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万历皇帝

“国本之争”是关于明朝万历皇帝册立太子的问题的故事。万历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孩子,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出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是万历皇帝和一个宫女生下的,这个宫女是万历皇帝母后宫中的一个丫头。在讲究身份的古代,宫女身份卑贱,所以万历帝不太喜欢皇长子朱常洛。后来,万历十四年(1586年),万历皇帝和宠爱的郑氏生了一个儿子,叫朱常洵,子以母贵,万历皇帝十分喜欢朱常洵,打算立郑氏为皇贵妃。

这个时候,皇长子的母亲王恭妃才是一般的妃子,大臣们很是气愤,说不能先立郑氏为贵妃,要先立长子的生母为贵妃。万历干脆一个都不立。这个时候,大臣们感到不妙,担心万历皇帝废长立幼,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大臣们不断上疏,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大臣们的这场抗争,持续了十五年之久,这十五年来,大臣们每次上疏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皇帝都是说皇长子体弱,等他筋骨粗壮一点,身体强壮一点再立不迟。有一次,万历皇帝将内阁首辅申时行召到大内,领出皇长子朱常洛,告诉申时行,我的崽我当然喜欢,现在皇长子还小,立太子的事情延后一些。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万历皇帝的长子 明光宗朱常洛

申时行很高兴,觉得皇帝说的是对的。但是越到后面,群臣越是担心皇长子朱常洛当不了太子,不断上疏要求万历皇帝尽快立皇长子为太子。可是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长子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等其他儿子被封为亲王。

这15年的争论,使无数大臣因为要求尽快立皇长子为太子被斥被贬被杖打。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300多位,其中100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这些人,几乎都是东林党或者东林党的前辈,也有不是东林党但被卷入其中的大臣。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尽早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现在我们用大数据思维来分析万历皇帝不早立太子的原因:

1.过早立太子,不利于太子的身心健康。太子乃是国家根本,成为太子后,处在风口浪尖,压力大,身体差一点的容易早死。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没有等得及继位就死了,期间多次和父亲朱元璋因为政见分歧吵架,结果死于37岁的壮年;明代宗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一年后夭折;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个太子朱祐极立为太子一年后夭折;明世宗朱厚熜的太子朱载壡3岁立为太子,16岁夭折,从此不立太子;朱厚熜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垕没有当过太子,朱载垕的儿子朱翊釴被立为世子,结果也是过早夭折。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万历皇帝的金帽子

明朝历史上,首次立年幼的皇子为太子并成功的,有两例:明宣宗朱瞻基立的太子朱祁镇,明孝宗立的太子朱厚照,朱祁镇和朱厚照都是2岁前就被立为太子,并顺利当上皇帝。朱佑樘是明宪宗的第二个太子,6岁被立为太子,也顺利当上皇帝,勉强算一个。

我认为,这些前朝故事,熟读大数据的万历皇帝都知道,这正是万历皇帝的顾忌,加上皇长子朱常洛从小身体比较单薄,万历皇帝才不想过早立他为太子,以免风口浪尖,被吹个感冒伤寒,结果夭折,于心不忍。

2.万历皇帝从来没有说要废长立幼。万历皇帝熟读《皇明祖训》和历朝《实录》,明朝历史上,有皇帝废后的,但是没有人废长立幼的,就算动过心思,也从没有人付诸行动,万历皇帝不是不知道祖宗家法的厉害,他这一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万历皇帝真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当过爹的人都知道,谁不爱自己的儿子?或许爱朱常洵多一点,但长子还是很爱的。万历皇帝儿子不少,也不多,5个,应该个个都是万历皇帝的掌中宝。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长子朱常洛到4周岁的时候,才有了二弟朱常洵,这4年,万历皇帝的父爱都播洒在长子朱常洛这里,应该说,长子朱常洛是率先得到父亲宠爱的,根深蒂固的。

况且,朱常洛并非是万历皇帝和王恭妃一夜情生出的孩子,万历十二年(1584年)七月,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又生下皇四女云梦公主朱轩嫄,这说明,万历皇帝并非是打一炮就走,而是王恭妃的常客,万历皇帝对这个给自己生了长子的宫女还是有感情的。

3.东林党不是一群好鸟。万历皇帝这人比较好说话,这些大臣就欺负他。当年,嘉靖皇帝的太子死后,还剩两个儿子,一个是富裕王朱载垕、一个是景王朱载圳,从嘉靖十八年太子死后,一直到嘉靖四十五年,27年间,没人敢在嘉靖皇帝面前擅议立皇太子的事情。为什么?大臣们都怕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心狠手辣,会杀人。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万历皇帝躺在棺材里的复原图

而万历皇帝呢,性格偏弱,没有因为这个事情杀过一个人,板子是打过不少。越是这样,这些人越起劲。这个时候,这群要求立太子的人还不叫东林党,但是已经有雏形了,势力也在形成,这些人处处阻挠万历皇帝的意图,《神宗实录》多次记载。(夜灯唯许月华侵)

这群人拼命阻挠万历皇帝的财政改革,阻挠征税,万历皇帝对这些人早已反感,但是这些人又会引经据典,帽子扣得一个比一个大。所以,万历皇帝在立储问题上,非但不配合东林党,反而处处和他们作对。

总的来说,万历皇帝不是不想立皇长子为太子,更不会废长立幼,国本之争只是历史的误会,也是君臣关系恶化的一个表现。

俗话说,独虎难斗群狼。孤军奋战的万历皇帝最终还是斗不过东林党,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掌京畿道御史徐兆奎上言:臣观今日天下大势尽趋东林。

大数据看历史:万历皇帝真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吗?

东林党的清议、空谈、多管闲事、一根筋、不干正事彻底败坏了明朝的纲纪和工作部署,用人行政有头没尾,战略定力无法坚持;使得明朝朝廷没有无错之大臣,地方没有无错之督抚,想干点正事的,最终都无法避免陷入舆论漩涡,要么被革职查办,要么被杀头等等,熊廷弼、袁崇焕、陈新甲、洪承畴、孙传庭这些人的遭遇就是例证。

东林党是些什么人?他们有几个特点:都清高、儒家学问做得好、死守祖宗家法、不懂变通。向上追溯,北宋的司马光是祖师爷;向下延展,徒子徒孙很多,清末的倭仁、翁同龢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不能说他们是坏人,因为他们本意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