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祕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楠溪江之美,古代就已聞名,在它的滋養下,楠溪江孕育出了一個人文興盛的流域,並留下了眾多“曖曖暖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桃花源般的典雅村落。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歲月中的溪水,用它的愛撫經年曆久,將稜角銳利的河石、岩床,變得圓潤光亮起來,透露出古樸天然的美,這份大自然贈與的渾圓可愛的蠻石,修橋鋪路,圍院造屋,讓楠溪江古村落恍如自然生長出一般,造就了中國鄉土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親近自然,順應天意的典範。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然而隨著這幾十年熱火朝天的大建設,靜謐溫婉,如宋畫元刊般秀美的古村卻正迅速破壞、消失,我們的家園以及田園牧歌般的耕讀之夢都隨之遠逝,這讓熱愛它的人們痛心不已。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沒到過楠溪江的人,無法想象那些圓溜溜的河卵石,是怎樣創造出如此神奇的魅力,而到了楠溪江的人,更難以想象,那大大小小的蠻石,在心靈手巧的工匠的手裡,壘砌成道路、房屋、牆體後,竟像有了生命一樣,它們從大到小漸變排列地砌築,有壘成席紋、人字紋、斜格紋形式,也有用石頭與青磚混合壘砌,或下石上磚,或在石頭牆中嵌上花窗的。初見時,一方面欣賞著牆體帶給人的愉悅,感受著它的魅力,同時更為它壘砌水平的高超拍手叫絕。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壘築卵石牆看似容易,做起來難。首先用大毛石打好基礎,然後分兩層皮砌築,各自微向後傾,兩皮之間自然相互擠緊而穩定。不用砂漿、灰泥或其他填充料。牆體自上而下逐漸減薄,形成緩慢的弧面收分,底部放出很多,造型美觀又顯得十分穩定。每逢雨天,卵石上的浮土衝去,露出石頭的本來色彩,青綠的、柿黃的、灰白的,泛著水光,極其豔麗。梅雨季節,石牆上還長出一層茸茸的綠苔,時間久了,野藤霹靂也悄悄地爬上石牆。一些人家還在牆頭栽上蔥和萱草,嫩綠中金黃色的花朵燦爛如陽光,使石牆彷彿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楠溪江的石牆不但耐看,而且結實耐用,不少老牆體都經歷了戰火硝煙的洗禮,經歷過無數次的洪水考驗,至今依然忠實地守護著這個家園。遺憾的是,能夠砌築老牆的石匠已為數不多了,這多少讓人有些黯然。

楠溪古建築牆體探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