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話不得罪人?

微家


蔡康永有一句話:“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意思是說,一個人說的話,就是這個人的標籤,說話的內容能反映他素養的高低。

其實,除了說話的內容,說話的音量也同樣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你說話的音量,就是你的教養

有人說:你說話的音量,就是你的教養。

細想一下,確實是這樣:

約束自己,在公眾場合,能管住自己的音量,不擾於人,是一種禮貌;

一視同仁,面對弱者不高聲呼和,面對強者不低聲維諾,是一種品德;

管住脾氣,對親近的人不大聲嚷嚷,對陌生的人不一團和氣,是一種美德。

最難能可貴的是,音量裡藏著善良,音量是有溫度的。

前段時間,和學長在餐廳吃飯,一對夫妻抱著寶寶坐在我們對面。

過了一會,嬰兒開始啼哭起來,丈夫聽到孩子哭了,心煩地衝老婆大聲嚷嚷說:“孩子餓了,快給他餵奶啊!”

男人說完話後,很多人都扭頭看了過去,女人很難為情地讓丈夫小聲點,沒想到他反而更大聲地呵責妻子。女人又氣又惱,又礙於公眾場合不好發作,只好忍了回去。

過了一會,她還是沒有給孩子餵奶,只是很羞澀地往我們這邊看了一眼。學長看到後,立刻壓低了聲音告訴我要換一個餐桌。

作為丈夫,男人毫不顧忌地大聲說話讓妻子難堪,做為陌生人,學長悄無聲息地為女子解圍。

小事最能見人品,細節最能見智慧。

兩人簡單的反應,個人的修養,高下立見。

在不同的場合,用合適的音量,需要的是智慧;對不同的人,都能謙和有禮,不卑不亢,需要的是格局。

你的音量是一種修養,去控制音量亦是一場修行。

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生活中許多人以為聲勢浩大就可以顯得更加強勢,更令人信服。

於是在很多時候,人們總喜歡抬高音量來為自己壯膽:

吵架時,扯著嗓子,吹鼻子瞪眼,一聲比一聲大;

討論時,為了證明自己,不僅聲音大,還會忍不住有其他動作;

比賽時,有時會用語言向對手示威,讓對手求饒。

以聲壓人真的有效果嗎?並不一定。

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明眼人靠心就可以分辨了,音量大小根本就改變不了什麼。

錯的事情不會因為你聲勢大變成對的,對的東西也不會因為你音量小而變成錯的。

最近熱播劇《延禧攻略》中有兩個角色設定很有意思。

一個是秦嵐飾演的後宮正主富察皇后,溫柔端莊,做事也十分低調。

另一個角色是後宮排行第二的高貴妃,她與皇后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囂張跋扈,潑辣無比。

高貴妃,說話聲色俱厲,經常大聲訓斥責罵后妃,眾人都被她的氣勢所震懾,從不敢反駁她。皇后則是完全沒有架子,對待誰都溫聲細語,不急不躁,讓人倍感親切。

高貴妃以聲壓人,眾人表面上信服高貴妃勝過皇后,實際上卻是對高貴妃恨之入骨。皇后以德服人,在眾人心中的威望也頗高。

於是,每次出事時,人們總想著拉皇后一把,再順勢推高貴妃一把。

俗語說“有理不在聲高”,你是否在理和講話的聲音大小無關。

“自古貴人聲音低”,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以聲壓人,要麼關係破碎,要麼只能要讓別人信服一時,以德服人卻能讓人心服口服,皆大歡喜。

有修養的人懂得和顏悅色地解決問題,不給你壓迫感和不適感,用尊重的態度贏得尊重。

以聲示人,不如以才示人

蔡康永曾說:

講話時最好自覺地降低音量 , 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 , 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 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一個人的才華不是高聲宣揚,吹噓就能夠被發覺被認可的,你若沒有實力,即使你發出的聲響再大都會被淹沒在人群裡。

上週朋友公司討論一個項目,公司兩個策劃小組分別提交了一份策劃案。

在報告大會上,A組負責人一邊報告,一邊自吹自擂起來,聲音也比常人高出了好幾個分貝,聽他的彙報,周邊的人也頻頻搖頭,表示不贊同。

可是,別人的反應越不贊成,A組負責人為了撐住場面就越大聲說話,聽到後來老闆都不耐煩地叫停了他。

輪到B小組負責人彙報的時候,低調成穩了許多,面對他人的質問,他也都不慌不忙地應對,一個個耐心地給出解答,報告結束部分,他還慢條斯理做了很多延伸分析,讓眾人眼前一亮。

