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爲痛點 圖文

作為每天通勤上下班的上班族來說,每天需要去往就近的公交站、地鐵站或是公交站和地鐵站之間換乘,這個距離並不長,通常也就一公里左右,而這個“最後一公里”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傷痛。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應運而生,解決了這一痛點。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共享單車發端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口,自2015年5月第一輛無樁共享單車首次出現在北大校園起,便得到各路投資資本的瘋狂追逐,各種共享單車公司也紛紛出現,很快演變成一股共享經濟的風暴席捲中國。短短2年多時間,共享單車在中國各大城市集中投放量超過2000萬輛,在許多大城市裡的鬧市區,共享單車已車多為患,城市管理部門也從一開始的鼓勵態度轉為投放封頂及對無序停放進行清理的強制管理,導致全國多地出現了共享單車“墳場”的奇觀。3Vbike、悟空、町町、小藍、酷奇、小鳴等一大批共享單車品牌因為資金鍊斷裂紛紛宣佈倒閉或停止運營。

風暴過後一片狼藉,帶給人們對於當下中國經濟、資源、環境以及人文社會諸多層面上的廣泛反思。不僅僅只是這些被清理的共享單車,無處安放的,還有我們對這世界的執念以及對財富的夢想。

■ 吳國勇《無處安放》靜態圖片(部分)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北京朝陽,某大型停車場一角。密集的新汽車正待價而沽,即將踏上生的征途;被清理來的共享單車雜亂堆集在一隅,等待著死的歸宿。這是兩種出行工具的終極對話。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北京通州,幾乎所有共享單車墳場都具備隱蔽難尋的特性,不知道是不是有關方面刻意而為之。這處三百米長的橋底空間算是共享單車理想的安放之地,但攝影師在這裡拾取的共享單車電子鎖蜂鳴聲,要比其它地方鬧鬨得多,像是共享單車們齊聲哭泣。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上海浦東,這是攝影師拍攝到面積最大的共享單車墳場,超過10萬輛共享單車整齊地排列在廣闊的閒置土地上,宛如五彩的花田。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上海虹口,石庫門是老上海的傳統建築,這種密集的低矮建築現在正成為城市更新拆遷的區域,拆遷出來的空地正好成了共享單車的臨時安放所。這處被稱為史上最貴的共享單車墳場,周邊房價已超過7萬元人民幣每平米。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廣州天河,曲徑通幽,單車森森。這是當代經濟造化的當代藝術。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廣州海珠,某藝術村旁,拙劣的獅子雕像成了共享單車墓地的看護者。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深圳福田,最體現綠色環保概念的這處墳場離攝影師家最近,卻是最晚才發現的。原因是其隱藏在一個社區綠植內,蔥蘢樹下,高門高牆。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深圳龍崗,清一色的小藍,這是最早停運倒閉的共享單車品牌之一。後來再去,藍色逐漸稀落。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合肥廬陽,一個廢棄了的學校,一球場被遺棄了的共享單車。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廈門同安一號,最震撼的一處共享單車墳場,不勝在佔地面積,而勝在其七八上十米的堆場高度。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將廈門本島上的多餘共享單車幾乎都清理出島堆放在這裡。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廈門同安二號,工人在單車山上作業。僵持一段時間後,政府和運營商終於達成妥協,由運營商自行派人將自家品牌單車取回運走。這項工作類似愚公移山,很不容易。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廈門同安三號,兩個月後重返這裡,壯觀的單車山已被清理得只剩一角,大型吊車的採用加快了清理進度。只是這樣運營商們拉回去的共享單車是什麼狀況,只有天知道了。這次拍攝被現場城管人員制止並報警。在被留置兩個小時後,經警察協調,當面刪掉相機照片才得以脫身。這是用軟件恢復數據才得到的照片。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福州晉安,城鄉結合部,這地方未來將成為一個高檔住宅小區。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南京江寧,在南京的尋找一波三折。事先收集分析定位的三處都撲了個空,共享單車或被轉移或被清理掉了。幸好得到熱心的士司機的幫助,費了不少時間,終於帶攝影師找到鬧市區這處公用停車場。司機姓嚴,愛好音樂與打乒乓球。這個有用的信息是他一個球友找內部關係問到的。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南昌東湖,南昌是國內第一個設立“非機動車違章處理點”的城市,清理來的主要是倒閉了的酷奇單車。共享單車墳場恰與一牆之隔的綠皮火車編組站同框出鏡。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武漢武昌,晨光裡,覆蓋在共享單車上的紗網如雲如霧,竟有夢幻般的美麗。剛拍完這個場景,無人機突然失控摔得七零八落。在墜落點附近終於找到還沒指甲蓋大的存儲卡時,攝影師內心的安慰沖淡了炸機的沮喪。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武漢洪山一號,中式亭子淹沒在共享單車的海洋裡,讓這個圖景獨具“中國特色”。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武漢洪山二號,共享單車、中式古亭、現代住宅小區……在此共生。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南寧青秀,從沿海一線城市開始蔓延,共享單車墳場也出現在西南邊陲這座城市。從這個角度航拍,竟成了一頭綿羊的造型。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昆明五華,鬧市區裡一個停車場內。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天津王慶坨一號,天津王慶坨曾被譽為“共享單車小鎮”,每個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單車工廠,佔據共享單車很大的配件份額,最紅火時連小村裡簡陋的旅館都會爆滿(路邊餐館老闆娘語)。時過境遷,等攝影師去時,已找不到一家開工的共享單車工廠了。事先聯繫的一位業內人士拒絕了帶攝影師拍攝,說:“共享單車在王慶坨已經清零,這裡沒人願意談共享單車了。”攝影師最終還是在田野裡找到這處共享單車停放場,但也很快被人驅趕不讓拍了。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天津王慶坨二號,心有不甘的攝影師隔日再次驅車來到這裡,很好運地見到了工廠老闆並說服他同意拍攝。這位老闆沒拿到貨款,不得不從各城市的共享單車墳場將已倒閉的該品牌單車拉回、拆解、重新組裝成一個新的品牌共享單車推向市場,希望能挽回些損失。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天津王慶坨三號,田野裡的拆解流水作業線。來自河南的工人們在電動工具刺耳的喧囂中,會用播放器大聲播放“涼涼”等流行歌曲來舒緩工作的壓力。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杭州上城,攝影師曾騎共享單車環遊西湖,那真是種美好的體驗。因此也能想見旅遊旺季時西湖邊的共享單車停放會是什麼一種狀況。這裡距西湖景區很近,因而成了國內最早的共享單車墳場。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杭州下城一號。

“無處安放”的共享單車:從解決痛點到成為痛點 圖文/吳國勇

▲杭州下城二號,為拍好這個場景攝影師曾三赴杭州——遠處那座略顯頹敗的建築卻有著響亮的名字:“創新中國產業園”。零落的燈光、招租的信息、密集的共享單車以及其間作業的車輛,構成一幅超現實世界裡中的怪誕場景,也成了《無處安放》這組作品一個絕妙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