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謠言又出「新花招」?

饅頭作為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也是老百姓日常主食之一,但近日一段“甘肅天水一攤販售賣的饅頭中摻了衛生紙”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顯示,一名女子對饅頭進行水洗和捏搓,產生了疑似衛生紙的白色殘留物,這一視頻的出現不僅引發了網民熱議,也引起了百姓的擔憂。那麼“衛生紙饅頭”這個神奇的食品是確有其事,還是空穴來風呢?

網絡謠言又出“新花招”?

真相還是亂象

其實無獨有偶,這看似有圖有真相的事實不過是網絡謠言百變不離其宗的刻意抹黑行為,就類似之前的塑料紫菜大米、棉花肉鬆等,無不是一些人譁眾取寵的行為罷了。

據悉,針對網傳“天水郡瀛池市場製售衛生紙饅頭”一事,甘肅天水市秦州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已發佈情況通報,稱該攤位屬於無證經營,現已被責令停業整改,不過經過現場檢查和取樣抽檢,未發現衛生紙和其他非食品添加物,同日,天水市食藥監局發佈饅頭消費提示稱:合格饅頭在水中用手捏也會變小、產生面筋質,這屬於正常現象。

盲目信從不可取

近年來,諸如此類令人乍看之下心驚不已的造假食品無不被證實為謠言,被一一闢謠,以此次的“衛生紙饅頭”為例,先不說用衛生紙做饅頭的可能性很低,單是衛生紙的成本就不見得會比麵粉低,再加上衛生紙和饅頭的口感相差那麼大,只要吃到口裡就能分辨出來,試想有誰會去做如此費力不討好的賠本生意。

國內專業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臺卓奇食品追溯平臺創始人符春彥提醒廣大網友們,在看到此類以食品安全事件為背景的刻意抹黑行為時,要理性對待,等等真相再譴責,切勿做網絡謠言的助力者,使謠言衝擊波造成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恐慌,甚至牽連相關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