最後B組策劃案高票通過,A組負責人只好灰頭土臉地離開了。

以聲示人,不如以才示人。用實力說話,要勝過千萬句的廢話。

“王婆賣瓜式”的自我宣傳,虛張聲勢的自我包裝,不僅不能博取認可,反而會讓人心生厭煩。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有用,與其天天大張旗鼓地尋找伯樂,不如先打磨好自己,成為一匹真正的千里馬。

當你足夠出色,你的才情是無論如何都藏不住的,即使你不說話,你的才華也會替你說話。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以聲拒人,不如以誠聚人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位老師對學生提問道:“為什麼人生氣時說話要用喊?”

思考後,有學生回答:“因為喪失了‘冷靜’,所以要喊。”

老師又問:“可是,為什麼別人就在你旁邊,你還是要喊呢,難道不能小聲的說嗎?”

沒有學生能給出合理的答案,老師解釋說:

“生氣的時候,兩個人心的距離很遠,為了穿越心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於是人的聲音很大。但是彼此聲音越大,就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更大聲地喊……”

是啊,聲音越大,彼此的間隔就越大了,心也就遠了。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有時候,一時的小脾氣,一點的小情緒,就足以讓一個人心寒,一不小心,你就會趕走一個對你好的人。

親情、友情、愛情,沒有那一份感情是經得一次又一次考驗的。

因為沒有誰喜歡一張生氣的臉,也沒有誰會喜歡冰冷尷尬的談話,也沒有那一份感情是在憤怒與嘶吼中滋長的。

與其築起心牆用言語冷落了他人,不如敞開心扉,坦誠以待,心平氣和地對話。以心換心,才能換來赤誠之心。

小事說開了,誤會也就隨風而散,大事說透了,心結也有可能被打開,相視一笑,冰釋前嫌,豈不妙哉。

從今天起,把好的情緒留給重要的人,給身邊的人和自己一個安寧乾淨的小圈子,生活自然會好起來。

餘生,做一個溫和有底氣的人

前段時間,遇到大學同學,被她的改變打動。

她以前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女孩,說話也是自帶擴音器,自己還總覺得這樣有一種江湖女子的豪邁,所以她從來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更不會聽別人的意見,降低自己的音量。

可是,上次遇到她,她說話風格完全變了,不再是“咄咄逼人”的語氣,而是很有親和力低語。

她說,自己的改變不是妥協,而是一種修養和提升。

是啊,音量大本身並沒有錯,也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的標準。可是,當一個人能夠學會音量得體,既能提升自己,又能顧及到他人,這何嘗不是一種修養。

音量大小是天生的,音量得體則是後天習得的。

音量是一種本能,音量得體就是一種能力。

餘生,願你,做一個溫和有底氣的人。

從不慌張,從不膽怯,有態度,有溫度,有氣度,悅己悅人,不失天真。


十點讀書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原來也思考過,也有過困惑。就我現在的理解而言,我覺得我們需要讓別人真正的感覺到我們傳達的信息首先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善意的,只有基於這一點再加上準確的話語去表達,我們才能做到說話不得罪人。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別人為什麼會覺得我們所說的話是不懷好意的。我覺得有以下兩點原因:

說話的態度不真誠

一個人說話的態度不真誠的話,即使說出的話再動聽別人也能感覺到這是虛情假意。我之前就遇到過一個例子,有一次外出聚會,天氣熱,我出錢給大家買了一個西瓜大家分享。在場的同事都很開心,對我表示感謝,我也報以微笑回禮。其中有一個平時說話就不太討人喜歡的同事走過來跟我說,“我今天才發現,你怎麼這麼帥啊,我覺得你是全世界最帥的人,買的西瓜也甜,真好吃。”聽完這話,我高興不起來,雖然話裡都是好詞兒,但是她的態度不真誠,那些美麗的辭藻就失去了表達的意思。相反地,我還覺得那些話非常刺耳,非但沒有讓我高興,反而讓我覺得難堪。

傳達的信息不準確

很多時候說話得罪人是由於說話的人傳達的信息不夠準確,造成了聽話人的誤會,使得聽話的人覺得自己被冒犯了。這種情況其實說話的人挺冤枉的,他本意是好的,就是不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所謂的好心+嘴笨=誤會。比如說,同事因為一個項目做得好,得到了領導的鼓勵,他本來想表示祝賀。但是他卻說“恭喜你啊,這次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平時看你也沒怎麼用功啊,沒想到這麼厲害,以後我得好好向你多多請教”。

