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的爱

超越血缘的爱

超越血缘的爱

63岁的张香芹是邱县新马头镇韩西固村的一名普通农妇。23年前,她收养了被人遗弃在路边的女婴;之后,她又将流浪在街头的10岁男孩领回家。多年来,张香芹克服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精心照顾着她收养的两个孩子,用超越血缘的爱演绎着平凡的感动。

回忆起和第一个孩子偶遇的情形,63岁的张香芹禁不住红了眼圈。她清楚地记着,1992年的一天傍晚,在地里忙完农活后,回家的路上她在路边发现了一个棉包裹。走近一看,黑底红花的褥子里一个两个月大小的婴儿正在瑟瑟发抖。除了婴儿,褥子里还包裹着半袋奶粉、一个奶瓶、几件发旧的小衣裳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善良的张香芹抱起了孩子,看着幼小的孩子孤苦无依,她直接就把孩子抱回了家。按照当时的相关政策,民政部门可以把被遗弃的婴儿寄养到普通居民家里。经过向民政部门咨询,张香芹和丈夫一商量,决定把孩子留在自己家。“我们当时已经有了三个女儿,全家就靠十几亩农田维持生计,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我相信我们的爱会让她健康成长。”张香芹还是毅然把孩子抱回了家并取名小军。

自从收养了小军以后,张香芹夫妇就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来养,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个新来的小妹妹。平时张香芹下地干活儿,她的三个女儿就轮流照顾小军。丈夫杨思海为了省钱给孩子买奶粉,狠狠心戒了近二十年的烟,实在难受时就拿一小撮胡萝卜叶点上过过瘾。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就这样,小军在新家庭的关心爱护下慢慢长大。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小军几个月的时候,张香芹发现小军的眼神呆滞,大人逗她玩,她的脸总是扭向别处。在邻居的建议下,张香芹夫妇带着孩子跑遍了县里的医院,后来检查结果出来确定孩子为脑瘫。医生告诉张香芹,脑瘫的孩子很难养活,就算养大也是生活不能自理。看到结果,张香芹夫妻俩当时就蒙了,感觉天塌了下来一样。张香芹强忍着悲痛,心想既然收养了孩子,孩子这么可怜,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养大。由于身患脑瘫,小军一直一个姿势瘫痪在床上。怕孩子长褥疮,张香芹每天干完农活儿,晚上回家后顾不得自己劳累就抱起小军让她趴在自己身上换换姿势。

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1995年的冬天,在农田干活的张香芹夫妇在地头发现了一名衣衫不整的小男孩。经询问,张香芹得知孩子十岁了,是流浪到这里的。“孩子的腿有残疾,还有轻微的智障,当时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孩子很可怜。”看到无家可归的孩子,困顿家庭中本已商量好不再收养孩子的夫妇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将孩子收留了下来。自己的三个女儿,再加上收养的这两个孩子,5个孩子的吃穿生活让本来就清贫的家庭举步维艰。“有点好吃的,总是让这俩孩子先吃,感觉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吃点亏也不能委屈了他们俩。”张香芹说。

近二十年来,每一个夜晚,小军都趴在母亲张香芹的身上感受着深沉的母爱安然入睡,而母亲的脊背不堪重负,早已微微驼起。然而,小军的生命还是终止在了19岁那一年。“小军很聪明,见着我就笑,我愧对孩子……”回忆起小军,张香芹几度哽咽。

几年前,张香芹的老伴杨思海身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一家的重担落在了张香芹的肩上。如今,已经63岁的张香芹除了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伴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收养的残障儿子。“他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平时还会帮着我打理地里的农活儿。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成家,过上幸福生活;更希望他能学会感恩,能回报社会。”张香芹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