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一、什么是内源性疾病

内源性疾病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发生的功能性障碍,或功能活动程序的紊乱导致的疾病。内源性疾病与外源性疾病的病因不同,因而人体本能系统对其做出的反应也不同,传导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但是,对治疗而言,都必须根据本能趋向而因势利导。

二、内源性疾病的界定

1.体象为无发热而恶寒: 就是体温不高,或体温低,同时畏寒。这是内源性疾病最具标志性的一个特征。为什么无热畏寒是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呢?因为无热或体温低而畏寒是因循环不足,它没有任何的排异反应,心脏功能反而低落。这种体象不考虑排异反应,所以是内源性疾病的特征之一。

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2.脉象沉或微细:这是内源性疾病的脉象,脉沉是动脉血管深伏,或微细或迟缓,都是循环血液量不足和功能低落的表现,排异反应不予考虑。因其没有外源性疾病的代谢增高现象,反而表现为低于基础代谢水平,所以当考虑内源性疾病。特别是体象的无热畏寒与脉象的沉或微细弱两类信息如同时显示,确定为内源性疾病则不会有任何失误。

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3.在内源性与外源性疾病的界定中,经常遇到不容易界定的疑似情形:比如说,身体不发热,也不感到明显的畏寒;脉象也没有沉细与浮滑、浮数等明显的变化。那么怎样来界定内外源性疾病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人的平时基础体温来判定。但此人没有体温记录怎么办?对这种情况要体象、脉象合看,再参考其他信息。比如:体温脉象不显示异常,看这个人的大小便如何,有汗无汗,呕吐与否,腹胀痞满与否,有无充血性肿块、水肿,血压、血脂、血糖如何等。若是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腹胀满、痞塞、呕吐,判定为外源性疾病。若是水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肝病、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甲状腺或乳腺增生,判定为内源性疾病。若是乳腺急性炎症、红肿热痛也为外源性疾病……总之,凡外源性疾病都表现功能亢进、代谢增加;内源性疾病都表现功能减退、代谢降低。

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中医内源性疾病(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