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緣的愛

超越血緣的愛

超越血緣的愛

63歲的張香芹是邱縣新馬頭鎮韓西固村的一名普通農婦。23年前,她收養了被人遺棄在路邊的女嬰;之後,她又將流浪在街頭的10歲男孩領回家。多年來,張香芹克服一個個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精心照顧著她收養的兩個孩子,用超越血緣的愛演繹著平凡的感動。

回憶起和第一個孩子偶遇的情形,63歲的張香芹禁不住紅了眼圈。她清楚地記著,1992年的一天傍晚,在地裡忙完農活後,回家的路上她在路邊發現了一個棉包裹。走近一看,黑底紅花的褥子裡一個兩個月大小的嬰兒正在瑟瑟發抖。除了嬰兒,褥子裡還包裹著半袋奶粉、一個奶瓶、幾件發舊的小衣裳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孩子的出生日期。善良的張香芹抱起了孩子,看著幼小的孩子孤苦無依,她直接就把孩子抱回了家。按照當時的相關政策,民政部門可以把被遺棄的嬰兒寄養到普通居民家裡。經過向民政部門諮詢,張香芹和丈夫一商量,決定把孩子留在自己家。“我們當時已經有了三個女兒,全家就靠十幾畝農田維持生計,雖然我們很清貧,但我相信我們的愛會讓她健康成長。”張香芹還是毅然把孩子抱回了家並取名小軍。

自從收養了小軍以後,張香芹夫婦就把她當做自己的女兒來養,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這個新來的小妹妹。平時張香芹下地幹活兒,她的三個女兒就輪流照顧小軍。丈夫楊思海為了省錢給孩子買奶粉,狠狠心戒了近二十年的煙,實在難受時就拿一小撮胡蘿蔔葉點上過過癮。一家人日子雖然清貧,卻也其樂融融。

就這樣,小軍在新家庭的關心愛護下慢慢長大。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小軍幾個月的時候,張香芹發現小軍的眼神呆滯,大人逗她玩,她的臉總是扭向別處。在鄰居的建議下,張香芹夫婦帶著孩子跑遍了縣裡的醫院,後來檢查結果出來確定孩子為腦癱。醫生告訴張香芹,腦癱的孩子很難養活,就算養大也是生活不能自理。看到結果,張香芹夫妻倆當時就蒙了,感覺天塌了下來一樣。張香芹強忍著悲痛,心想既然收養了孩子,孩子這麼可憐,無論如何也要把孩子養大。由於身患腦癱,小軍一直一個姿勢癱瘓在床上。怕孩子長褥瘡,張香芹每天干完農活兒,晚上回家後顧不得自己勞累就抱起小軍讓她趴在自己身上換換姿勢。

一轉眼,三年時間過去了。1995年的冬天,在農田幹活的張香芹夫婦在地頭髮現了一名衣衫不整的小男孩。經詢問,張香芹得知孩子十歲了,是流浪到這裡的。“孩子的腿有殘疾,還有輕微的智障,當時沒想那麼多,就覺得孩子很可憐。”看到無家可歸的孩子,困頓家庭中本已商量好不再收養孩子的夫婦倆,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將孩子收留了下來。自己的三個女兒,再加上收養的這兩個孩子,5個孩子的吃穿生活讓本來就清貧的家庭舉步維艱。“有點好吃的,總是讓這倆孩子先吃,感覺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吃點虧也不能委屈了他們倆。”張香芹說。

近二十年來,每一個夜晚,小軍都趴在母親張香芹的身上感受著深沉的母愛安然入睡,而母親的脊背不堪重負,早已微微駝起。然而,小軍的生命還是終止在了19歲那一年。“小軍很聰明,見著我就笑,我愧對孩子……”回憶起小軍,張香芹幾度哽咽。

幾年前,張香芹的老伴楊思海身患腦血栓癱瘓在床,一家的重擔落在了張香芹的肩上。如今,已經63歲的張香芹除了照顧臥床不起的老伴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收養的殘障兒子。“他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平時還會幫著我打理地裡的農活兒。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他能成家,過上幸福生活;更希望他能學會感恩,能回報社會。”張香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