其實他的本意不壞,想要說的也是祝福的意思,錯就錯在遣詞造句上。這話讓別人聽了很容易產生誤會,別人就會覺得那是在諷刺自己是不是走了什麼後門才取得了這個成績,不是憑著真本事完成的。如果他換句話去表達,“恭喜你啊,我為你這次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這個獎項就是你這陣子的付出最好的回報,以後我得向你好好學習”。這麼一說的話,別人自然會明白我們是發在內心的讚美,傳遞的信息清晰,沒有歧義,這樣話語才能表達我們的情感。

如何做:真誠+準確的表達

通過上面的分析,想必大家已經明白了怎麼說話不得罪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以真誠為基礎,以準確表達為原則。我們的真情實意通過準確的語言表達給對方,讓對方能夠聽懂我們話語背後的情誼,不會產生誤會,這樣說話才能夠讓對方理解我們。這就是有效的溝通,溝通只是一種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一種途徑和手段,真情才是根。

結語:我們所說的話只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其實人與人交往,比起說話,更重要的是交情,如果沒有真情作為基礎,再動聽的話語也失去了意義。交人先交情,才能長久。

歡迎點贊並關注匠心粥館——粥濟萬物,匠人匠心。美好生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


匠心粥館


我老家有個親戚當官,他本身很負責,每天忙來忙去地為公司付出,可是後來因為嘴碎,說話總得罪人,所以只當選了一屆領導,就被人投票給投下去了。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誤國,可見說話對我們事業的發展有多麼重要的作用。

那麼,我們如何說話才能不得罪人呢?

我最近看了一本《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獲益匪淺,參考其中的觀點,讓你說話不得罪人。

一、一個黃金法則

如果你滿嘴虛偽,你說話別人一聽就是明顯地拍馬屁,那麼,無論你說話多麼好聽,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這世界上,沒人願意和虛偽小人在一起共事,所以,說話一定要真誠,真誠是說話的黃金法則,這也是說話的基本標準。

二、三個黃金步驟

有時候,和別人說話,惹別人不開心,大多數原因就是說話不過腦,所以,按照下面這三個步驟,可以讓你說出的話達到進階標準。

第一步: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僅不會達成說話目的,還容易惹的別人不開心,甚至招致反感。所以,發現自己說話沒過腦時,馬上停住!

第二步:揣摩對方的心理

揣摩對方的心理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方便後面七個措辭法則的實行,第二個就是,讓自己不斷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第三步:選擇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

這一條,體現了雙贏原則,我們一般說出口的話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這一條就是讓你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者雙方共贏的角度去談論問題。

三、七個措辭法則

用好這七個措辭法則,說話不得罪人的高階標準也就達成了!

1、投其所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說話你能真正符合對方的喜好,對方一定會感覺很開心。

2、儆其所惡

說出對方看不見的壞處,讓對方知難而退。

3、二選其一

只說出兩個選擇,而這兩個選擇,都能達成你的目的。

4、被認可欲

每個人都喜歡被認可,所以,多去誇讚別人,說話認可別人,別人會更喜歡聽你說話。

5、非你不可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可或缺,如果你說話能透漏非你不可的意思,可以提升語言的說服力。

6、結為同盟

多用“一起”,多用“我們”。

7、經常感謝

把別人放在心裡,有感恩心,經常要表示感謝。

——END——

你學會了嗎?歡迎你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話,人人會講,但要講得好,很難。

首先難在腦與嘴的統一協調上,表現在:

一、有些人,遇事嘴比腦快。不經思索或稍微思考,便條件反射,單刀直入,脫口而出。此類人心腦手奇快,心不藏事,事不過夜。大多說過沒有惡意,事後早已忘記。回想也常懊惱不已,但話已出口,覆水難收,悔之已晚!

二、有些人,腦快嘴慢。此類人腦快嘴不動,大智若愚,看似笨拙,實則聰明。老成持重,說話慢條斯理,均詞酌句。看若木雞,其實早成竹在胸。但表達遲緩,有時也失先機。

三、腦嘴合拍。此類人反應敏捷,腦嘴統一協調。一開口便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可讓死人穿衣,活人上天,卻讓人找不出縫隙。很多主持人,演說家都在此例…………。

總之,人人都有一張嘴,好比鋼刀開刃口,張口把握馳張度,朋友多了好行路。

謝謝大家,朋友多多益善。祝中秋快樂!





