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子·戲子·痞子》劇情充滿了張力,給觀衆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電影應該成為藝術,生活應該成為藝術。生活的技術應該就是生活的藝術。在這裡小編帶你走進電影藝術的天堂!文/未來的結局【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以《鬥牛》、《殺生》等驚豔之作重返主流市場的管虎,票房表現一般,但讓不少影迷喝彩。然而這一次被“荒誕喜劇”“黑色幽默”“抗日神劇”等眾多標籤所包裝的《廚子·戲子·痞子》。票房大獲成功藝術質量卻讓人略有失望,對於一部影片來說,開場的前二十分鐘能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直擊觀眾的興奮點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廚子·戲子·痞子》非常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影片從片頭的製作上,就以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和頗有意思的細節抓住了觀眾的眼球,片名打出後黃渤的亮相更是讓觀眾們又疑惑又好奇,這種漫畫式的誇張風格以及天馬行空的怪誕腔調。在影片一開始帶給觀眾非常多的驚喜,這二十分鐘幾乎成了整部電影的精華之所在,節奏緊湊、情節飽滿,劇情充滿了張力並一氣呵成,帶給觀眾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廚子·戲子·痞子》劇情充滿了張力,給觀眾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而廚子、戲子、痞子和老闆娘各自角色身上鮮明的特點和那股子癲狂勁,又緊緊攫住觀眾的神經。張涵予、黃渤、劉燁三位“影帝”不顧形象地瘋狂飆戲也是精彩紛呈,尤其是使出各種手段對日本鬼子進行審問。成了整部戲最有笑料的橋段,不誇張地說這二十分鐘的戲是一段讓觀影者相當興奮、直呼過癮的戲。只可惜這齣好戲在影片的第一次閃回處戛然而止,影片過早將真相揭示在觀眾面前導致觀眾的情緒在高漲處突然跌落。這種情緒上的巨大落差使得影片前二十分鐘營造出的觀影氣氛消失殆盡,閃回作為一種電影敘事的基本技巧,它的使用應建立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之上,以推動情節發展為主要目的。儘管閃回能夠給觀眾補充重要的背景內容,但必須注意到的是閃回是一個明顯“會吸引注意力的工具”,它可能使觀眾們遊離於影片往前發展的情節,因此必須謹慎地 使用閃回在人物設置上影片也顯得有失偏頗。

《廚子·戲子·痞子》劇情充滿了張力,給觀眾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首先人物形象塑造單一、缺乏深度,未能脫離“臉譜”。在劇中廚子、戲子、痞子和老闆娘各個演技精湛又身懷絕技,能把小料理店改造得鬼斧神工一般又能披件白袍搖身一變成為科學家。槍法神準不說還既有勇又有謀簡直無所不能,至於被綁架的兩名日本人一個凜然正氣、視死如歸,另一個在各種非常規審訊手段下失常,完全成了笑料且對劇情推進幾乎無甚作用。如此的人物塑造與日前被批評“比著看誰俗、爭著看誰 二”的所謂“抗日神劇”們相比,又能高明多少呢?筆者禁不住搖頭嘆息,其次在人物關係的設置上同樣缺乏背景支撐。

《廚子·戲子·痞子》劇情充滿了張力,給觀眾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劇中日本女軍官的出現可說是劇情中的一個轉折點,雙方同時獲得大佐發出的秘密信號,比誰記得清楚、比誰動作快,這一段交叉蒙太奇的使用非常扣人心絃、引人入勝。緊接著劇情卻來了個急轉彎,原來日本女軍官和廚子、戲子、痞子、老闆娘是同窗舊識,這看似普通實則離奇的人物關係對影片後半段的劇情走向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只不過這脆弱的人物關係並不足以支撐起後半段的劇情。整部影片的氣質像是穿著小丑裝跳芭蕾,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擰巴。在正敘、閃回、插敘等各種手法間,導演不斷地切換著影片的風格這不僅破壞了影片的敘事結構、造成了影片風格的斷層。

《廚子·戲子·痞子》劇情充滿了張力,給觀眾暢快淋漓的觀影感受

同時也形成了觀影者在情緒上的剝離,一部喜劇片若是不能對觀影者的情緒進行引導,那就是一部不成功的喜劇片。儘管筆者對影片有諸多不滿意之處,但對影片中所表達出的對於戰爭的殘酷性的想法非常贊同。影片中日軍的細菌部隊將研製出的病毒投放到北平的民眾中去,卻沒想到此舉也造成了日軍內部的傳染,大批大批的將士們為此而玉碎戰爭,其實沒有真正的贏家勝利的一方也好、失敗的一方也罷。戰爭留下的只有永恆的瘡疤,影片的最後一張張黑白照片展現了日本女軍官與廚子、戲子、痞子、老闆娘之間的同窗情誼,若是沒有這場戰爭也許這段情會更美吧?【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作者簡介:未來的結局,熱愛電影,善於介紹電影。喜歡創作,喜歡語言,喜歡用語言展現電影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