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風幻影
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淒涼,跟孩子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繫,而是跟孩子的孝順和從小教育有關係,孩子教育好了,培養成孝順孩子,老年來,即便一個也很幸福,如果子女沒有培養好,長大了,一個個自私自利,再多也沒有用。
老來依靠誰,是否孝順,自己晚年生活是否淒涼,關鍵在從小對子女的培養,以及子女自身的行為。
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老家村子裡,鄰居有5個兒子,小時候,這一家因為兒子多,在我們村子裡,可是揚眉吐氣啊,但孩子沒有培養好,都沒上啥學,後來出去打工,有的結婚了,有的至今打光棍(40多歲了),老兩口70多歲,因為兒子、兒媳婦之間老是鬧矛盾,一家人,搞得雞犬不寧,妯娌之間,矛盾更深,導致兄弟之間,矛盾不斷,父母也是心碎,去年,老太太被氣的走了,剩下70多歲的老頭。
現在,子女誰都不願意管這個老人,有時候,老人連飯都吃不上。
同理,我一個阿姨,兒子也很優秀,公務員,30多歲,副處。娶的媳婦,1.78米,高級白領,岳父副廳。起初,我阿姨覺得這一輩子,真是值了,孩子教育的好,有出息,臉上有光。他孩子在沒有結婚前,確實挺孝順的,但結婚後,受媳婦管的比較嚴,他又聽媳婦的話(妻管嚴),加上婆媳關係不是太好,導致雖然在一個城市,兒子一個月不去看她一次。至今也沒有要孩子,我阿姨經常飯都吃不下,氣的晚上都睡不著覺。
所以,一個老人老來是否幸福,還是要看子女是否孝順,家庭是否和睦,身邊也一個子女,或者很多子女非常孝順父母的,也有一個子女、多個子女不孝順的,尤其是老人,兒子結婚後,只聽老婆,不管父母的,也不少。
我這個阿姨,有時候都在想,現在是生是死,都無所謂了,甚至是覺得,去世了,把遺體捐獻出去,可見她對生已經沒有多少留念,對生活,是多麼的失望和悲涼。
所以,一個老人晚年的生活狀態跟自己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也跟子女的孝順有關,而跟子女多少無關。
所以,我覺得,要孩子,不在於多少,而在於你是否把他教育好,不在多,而在精。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一個人的晚年如何,跟她生了幾個孩子,有幾個兒子幾個女兒,根本沒有必然的聯繫。雖然孩子多看起來人多力量大,但是到了晚年,需要面對的問題可能也更多。
兄弟姐們比較多,大家卻都不認為自己應該孝順父母,那這樣的父母晚年即使是兒孫滿堂,也是淒涼的。即使只有一個孩子,但是家庭美滿,尊老愛幼,大家和睦美滿,那麼這樣的父母,晚年仍然使幸福的。
晚年怎麼過,跟自己的心態也有很大的關係。有的老人到了老,就總想依賴著孩子,參與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卻因為很多觀念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氣。
其實對於老人來說,晚年就應該圖個清靜自在,只要自己行動自如,就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規劃好,一樣過得多姿多彩,那街頭巷尾活躍著的夕陽紅藝術團,又是扭秧歌,又是唱歌唱戲,哪個老人不是紅光滿面笑口常開?因為生活有寄託,所以老年一樣活的精彩!
孩子不是你養老的工具,自己的生活還是要自己做主,自己經營。孩子好,我們開心,孩子幸福,我們更快樂。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精力全部壓在孩子身上,我們累,孩子也累,互相擁有一片自由的天空,樂觀向上,互相幫助互相疼愛,誰的晚年都不會淒涼!