老老強575


記得有個相聲段子說的好,說話是一門語言藝術。既然是藝術,那就有很多的技巧。會說話的人,非但不會得罪人,批評都能把人批的開開心心,甚至熱血沸騰。那麼,如何說話才不會得罪人呢?以下六種話是不能亂說的。

一,不說直話。心裡怎麼想,嘴上就怎麼說,這種直來直去的話不要說。比如,她的頭型很不適合她的臉型,你說一句“這頭型真難看”,能不得罪人嗎。

二,不說妄話。妄話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的話,不說正好,說了就多。比如同事幹活比較慢,提醒一下就行,如果多說一句“跟個娘們似的”,人家能不生氣嗎。

三,不說醉話。酒後說的話,往往正是心裡想說而平時又不敢說的話。喝點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旦禿嚕出來,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就把人得罪了。

四,不說深話。心裡話是要說給懂的人聽的,交情不夠就不要語重心長地說什麼心裡話。你說了,人家不但不領情,還會反感你,甚至記恨你。

五,不說實話。都說要做老實人,說老實話,但是有時老實話是很傷人的。比如,領導說歡迎大家對自己提意見,你如果不管不顧實話實說,領導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是心裡必然不快。

六,不說氣話。氣頭上的話,往往怎麼惡毒怎麼說,自己雖然解氣了,但是人也會得罪苦了。所以,人要學會制怒,免得禍從口出。

七,不說髒話。做人要有點修養,出口成髒要不得。生活中要養成好習慣,不要隨便帶口頭禪。有時自己一句無心之言,因為帶了“花把兒”,有可能給自己招來口角是非。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善於說話的人總能左右逢緣讓人羨慕。然而也總有那麼一些人總會委屈地說:“我明明沒說什麼啊,怎麼就把人給得罪了呢?”其實,得罪人呢有顯性和隱性兩種。

顯性因素也就是我們能看得見的事件成因,比如雙方當面起了衝突、口出惡語。但很多時候呢,我們即便沒什麼惡意可還是傷害到了別了,導致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那麼這就要歸納到隱性方面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呢,有三種情況最容易讓人感到不舒服

第一:想表示關心,但別人聽起來卻是指手畫腳

比如在職場當中,你的同事工作很出色拿到了公司的獎金。同事們都稱讚他:“你真棒”,祝賀你。這樣說顯然沒什麼問題。可是如果有人突然拍拍他的肩膀並且來一句:“做的不錯,我看好你哦”!甚至還要發表一些工作上的建議及點評。你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如果是你的話會作何感想呢?總的來說當你想要評價別人的時候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只要指手畫腳的對別人的行為作出評判,在對方看來都是“你處在比我高的位置上。”所以在與同等人交流的時候這樣說話顯然就很容易得罪別人了。

如果剛剛那位同事是這樣說:“真棒!我要是能像你這樣有才就好了”!你看,這樣既能表達祝賀,又避免了評價,豈不一舉兩得。

第二:想表示安慰,在別人聽起來反而是漠不關心

當我們遇到同事朋友出現困難時,有人常說:“人生就是這樣,沒事的,我是過來人,這都是小事”這句話炸一看也沒什麼問題,但在別人的心底會認為你這並不是安慰,反而是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風涼話。所以,在你還沒完全意識到情況時,已經將人得罪了。因此當我們在安慰被人的時候最好強調人,用:“這件事對你真可惜,但你的付出,我都知道”來取代“別難過了,這件事根本不重要。”

第三:想表示委婉禮貌,別人聽起來卻是暗藏新機

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有人給別人的微信留言“在不在”、或者有些人託人辦事的時候總是會說“你什麼時候有空啊?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消息時會覺得頭皮發麻,甚是心煩。我怎麼知道你找我是什麼事情呢?或者我沒空怎麼辦,又不好拒絕。雖然我知道你這樣說話是怕會打擾到對方,但是你要知道對方一旦明確表示有空,就意味著很難拒絕你的請求,有點道德綁架的成風。所以當你有事需要找人的時候不妨直接一點,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哪些方面有顧慮、有沒有實際的好處等等都跟人說清楚,才算是不給人添麻煩,也算是盡到了求人幫忙的義務。

