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的两种划分

(1)普通物质相当于暗物质数量的六分之一,我们可以将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划分为普通的可见物质和普通的不可见物质,像彗星和小行星,行星和恒星可以被列为普通的可见物质,而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可以被列为普通的不可见物质。我们不能认为天文学家发现了所有的普通可见物质,更不能认为他们发现了所有的普通不可见物质,我们可以认为替我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部分的普通可见物质,发现了小部分的普通不可见物质,具体说来,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部分的恒星系,却只发现了小部分的中子星和黑洞。由于行星质量仅占恒星质量的极小比例,尽管天文学家发现了极少量的行星,我们可以认为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部分恒星系的质量。最可疑的部分是普通不可见物质的数量,它们在整个普通物质的占比一直是个谜,由于受到宇宙哲学“广义测不准原理”的限定,目前的天文学家实际上不能像绘制一幅宇宙天区的恒星图谱一样绘制一幅宇宙天区的“黑洞图谱”,或者他们不能绘制一幅普通不可见物质的“天体图谱”。天文学家也许低估了普通不可见物质的数量,他们在估算不可见天体的数量时显得相当谨慎、保守。在宇宙早期诞生了大量的大质量恒星,这些早期的“大个头”恒星通过超新星暴的方式塌缩成“黑天体”、或看不见的天体,天文学家不能很好地估算“迷失的黑天体”数量,它们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天文学家暂时不能发现它们,这却不能证明它们不存在。

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的两种划分

(2)如果将“暗物质”划分为“真暗物质”和“假暗物质”两大类,我们可以将普通的不可见物质列为“假暗物质”。“真暗物质”指的是由暗物质粒子组成的物质,而“假暗物质”指的是形式上的“暗物质”,实际上的普通物质。经常有天文学家将黑洞看成是“真暗物质”,而黑洞是由普通物质形成的,也许在黑洞的内部“潜藏”了真暗物质,我们连黑洞之外的真暗物质都不能直接地探测,更不用说去探测黑洞内部的真暗物质。如果一些天体物理学家“黑洞即暗物质”的观点是正确的,由于黑洞是由普通的恒星物质经过引力的塌缩作用形成的,那么黑洞如何将恒星原来的普通物质转化为“真暗物质”?我们因此要假设在普通物质和“真暗物质”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转化机制,假设普通物质和“真暗物质”符合宇宙哲学的“转换原理”,物理学家却不能验证这种假设,在理论和实验上证实普通物质和暗物质相互转换的可能,我们需要接受黑洞由“假暗物质”构成的事实。既然将“暗物质”划分为真暗物质和假暗物质两大类,根据宇宙哲学逻辑论的“等效原理”,我们进一步将宇宙中的天体划分为“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可以将由“真暗物质”组成的天体列为“真暗天体”,将“假暗物质”组成的天体列为“假暗天体”,黑洞是我们已知的“假暗天体”,而由“暗物质”或“真暗物质”组成的天体还是一种理论的假设,我们不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也不知道由“暗物质”组成的“暗天体”是什么?

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的两种划分

(3)科学家没有发现暗物质的存在,却发现了暗物质的引力作用,他们证实了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符合宇宙哲学的“等效原理”。不能将物质和暗物质引力作用的等效性推广到物质和暗物质的结构,推出一种结论:物质和暗物质结构符合宇宙哲学结论论的“等效原理”,也许不存在物质天体和“暗物质天体”的等效性,普通物质构成的行星和恒星不一定对应暗物质构成的“暗行星和暗恒星”,中子星和黑洞不一定对应“暗中子星和暗黑洞”,同样,物质粒子不一定对应“暗物质粒子”,多数物理学家相信某种“暗物质粒子”的存在,然而,没有多少物理学家相信原子和分子对应“暗原子和暗分子”,质子和中子对应“暗质子和暗中子”,电子和光子对应“暗电子和暗光子”。由于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具有彼此的作用,我们因此可以推断一种可能:物质的“引力子”对应暗物质的“引力子”或“暗引力子”,如果物质和物质、物质和暗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是通过“引力子”实现的,那么暗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也可能是通过“暗引力子”实现的。根据“暗物质物理学”现有的研究成果,暗物质很有可能担负了宇宙体系的“维稳”重任,它们干的都是一些搭建宇宙舞台的“苦活、粗活、累活”,离开了暗物质的凝聚力,宇宙的结构将会立刻“分崩离析”,我们看到的星移斗转,四季变化,风土人情对于暗物质框架而言将会“无足轻重”,我们看到的宇宙似乎是一个表象的世界。

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的两种划分

(4)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神秘性符合哲学属性论的“等效原理”,在宇宙大膨胀的过程中,暗能量的排斥作用超过了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在宇宙大收缩的过程中,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超过了暗能量的排斥作用。也许在“宇宙黑洞”或“宇宙奇点”的状态下,暗能量的排斥作用与物质和暗物质的引力作用暂时实现了“二力平衡”。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无论是量子力学,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未能揭示暗能量与物质和暗物质相互作用“二力不平衡”的深刻原因。“广义测不准原理”不是我们凭空想象的产物,而是基于在每一个时代存在未知谜题的事实。物理学家普遍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发生的物质和反物质数量的不平衡是最重要的“宇宙物理学”问题,我们发现物质和反物质数量、物质和暗物质与暗能量作用力的不平衡机制符合哲学逻辑论的“等效原理”。物质和反物质数量的“对称性破缺”导致了我们宇宙的产生,人们得以在地球上争论诸如:人们在二十一世纪最需要获得的技能是什么?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十个、二十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人们甚至在微博上发表“爱情是女人的悲剧,欲望是男人的悲剧”这样的感慨。物质和暗物质引力与暗能量斥力的“对称性破缺”导致了宇宙大膨胀或宇宙大收缩的发生,有一些人文学者“天真”地认为预测宇宙的命运没有意义,宇宙学研究的一种意义在于我们尽可能地精确预测人类的自然生存方式,在宇宙大膨胀和大收缩的极端阶段,人类和一切“外星生命”都不能生存,人类和“外星人”在“生命窗口期”的生存时段符合宇宙哲学生存论的“等效原理”。我们不能精确地预测人类离开地球,离开宇宙的时日,这正是科学家探测地球、探索宇宙的内心动力。

真暗天体和假暗天体的两种划分

宇哲笔记:邓如山

时间:2015-3-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