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14個貧困縣(區)是咋個脫貧摘帽的?它們的這些做法值得稱讚

9月26日,“2017年桐梓等14個貧困縣(區)實現貧困退出新聞發佈會”發佈消息,2017年,

桐梓縣、鳳岡縣、湄潭縣、習水縣、西秀區、平壩區、黔西縣、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玉屏侗族自治縣、興仁縣、甕安縣、龍里縣等14個縣(區)經過國家評估達到貧困退出標準,實現脫貧摘帽。

貴州14個貧困縣(區)是咋個脫貧摘帽的?看看它們的這些做法,你一定會忍不住為它們點贊!

貴州14個貧困縣(區)是咋個脫貧摘帽的?它們的這些做法值得稱讚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嚴格落實與中央簽訂的2017年扶貧開發責任書,把14個縣(區)實現脫貧退出作為重中之重。據介紹,14個縣(區)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三率一度”退出指標,全面打響“四場硬仗”、持續開展“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和“五個專項治理”,堅持抓重點、補短板,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可謂有條不紊。


層層壓實責任 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各縣實行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責任制和“五主五包”責任制,採取“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幹部包戶”等方式,將各項脫貧目標任務分解到村到戶到人,層層壓實責任。同時,全省每年派出2萬多名幹部進駐村組一線,與縣、鄉、村幹部組成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幫助農戶脫貧。


狠抓對象精準 狠抓措施精準

各縣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貧困識別與退出標準,嚴格按照“一申請一比對兩評議兩公示一公告”精準識別程序和“一提名一核實一認可一公示一公告”精準退出程序,統一研判標準、精準核實比對,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同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識別出來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


抓產業扶貧根本 幫農戶穩定脫貧

各縣堅持用產業扶貧統攬脫貧攻堅全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茶葉、經果林、中藥材、生態畜牧等主導產業,並在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確保貧困農戶利益,強力推進農村產業穩步發展,農戶收入穩定增加。


統籌安置規劃 確保搬遷脫貧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突破口”,14個縣按照“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的原則,廣泛籌措資金,統籌規劃安置房與附屬配套設施,完善安置點社區服務中心、超市、文、體、教、醫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增設公益性崗位、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加快學校、醫院建設進度,全面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就學和就醫等後顧之憂,真正做到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強化教育培訓 穩定就業脫貧

各縣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全面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寄宿生生活補助、義務教育“三免兩補”、普通高中、中職學校“兩助三免(補)”和普通高校“一助一免(補)”等政策,確保適齡兒童和義務教育階段不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學輟學。同時,通過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辦學條件、師資力量、辦學質量都得到明顯改善和增強。很多地方將教育與培訓有機結合,把學校作為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平臺,學校老師兼職承擔技術顧問。


強力推進生態扶貧 幫助農戶持續增收

全面落實生態護林員政策,各縣積極聘請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收入1萬元,僅此一項即可在收入方面有效帶動一家四口穩定脫貧。同時,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思路,大力發展經濟效益高的刺梨、精品水果、茶葉、構樹、中藥材等兼具生態環境治理的長效產業,並將其納入生態管護補償範圍,全面落實公益林補助資金和退耕還林補助兌現工作,實現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


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 確保病殘農戶穩定脫貧

各縣全面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民政救助、醫療扶助“四重醫療保障”制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合率100%;推行貧困患者縣內就醫“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和“四重醫療保障”一站式結算服務,有效減輕了貧困群眾的醫療負擔,降低了因病致(返)貧風險。

此外,對無法通過幫扶措施實現脫貧的大病戶、殘疾戶,在全面核查的基礎上,按照“應保盡保”“應救則救”的原則,將符合保障和救助條件的困難人員全部納入保障和救助範圍。同時,加大農村基本養老設施投入,對生活不能自理又無人看管的“五保戶”採取集中供養,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不漏一戶,脫貧攻堅不落一人。

你知道嗎?桐梓等14個縣(區)貧困退出專項評估檢查,不但考核內容全面豐富,而且考核紀律空前嚴格!一起來了解下

  此次貧困推出考核紀律空前嚴格。據瞭解,評估組用GPS定位系統精準確定調查村寨,進村入戶前,從村裡提供的低保戶、殘疾戶、五保戶、CD級危房戶、易地扶貧搬遷戶等名單中隨機抽查入戶對象,並將散居戶、邊遠戶、小姓戶、外來戶、無勞動力戶、殘疾戶、重病戶作為重點調查對象。

  此外,採取複核、回訪、走訪鄰居、問詢村幹部等方式對疑似問題戶反覆核查,全面瞭解農戶的真實生產生活情況。除駕駛員和除確需語言交流協助外,不允許任何人陪同調查,嚮導帶領評估組到農戶家向農戶說明情況後必須迴避。有的評估小組甚至不要嚮導帶路,自行組織到農戶家調查,見人就問、見戶就進,入戶調查全程錄音錄像等方式。

達到貧困退出標準,實現脫貧摘帽的14個縣(區)中有你的家鄉嗎?你最想對你的家鄉說些什麼?

記者:賈過之 張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