婦產科女司機
其實,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年老了是很淒涼的,如果只有一個孩子,不幸是女孩遠嫁他鄉,那年老垂暮之際,身邊想有個說話和照顧自己的人,更是毫無指望了。
所以,長久以來,養兒防老,是很多人在年輕時候就認定了的真理,這也是重男輕女的一個變相的“罪魁禍首”。
但是,看到這個問題,前幾天讓我心頭難受的新聞又浮現在眼前。
那是一對年老的夫妻,老爺子是老師,但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太太也是老師,身體不太好。身體不好但也不至於淪落到為生活擔憂的境地,何況他們還養育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但晚景是不是淒涼,人在離開這個時候是不是有尊嚴,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人總是不能做主的,更可能是沒有預兆的。
8月18日,這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後,身體腐爛氣味才驚動了鄰居被發現。 而他們的長子,就住在馬路對面的小區裡。
警方懷疑是老太太突發疾病倒在客廳身亡。而老先生因痴呆無人照料,不幸離世。
一生未教育嘔心瀝血,甚至桃李滿天下,也有三個孩子在身邊,但當死神降臨,過去的一切都被奪走,人生在悄無聲息毫無尊嚴之下劃上句號。
這,何止是晚景淒涼,簡直是人生悲劇啊。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空巢老人問題亟待解決,我想這已經不僅僅是生了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的問題了,社會問題需要尋求政府的干預和保障。
《2017年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身患疾病的老人,佔全國老人總數的1/3,高達5600萬人。
同時,也呼籲身邊的孩子,無論工作多忙,定期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也儘量抽時間陪伴他們。除了詩和遠方,更需要回過頭看看那滿頭白髮,曾經養育我們年邁父母。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行動才是最好的力量。
我們都終將老去,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超級爸爸
給大家列了以下四個場景:A.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很孝順;B.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對年邁的父母熟視無睹,不聞不問;C.有很多孩子,孩子們都很孝順;D.有很多孩子,孩子們都踢皮球,誰也不管父母。
哪些場景下,晚景會淒涼呢?大家應該都會選擇B和D。其實,只要孩子孝順,無論多少,晚景都很好,不淒涼。淒涼的是孩子不孝順,更甚至被一群孩子像踢皮球一樣躲著。
舉一個我知道的例子。有一位80+的農村老奶奶,她育有四兒一女,兒女都在農村,混的也一般。在農村,“養兒防老”的觀念是代代相傳,但我們可能會想,這位老人有這麼多兒子,應該過得很幸福吧。其實不是,反而過得很悽慘,自己一個人住在一間小土房裡,四個兒子都不孝順,逢年過節也不給錢,就每人每年給100斤米,好在唯一的女兒還孝順點,會給點錢,但女兒嫁到一個普通人家,日子也不容易,也給不了很多錢。老人平常要是生病了,都是自己走去醫院,兒子們都不管,而且老人一聽到醫生說要打好幾天的吊針,老人就會說能少打幾天嗎,身上沒那麼多錢。
我們從這個例子可以發現,兒女再多,不孝順,也是白搭,晚年悽慘。要是一個子女都沒有,那會更慘,因為百年之後沒有人送終。所以,晚年悽不悽慘,得看子女孝不孝順。子女若孝順,一個足矣,多個更好。
我是“觀社會的氣象人”,雖身處氣象這個小眾圈,但有一顆熱愛社會這個大眾圈的心。社會是一碗“大雜燴”,有世間百態,有人情冷暖,也有牛鬼蛇神。讓我們瞭解社會,避開社會的雷區,去擁抱社會的真善美!
觀社會的氣象人
題主這樣問應該是拋去了贍養,而主要指陪伴方面吧?
贍養大多與經濟有關,孩子多少與經濟狀況關係不大。一個富人的經濟能力頂十個窮人很正常。
這個淒涼應該是指陪伴方面。
我感覺,還是“老有所樂”比較好。
也就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要指望一直由孩子哄自己,跟同齡人在一起其實更有話題。
兒孫繞膝是因為古代各種娛樂太少,人老了沒什麼事,又沒什麼樂子,就做“大家長”解悶,現在時代不同了。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成雲社初心
你的一生是圍著孩子轉的嗎?!生了一個孩子把他培養成人已經完成任務了,你該好好規劃自己的生活了!人這一生很短,有多少時間是屬於自己的,晚年也只有生病的時候給孩子添麻煩,但是總會駕鶴歸去!