就溝通這件事來說,本來就是點點滴滴、不厭精細的過程。不要一副我說話就這樣的心態示人,也不要怪罪世人的“玻璃心”,當你懶得用心被別人的玻璃割的滿身是傷的時候就實在怪不了別人了。


小小姐說


俗話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誤國”,由此可見語言藝術是多麼重要的。說話對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程度也是顯而易見的。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說話這門藝術的要點:


第一個就是要適當保持沉默和真誠。


不開口說話就不會得罪人,這是永恆不變的。在剛認識一個新朋友時,適當保持沉默,多觀察不僅會讓人有安全感,也不會容易得罪人。一旦開口說話就要遵循一個黃金法則——真誠。如果一個人說,滿嘴跑火車,毫無真誠可言,那無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在這個世界上沒人願意和不真誠的人一起共事,所以真誠是說話的黃金法則,也是說話的基本標準。


第二個是三個黃金步驟;如果你跟別人說話,會容易惹別人不開心,那多數是因為你說話不過腦子,因此可以借鑑以下方法:


a) 不要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說話不過腦子的人,要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往往是達不到目的的,因此開口前先想想自己的話應該怎麼說。例如,你在朋友家吃了一道菜,但是味道欠佳,但你不可以張嘴就說菜做的不好吃,而是可以說你在書上或電視上或網上看到過同一道菜的另一種做法,菜里加了某味調料,使菜的味道更鮮美,有機會可以驗證一下,這樣聽起來就不會使別人不開心了。


b) 要仔細觀察、揣摩對方的心理這點即可以讓自己不斷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也可以讓自己說出來的話聽起來會順耳一些。


c) 儘量去選擇說出來會產生雙贏效果的話語,在可以滿足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可以滿足對方利益,這樣的話講出來會讓對方感到很舒服。


第三個是要懂得通過生活中的接觸瞭解對方的忌諱,投其所好。

要知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的道理,假如你說話能夠正中下懷,而閉口不談對方的忌諱,那就不會成為那個說話就讓人討厭的人。


第四個是不要過多的評論對方

朋友之間會有很多事情相互分享,在傾聽別人訴說自己事情的時候,不要去做過多的評論,而是要站在對方角度去仔細考慮,理解對方。


第五個是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自己和別人觀點相悖是會經常出現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總是會想盡辦法去證明對方是錯誤的,甚至是吵得不可開交,面紅耳赤,這樣爭論的結果就是即便是你贏了,也會因此失去一個好朋友,那爭論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六個是要學會尊重他人

朋友之間關係再好,也要有最起碼的尊重,因為即使是夫妻之間也要有尊重,何況是朋友,所以不讓朋友丟臉,不再別人面前說朋友壞話是最基本的。


第七個是要多用禮貌用語

跟別人說話時多用“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你好”、“你辛苦了”、“再見”等等禮貌用語,並且還要牢記別人對你的好。我們中國那句俗語“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道理。還要學會微笑說話,如果一個人願意傾聽你說的話,一見到你就先點頭微笑,那你一定不會討厭他,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伸手不打笑臉人”。


最後,如果你周圍的語言環境非常惡略,即“惡語環境”,畢竟在人與人交往的社會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你的好好說話,因為人和人的成長環境是不一樣的,你好好說話,有人就會有蹬鼻子上臉的架勢,所以一旦出現不如意的語言環境,那你就應該當機立斷遠離這樣的環境。



朋友們如果出現說話容易得罪人的現象,不妨可以照著有書君以上羅列出來的幾點來試試,看看是否能夠行之有效。如果你曾經遇到什麼樣的煩惱,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有書快看


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低品質”的溝通者:他們說話往往讓對方感覺不舒服,致命的是,他們全然不知。你是否也是其中一份子?

我曾經講過一個課程《如何讓你的職業發展看到更多可能性》,在這個課程中,我談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如何遇到自己職場的貴人。所以在課程中間,我讓參加培訓的人進行了一個分組討論: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你遇到了哪些對你的職業發展影響比較大的人?討論開始後,大家都很積極。

在一個小組中,一個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引起我的注意,不是因為她長得有多漂亮,也不是因為她奇形怪狀的打扮,而是她在聲嘶力竭的說話狀態。


低品質溝通者的第一個特質,是喜歡跟別人抱怨。也許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一遇到可以聊天的機會,一遇到可以傾訴的人,他們的嘴裡總會蹦出一些抱怨。我們稱之為“負能量的復讀機”。這些人的思維裡,總是關注負能量的東西,而完全忽略了在他的生命裡,還有一件叫做積極向上的事情。

