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作为成都市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片区,少城2300多年来城名不改、城址不变。目前成都正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天府锦城是其三大示范工程之一,少城是天府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少城将建设成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公园社区示范区。

那么,如何实现少城的有机更新?

答案来了一一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市规划局与青羊区政府联合发布了

由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共同编制的

《成都市少城片区有机更新规划导则》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少城到底变成啥样子?

(小期待)

青羊君现在就带你来详细了解一下!

↓↓↓

项目背景

联合国人居署和成都市共同致力于建设富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城市和社区,双方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社区建设等方面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2016年11月,成都市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正式建立以项目为平台的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双方选取少城片区作为城市有机更新方面的合作项目。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少城老街区俯瞰图

基于此,联合国人居署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成都市少城片区有机更新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该导则已经专家及部门评审通过,宣告出炉。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少城将会如何变化?

△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变大

《导则》适用的少城的空间范围为北至西大街、八宝街,南至蜀道大道,东至东城根街,西至西郊河,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从30公顷扩大至133公顷。

从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新兴产业、营造生活场景、完善出行交通、建立机制体制着手,实现“千年老成都,活力新少城”的愿景。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如何保护历史遗存?

△“鱼骨状”路网格局将进行严格保护

在街巷栺局整体保护方面,以历史地图为参考,通过道路不改线、不拓宽等方式对少城 “鱼骨状”路网格局进行严格保护。

在历史文化资源点保护方面,落实保护规划所确定的保护要求,严格保护少城片区内的2个遗址、6个文物保护单位、11个不可移动文物、1个工业遗产和21处古树名木。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同时突出历史文化活化利用。

营造文化景观一一促进文化遗存的景观性展示,鼓励在进行有机更新时,结合地块周边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存营造文化景观。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一一促进非物质文化的活化展示,鼓励少城各类主体结合地域特色并办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以发展文博艺术产业为核心

将分区域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根据《少城国际文创硅谷集聚区总体规划》,少城片区以发展文博艺术产业为核心,同时发展影视娱乐产业和音乐演艺产业。

根据上位规划指引和现状发展情况,确定以宽窄巷子为核心的周边街道发展文博艺术类功能业态,以奎星楼街为核心的周边街道、以斌升街为核心的周边街道发展影视娱乐及音乐演艺类功能业态,并通过“三鼓励一禁止”指引片区新兴产业发展。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鼓励一系列文创类功能业态发展。鼓励发展艺术品原创设计、艺术展示、戏院剧院、特色餐饮等功能业态;鼓励文博艺术、音乐演艺类文创企业,文创孵化器、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产业服务平台入驻;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条件,鼓励土地混合使用与建筑功能置换;鼓励形成小型化、特色化的业态形式,禁止沿街面形成大卖场、大商业。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延续具有成都味道的消费场景

《导则》提出,以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空间为着力点,营造凸显特色、彰显品质的生活场景。

延续具有成都味道的消费场景,如街道外摆是体现成都生活气息的空间利用特征之一,导则在特色商业街道引导商家形成有秩序、有特色的外摆空间,使传统消费场景更显魅力。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鼓励生活消费业态提档升级。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鼓励杂货店、小卖部等传统生活服务业态提档升级为24小时便利店、蔬果超市、智慧零售店等新业态。

引导形成宜人的生活空间环境。鼓励延续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貌和形态,避免高层、大型建筑破坏少城既有的城市形态,对不同区域的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连续面宽等方面提出控制指引。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以多种方式凸显生活环境之美。通过滨河环境改造、形成特色种植街道、鼓励多种方式增设绿地广场、引导沿街和围墙绿化等多种方式,营造美好宜人的生活环境。

贴心服务场景。针对少城人群结构特征完善生活配套:在更新时,根据人群结构特征针对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老年人关爱社区、儿童友好社区、年轻人活力社区。

△社区绿道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

在交通方面,《导则》落实绿色出行理念,由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将社区绿道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首先优化慢行体验。以保障慢行路权为导向,根据街道主导功能及特色,将少城片区街道分为通学优先型、综合交通型、步行专用型、休闲娱乐型、生活服务型、环境特色型6类,并制定针对性的道路断面改造指引。

同时鼓励增加纵向通道,方便居民出行。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鼓励道路交叉口的人本化改造,减少行人过街距离,并引导设置车行减速带,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鼓励单行化组织,释放慢行空间。此外还将增加停车场地。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有人说

宽窄,是成都的生活态度

而少城,则是成都的生活方式

三百年未变的路网格局

如同成都的一个鱼骨状胎记

在物理尺度和人文尺度上

印刻出这座城市的骨骼和血液

看到少城人民能够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

青羊君表示

很 羡 慕!

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千年少城片区怎么变?联合国人居署给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