JUMP跳跳條條挑挑
我覺得吧,晚景會不會淒涼,和幾個孩子都沒關係。
見過這樣的真事兒,家鄉農村,倆兒子一個女兒,因為厚此薄彼,倆兒子鬧矛盾,大兒子不管老子,小兒子一看,我也不管。而女兒一看,我這哥哥弟弟,平時你們老的該買房的買房,該帶孫子的帶孫子,我一個女兒,啥都沒撈著。該出錢出力的,從來沒忘記了我,我憑啥啊,而且,這孃家的事,我管多了,我婆家怎麼看我啊?
於是呢,老大娘去世了,老頭兒就沒人管了。想去大兒子家,大兒子說,你不和小兒子親嗎?想去小兒子家,小兒子說,你不給大兒子買房了嗎?最後,兩邊兒推來推去,老頭兒愣是給撂下了,自己一個住在空無一人的鄉下老宅。
有一年夏天,突發急病,死了。
老頭兒人緣也不是很好,加上農忙,大家沒留意到他消失,等到門口爬滿了蛆蟲蒼蠅,才有人知道,他過世了。
這晚景,算是頂淒涼了。可他有三個孩子。
所以呢,晚景淒涼與否,說到底,取決於三件事,第一件事,自己有沒有晚年積蓄,足夠在任何情況下支付自己的醫藥費生活開支,自己手裡有,誰也不求。第二件事,與鄰居的友好相處,有社會支持,遠親不如近鄰啊!第三件事,從小和孩子有感情,有深厚的情感鏈接,孩子真真正正的愛父母,出門了也思念父母,凡事會想著父母,這樣的關係,割也割不斷。晚年絕對不會淒涼。
陳嵐的女拳
晚年幸福不幸福,和有一個孩子,還是幾個孩子沒有必然聯繫。也和有錢沒錢沒有必然聯繫。
我一位朋友,移民國外,最近說要辭職回國,陪伴已80高齡的老父親,否則怕她以後會後悔。她兄弟姐妹四人,皆各居天涯。幾年才見一次面。
你覺得老人家幸福嗎?不幸福也說不上,兒女個個事業有成,移民海外。幸福也說不上,這麼多孩子,卻無一人陪伴身邊,各有各的忙!
有子女供養著,就是寂寞一些。
所以你看,就算有錢,也有幾個孩子,也沒法都環繞膝下陪伴。
另外一位朋友,說的他們公司組織員工給一老客戶過生日。大家都很敷衍,純屬完成任務。結果老客戶吃蛋糕的時候,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竟然潸然淚下!老客戶六十多了,很有錢,孩子也好幾個,可是卻沒有一個子女在身邊。
還有一個?老伴過世了,唯一的兒子讓他住老人院,一邊抹淚告別和老伴的家,一邊收拾行李。自言自語地說:老伴我走了,住別的地兒去了,我不住這了,你回來一定還記得回這。這兒還是我們的家……聽了讓人無限心酸。
所以,晚年淒涼不淒涼,有幾個孩子,有沒有錢都沒有直接關係,和教育方式有關。和孩子的親密關係有關係。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知名IP童話繪本作者,繪本閱讀指導師,編輯,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歡迎關注。
琉璃巧育兒
我鄉下老家有個遠房親戚,因為一直生的是女兒,於是乎一直堅持著生,十幾個女兒了還絲毫沒有打住的意思,真可謂堅持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
然而,他們家有了那麼多孩子,真的就很好了嗎?事實卻正好相反。由於孩子多負擔重,他家的女兒幾乎都是半文盲。連教育這一項都沒做好,其他的就更別說了。當別人都住著樓房,甚至開著車了,他卻依然是一貧如洗,住著幾間破舊的瓦房。
現在雖然還不到“晚景”的階段,但是關於他們家的未來,大家也是可以預料個八九不離十了。
