长了。说说我自己的给大家做个参考吧。

我自己的重疾险包括中国人寿康宁定期重疾险,这款已经停售了,是当年老妈给我买的;还有弘康人寿健康一生重疾险。

定期寿险的话,有中信保诚的祯爱定寿、弘康人寿的福佑人生定寿,后面这款也停售了;医疗险是众安财险的尊享 e 生。

我特别想说的是,人人都需要关注身故风险,不分男女。女性买定期寿险是很有优势的,同样一款产品,可能女性只要男性一半的价格,因为女性寿命相比男性要长 6 到 8 岁,从风险和概率上来说相对低,费率自然也低一些。

“我成天琢磨自己怎么死更值钱”

我更建议大家掌握一些保险的基本知识,像理财一样,自己把钱花得明明白白才好。我自己也一直在做保险金融领域的科普,想尽一己之力,增加一些高品质的信息,不希望大家上网搜出来的都是不靠谱的内容。

我在自己的公众号“槽叔”(ID:iamcaoshu)里,分析过很多的保险产品和规划,大家可以来公众号具体交流;如果你想系统了解城市中产阶级怎么买对保险的话,也可以看看我的新书《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是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10 月份上市,里面也有手把手教你选择合适保险的工具手册,蛮实用的。

大家也可以在这篇文章底下留言,有什么具体问题,我会尽力回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