所以別讓別人成為你負能量的話筒。只說負能量的話,是低品質溝通者的致命一點。久而久之,所有的朋友都會遠離他。

“滿嘴跑火車,試圖靠譁眾取寵來把自己當成話題的中心”是低品質溝通者的另一個令人討人的特質。很多人說話不著邊際,聽者表面應付著,他還以為別人喜歡聽,其實人家心理都明白。別人只是不想拆穿你而已。

低品質溝通者的第三種特質,是在大家聊得興高采烈的時候,說著大家都不關心的話題。也許你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大家圍在一起,正熱火朝天地說著美國攻打阿富汗的話題,討論著小布什是如何部署將薩達姆趕下臺,你來了一句:昨天我去東門逛街買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可以想象,這時候的氣氛該是多麼尷尬。又或者一群大媽正討論著“來自星星的你”的那個長腿歐巴,你來一句“聽說昨天美國又發生槍殺案了,死了幾十人呢”,估計大媽都要給你白眼了。

很多人在初進職場的時候,都會犯這種錯誤。大家下班之後去聚餐,那些職場老油條,在說著公司裡的八卦,而你,卻無言以對,感覺是一個局外人。如果你來一句,我們來談談工作上的事情吧,可以想象,大家談話的興致都讓你拉下來了。在談話中,如果我們不能成為大家談話興致的促進者,就要努力不成為談話的攪局者。此時此刻,如果你不瞭解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你最好的做法就是點頭,微笑。

我還見過一種超級低品質的溝通者,那就是喜歡踩低別人。生活中,總有一種人,每一次你跟他說話,聽他說了一句,你就不再想跟他說第二句。因為他們總在話語中,若隱若現地在貶低你。為什麼用“若隱若現”,因為你不知道他們是真的不知道他們的話已經讓人反感,還是情商不夠,總之,就是用說話把朋友說沒了的代表。

以前,公司一個女同事N跟我抱怨,說都不想跟另一個同事S說話了。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前天自己在天虹花大價錢買了一件衣服,自己穿起來覺得挺好看的。今天穿過來上班,和S同事去吃飯的路上,S同事對的這件衣服品頭論足,說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不大合適!”然後S同事問N同事:“這件衣服在哪裡買的?”N同事心裡很不開心,脫口就說了一句:“地攤貨,很便宜!”本來想給S同事一個臺階下,誰知道S同事又說了一句:“我就知道是地攤貨!”氣氛瞬間崩塌。

S同事回來後,決定再也不跟N同事來往。

很多時候,一句話,會讓我們得到一個朋友,但也會讓我們失去一個朋友。別做“低品質”溝通者,提高說話的品質,才能活出有品質的生活!(完)


劉仕祥講生涯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我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如何說話不得罪人,在小果總結來說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我記得得到的羅振宇,在哪個音頻裡曾經說過哪個創業大佬跟一群來拜訪的朋友一起吃飯,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在大部分人看起來很是沒有禮貌,不斷的搶話說自己是做什麼的,做的怎麼樣,這個過程就是自顧自一直說,也不管別人的臉色和看法。這個時候這位大佬並沒有直接的訓斥和責難,而是接過他的話題,用讚賞的語氣去肯定他自己所說的,然後在這個過程中把話題引導給其他的朋友,就這樣,一場飯局在尷尬中獲得瞭解脫,那個年輕人也沒有因此失去面子。厲害的人你就可以看出處理方式跟普通人的不同所在。(如果你記得是誰,在討論區分享給朋友們吧)

要說話不得罪人需要大智慧,但大智慧是需要時間和機會去養成的,那麼對於普通人,怎麼說話不會得罪人呢

  • 一個是儘量少說話、晚說話。特別在你處於晚輩、下屬、學生、跟隨者這樣的角色,讓你的上級或者影響力和資歷比你高的人多說話,這樣你就知道他的意見是什麼。當你不得不需要做表態的時候,就能儘量去符合他的觀點,或者避開他反對的內容,這樣就不會出現你跟他意見相左的尷尬情況。

  • 二是要批評,只批評自己,要調侃,也只調侃自己。不要以為天底下所有人都能跟你一樣開得起玩笑,你無心他有意,有的時候就是表面不表現出來,也會藏在心裡,成為一個炸彈,哪一天爆炸了你才知道這是當時種下的果。批評和調侃自己是最沒有風險的。