另外再講個相反的例子。村裡有戶人家,只有一個女兒,後來你們自己受了傷,不能再生育了。他們專心地養育著唯一的女兒,也有了足夠的精力去創業掙錢,所以日子過得一直都比別人滋潤。只是偶爾想起沒兒子,心裡也不怎麼舒服。
後來,他們女兒上大學,在城裡有了一份好工作。而他們自己年紀也大了,於是乾脆離開了農村,進城跟女兒一起生活去了,像退休幹部一樣養老了。在他們身上,真沒看到絲毫的淒涼感覺。村裡人提起他們家,也只剩下了羨慕。
事實上,如果單從理性上來分析,依靠“養兒”來“防老”,比經濟效益來考慮是得不償失的。我們生育孩子不能為了防老,這個觀念應該轉變。
現在網上也有一份數據,如果你要養育好一個孩子的話,得花上幾百萬。如果我們單從功利考慮的話,只把這筆錢用於保守投資,恐怕也足於承擔你未來的養老吧?
所以,我們生育孩子是為了感情,為了付出,而不是為了防老。而且,多子也未必多福,少兒也未必就淒涼。
萌媽育兒筆記
淒涼不淒涼跟
1自己老了是否有錢
2孩子是否孝順
這兩個條件有關,跟孩子多少無關!
原來我們部門有五個女孩兒,三個獨生女,都是父母早早的準備了房子,十幾萬的車子開著,嫁門當戶對的老公,父母都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你們覺得她們的父母會不會淒涼?
她們的父母沒事打打太極,跳跳廣場舞,旅旅遊,淒涼嗎?
至於生病,除非四個老人同時生病的情況(那請護工),不然父母之間可以相互照顧,孩子閒了也可以去照顧。
獨生子女從小就知道父母將來只能靠自己,從小就知道自己要對父母養老,不會指望別人,反而更孝順!財產也都是他們的,他們也不會像某些因財產分配不均導致的一個不孝另一個因為覺得財產不均也跟著效仿!
我發現很多多子女的家庭對父母不是比著孝順而是比著怕付出更多,除非父母有錢(你看看你認識的人是不是這種更多,很多就算表面上是孝敬老人了,也就是給口飯吃,生病因為住院費誰多了誰少了在醫院都只想吵起來!老人生活根本不自由自在和開心)!
獨生子女誰給他們吵?他不承擔誰承擔?且往往獨生子女父母老的時候都有存款或退休金(除非年輕時候吃喝玩樂了)根本不需要花孩子的錢!反正我認識的獨生子女的老年都過得豐富多彩,日子富裕的的挺多的!
當然二胎其實不算多,如果能力允許!且最好是姐妹或哥妹組合。
發現很多姐弟組合的,一般父母比較偏心弟弟,弟弟一般成熟很晚,一開始什麼都指望姐姐呢,不然咋那麼多怕娶有弟弟的女人的男人呢?往往姐姐受累,弟弟不爭氣的多(除非父母不溺愛弟弟或父母有錢)。兄弟組合的妯娌,婆媳關係更復雜,事兒更愁,除非父母一碗水端平,把兄弟教育的兄友弟恭,不然父母反而操不完的心——姐弟及兄弟組合的,希望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然將來內心是仇人的可能性比較大。發現哥妹組合(哥哥從小就培養小小男子漢擔當的意識,妹妹比較崇拜和敬仰哥哥)、姐妹組合(到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的還可以一般!
只要不是三四個五六個的生,能力可以的話,生兩個其實也還好吧!生三個及以上的家庭,發現很多老二是炮灰,過得更辛苦,且父母老的時候很難有錢,因為壓力大,養老是個問題,踢皮球的多——除非你本身就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