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許多人提到桂林山水,想到的一定是灕江兩岸,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然而來桂林之前,我也不知道,原來灕江風光最精華的一段在陽朔,而不是桂林城區。

從桂林市區到陽朔有三種方式,一是乘坐大巴,二是高鐵,三是乘坐輪渡順流而下。樣說的火車站在興坪,距離陽朔城區還有近一個小時的車程。而乘坐輪渡,需要四個半小時的時間。雖然能在水上欣賞兩岸風光,但考慮到帶著娃,以她的耐性……所以,當初在定第一天酒店的時候,就把酒店選在了桂林汽車站附近。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到了汽車站才知道,7月1日起,桂林汽車站從老站搬遷到了幾十公里外的南站。好吧,之前沒有看到任何消息。原本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硬生生被耗掉了半天時間。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一路向南,天氣也由大雨變成了多雲,剛才的怨念也煙消雲散。重新安排接下來的行程,畢竟娃吃過飯就要睡個午覺,鐵打不動,所以下午的行程也從銀子巖變成了興坪,而銀子巖就留到下次吧。帶娃出行,其實本身就不應該有什麼計劃,說要吃飯就要吃飯,說要睡覺就要睡覺。晚上回來有時間就在陽朔西街上逛一逛,晚飯不用想,不是肯德基就是麥當勞咯。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把娃安頓好,她睡覺,我才有時間出來逛一圈。在陽朔定的酒店,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民宿,位置就在縣政府門口,離西街入口也就30米距離。其實,陽朔的縣城並不大,以西街為中心,可能也就十多平方公里。在這裡,出租車是很難打到的,坐摩托車出行是最快速的。而真要在縣城裡晃悠,步行或者租輛自行車是最佳方式。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漫步在西街,彷彿穿越回了揚州的東關街,要是不兩旁的別具風格的桂北建築,可能真的一模一樣。小青瓦、坡屋頂、馬頭牆、木門窗、吊陽臺,這不僅是西街的建築特色,整個陽朔的民居建築都是這般模樣。

西街並不長,只有800米,但兩邊佈滿了各式的小吃店、飯店、酒吧。白天的西街並不是太熱鬧,一到晚上,這裡絕對是人聲鼎沸。街道上滿滿的都是前來觀光的遊客,原本不寬敞的街道中間也被小商販們所佔領。路過兩邊的酒吧,時不時被裡面炫彩的燈光所吸引,要不是帶著娃,可能真想進去坐一下。但與其他地方酒吧不同的是,這裡每家酒吧的門口都有一個警衛,而且門口都有安檢儀,進入酒吧必須像進地鐵汽車站一樣進行安檢,可見在這裡泡吧還是很安全的。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走在大街上,最大的感受就是,除了五湖四海的遊客,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真的有好多。據說這裡被稱為“洋人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西方遊客紛紛被陽朔西街古樸典雅的民居和傳統文化、民風民俗所吸引,前來觀光的境外遊客也與日俱增。許多人在此定居、開店,這裡外國人的身影也就越來越多。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桂林山水中的“洋人街”,中西文化在此交融

歷史底蘊、民族特色、中西融合,這樣的古街在中國也是很少見的。看了看時間,娃也應該要醒了,西街只能匆匆地走了一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