  • 三是四不說,不懂的不說、不確定的不說、批判評價他人的不說、憤世嫉俗的不說。這些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得罪別人,還會讓自己掉價。

  • 四是保持聽的狀態,學會聽是一種能力。有的時候,人們在不斷滔滔不絕的時候,其實並不需要你說什麼,只是需要你認真當一個聽眾,用表情表示認同就可以。特別是女同學失戀的時候~~~~~就讓她發洩好了,不用勸,靜靜陪著她,她會感激你的~~~

  • 五是要尊重每一個人,給每一個人說話和表達的權利。讓別人說,就是對於他們最大的尊重,聽了他們所說,你才能真正知道他們心裡的想法是什麼,這樣,不管你後面怎麼說,你都可以有針對性避開得罪人的點。

以上是小果的一些小總結,在職場、生活、社交中,說話都是一門偉大的藝術,我們每個人都還要學習和實踐,你有什麼補充和不同看法也請在討論區指出來吧,讓小果也學習學習!

不將就的張小果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決定了你的人緣。很多人羨慕那些會說話的人,其實是羨慕他們的好人緣。所謂不會說話,其實就是說話容易莫名其妙地得罪人。什麼樣的話容易得罪人?我們該怎麼避免呢?最近有本新書《好好說話》,有一章專門分析了這個問題,我給你轉述一下。

說話得罪人,不一定非得起正面衝突,口出惡言。很多時候,即便我們心裡沒什麼惡意,但是表達和思路出了問題,還是會讓對方覺得不舒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有三種暗示最容易讓人覺得不舒服。哪三種呢?

第一種,對別人說話用評價的口吻,想表示關心,但是別人聽起來像是指手劃腳。比如你的同事工作出色,拿到了獎金,你稱讚一句“真棒!祝賀你”這沒毛病,但如果你用評價的口氣說“做得不錯”,甚至還要發表一些對他工作的點評和建議,那你就可能得罪人了。因為當你評價別人的時候,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傳遞給他人的潛臺詞都是“我的地位比你高”。這樣說話當然容易得罪人。

第二種,降低事情的重要性,想表示安慰,但是別人聽起來很冷漠。比如有人遇到困難,我們可能會說“沒事啦,我是過來人,會過去的”。這麼說就降低了事情的重要性,我們以為是在安慰對方,但從對方的角度看,卻更像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第三種,說話不直接表達訴求,想委婉禮貌,別人可能會誤以為你暗藏心機。比如有人發微信喜歡先問一句:“在嗎?”或者求人辦事之前先問一句“你什麼時候有空?”這樣問是怕打擾對方,但對方一旦表示有空,就意味著很難拒絕你的要求,這就有點綁架的味道了。所以你明明是想要禮貌地求人幫忙,最後卻變成了他人眼裡的別有用心。

這三種說話的誤區,我們該怎麼破解?這裡教你一個小訣竅,把焦點放在“人”身上。

首先,當你想要評價別人的時候,試試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比如,“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是一個讓人不舒服的評價,如果改成描述自己的感受,說“你這樣讓我很難做”,聽起來就會好一點。因為我們無權評價別人,但是轉換成陳述自己的狀態,既能說明問題,又不至於得罪人。前邊說到的那個祝賀同事的例子裡,你就可以說“真棒,我要是像你這麼有才就好了”。既表示祝賀,又避免了評價。

其次,要怎麼避免給人留下漠不關心的印象呢?就是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也要強調人的感受。比如前邊說過,一個說話的誤區是安慰別人時說“別難過,都會過去的”,還不如說“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結果變成這樣,真是非常可惜”。這種表達顯得就比較溫暖,因為是以個人為重。

最後,當我們求人辦事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把要求說清楚,對方才好確定這個人情該不該給。所以,一定要把想辦什麼事、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事情的來龍去脈、哪些方面有顧慮、有什麼實際的好處等等跟人說清楚,才算是盡到了求人幫忙的義務。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覺得,說句話為什麼要顧慮這麼多?只要我是無心的,那麼有些話就算對方聽了不高興,也只能怪他玻璃心。但是,溝通這件事,本來就是一個不厭精細的過程。那些說話讓我們覺得舒服的人,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口才特別好,而是他們能預見到話裡可能會傷人的地方,並且預先進行了改造。所以,會說話其實是來自好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