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危險:爲什麼專家喜歡胡說?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聲明:因為總是發不出去,刪改很多,還是發不出,沒辦法只能故意換上很多錯別字,你懂的,請見諒。

最近,各路專家的關於生育的提議,都受到網民的唾罵,使得專家教授淪為“磚家”“叫獸”的稱號。

現在的專家、教授當然也是飽讀詩書之人,知識量當然也非常巨大,那他們為什麼還這麼容易被權利和利益所收買呢?

這些因為現代知識體系只是現代社會分工體系的一部分,現在的專家和教授只是知識工匠而不是知識分子,他們在非常狹窄的專業分工領域專研知識並不是為了真正的學習知識,而更多是把知識研究變成一種獲得財富和地位的手段和工具。

既然最終目的是獲得財富和地位,所以利用知識來為權利或商業利益代言也就理所當然了。

這其實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知識和人格的分離,就如很多納粹軍官一樣他們挺古典樂看文學名著,但是殺起人來一點不手軟,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的《現代性與大屠殺》有非常深刻的研究。

因為現代的知識越來越少的內化成人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你?

一方面確實是現代性專業分工造成的,專業分工使知識失去了普遍性,知識分子淪為知識工匠,與現實越來越脫離,所以我們才會精彩看點專家的觀點建議完全不考慮現實情況,但是又確實符合理論推演。

另一方面,把知識內化到人格並不利於現代社會的競爭和財富獲取,相反知識內化反而使得知識分子容易淪為社會競爭的“弱者”,也就是讀書多了反而不利於掙錢。因為敏感、深刻和良知都是若肉強食競爭中的劣勢,根據生物進化原理,這些人更容易被淘汰。

最終的結果就是馬克思·韋伯所說的,工具理性壓倒價值理性,通俗點說就是隻看利弊不看對錯。

那些把知識內化成人格的人,不僅不能獲得利益,還會因為感說真話被權利放逐,比如中國兩位最敢說真話的經濟學家楊X凱和何X漣,都只能遠走海外,而胡X鋼之流卻在我們頂級名校混得風生水起。

由於學術圈是個非常講資歷、背景和關係的圈子,加上我們把官僚體制引入學術體系,青年學者的生存艱辛很難出頭,網上高校“青椒”(青年教師)訴苦吐槽的太多,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查。

所以青年學者著急只能要麼像施展、吳冠軍一樣向權利靠攏,或者像薛兆豐一樣向市場靠攏,薛兆豐甚至連北大教授都不做了,這也是知識被工具化的另一種形態。

這種把知識當作權利代言工具的伎倆現在越來越容易被識破,但是作為市場賺錢的工具非但沒有受到批評反而越來越受歡迎,典型就是自媒體和知識付費服務。

自媒體的典型是米蒙,其實我很早就關注米蒙了,米蒙是個很有見識的人,飽讀詩書,但是米蒙利用社會情緒,為自己賺取流量換取利益,而且扭曲廣大女性的價值觀。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表面上米蒙為女性的獨立和女權的崛起提供話語支持,但是暗地裡卻迎合女性心理的一些男權渴望和惡趣味,就是宮鬥劇一樣,表面上都是以愛情為主題,暗地裡都是迎合女性內心被構建的男權渴望,爭奪皇帝或霸道總裁的寵愛。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知識付費的典型是羅振雨,一方面不斷通過強勢話語製造知識焦慮,另一方面,兜售簡單易行的知識學習解決方案。當然,不是說知識付費完全沒有價值,只是知識付費被誤用得太嚴重,尤其是給人造成學習的幻覺,因為人的本性都是喜歡偷懶走捷徑。

羅振雨和米蒙一樣心裡都是明白人,但是,嘴上說的不一定是他內心真正相信的,但一定是粉絲和市場所喜歡的,而且這種迎合是居高臨下的,從屌絲跪求女神式的迎合變成霸道總裁式的迎合,更得人心。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更可怕的是知識付費為知識精英培養了一大波韭菜,憑藉知識的不對稱(或認知差距),實現對大眾的奴役和榨取,典型如李哭去,李哭去通過自媒體和知識付費產品培養了一大波粉絲,然後利用知識不對等,對粉絲割韭菜,賺得盆滿缽滿,並視粉絲為傻*,互聯網上藉助知識的不對稱割韭菜的事例數不勝數。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而且互聯網和知識付費在加劇這種趨勢,其實,本來互聯網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工具,但是社會底層卻是用它來看劇打遊戲和沉迷與消費主義,包括對信息的消費。而精英利用互聯網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中間階層本來想通過辛辛苦苦讀書學習往上爬,但是知識付費製造的學習幻覺,讓他們拋棄了苦讀,就像用保健品替代運動一樣,結果不進則退。精英與大眾的不平等差距越拉越大,加上知識和人格的分離,精英就越可能用知識來奴役大眾,而且大眾還沉浸在崇拜的狂熱和精英制造出來的美好幻覺中。

現代社會知識與人格的脫離,使得那些飽含知識的人可能比沒有知識的人危害性更大,他們把知識作為工具跟權利或市場換取利益,更危險的是借用知識的不對等奴役大眾割韭菜。

最後,我想用我正在讀的一本書《與脆弱同行》的書摘來結尾: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金錢又必須和無知結盟才能販賣。……然後又有人用千方種方式建議我們:“你們一定要相信專家。”換話說:相信有知識的人。……然而,對知識真正感興趣的觀眾群,只有很少數的一個階層。美好的願景是存在的,但也有其代價,所以人們寧可選擇能夠透過金錢取得的拙劣替代品。」

「長久以來,基於經濟上或政治上的理由,一道鴻溝在知識的擁有者和無知者之間不斷擴大。知識在緩慢進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塊專屬某些人的封地,用來滿足他們的榮耀,或他們的利益。」

知识的危险:为什么专家喜欢胡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