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钱币,是一种重要的收藏品类。近几年来,钱币收藏队伍在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做好钱币收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古钱币,需要了解当时的货币形制和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在我国从商周到民国,三四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钱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每一时期的钱币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内涵。

中国钱币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其中更是不乏价值颇高,极具历史意义的古钱币。可以说中国货币的发展史,是一本中国历史发展的教科书。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中国钱币发展到北宋时期首次开创了以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多种书体为钱文的钱币,同时还出现了一种由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御书钱”,使钱文书法的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徽宗钱更是其中最为出色的“顶峰”,徽宗的瘦金体钱币更是北宋钱之集大成者,其中“大观通宝”和最后一个年号所铸的“宣和通宝”,其钱文艺术、精良铸工及版式变化,均可作为此时期的经典代表。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版式。

此枚大观通宝属稀罕珍品,钱币直径24.9mm,整体穿郭匀称规整,铜色略深,正面中央铸刻“大观通宝”四字,钱文“大观通宝”是宋徽宗御书的瘦金体,赵佶写的钱文与众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迹,这充分显示出他的书法艺术个性和美感,形体劲挺,笔法生动。

特别是“大”字第三笔一笔长捺拉下,直至“通”字上方接近钱币外廓处。书法超常夸张,但是在方寸之地却显得挥洒自如,凭添了一种钱文书法整体布局的美感,四个瘦金体钱文,铁画银钩,光辉闪烁,格外表现出瘦金书之美。今日观之,也不由的令人赞叹不已。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大观通宝极具观赏价值。原因有二,一是在制作方面,在方孔圆钱上安排四个瘦金体文,加上狭缘而不用阔缘,钱文与细廓的线条配合得非常得体,和谐;

二是在书法方面,北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达到顶峰,这也体现在了钱币上,从而出现了各种书体的钱币,大观通宝四字有繁有简,部署配置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所以,大观通宝的观赏性极强,大观通宝价格也就不言而喻了。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宣和通宝

“宣和通宝”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钱文“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而命其为年号。书法为其独创“瘦金体”亲笔御书,字体端庄秀丽,运笔挺拔俊秀,素有"铁划银勾"之称,因而不少的书法家也收藏他的年号钱。

观此“宣和通宝”,直径30.0mm,钱文字体顺读,字形较大,尤其是“宣”字书写较为独特,宝盖头呈八字外展,与其他通宝钱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其为独特书相版式,似可曰其“篆书八宝大字”之版。

钱文规范严谨,文字布局规矩协调,雕刻精美,书体妍丽,笔画老辣,潇洒俊逸,钱面宽轮狭廓,地章微突,穿口干净,整体书意舒展而彰显端庄之美,罕见独特缺又不失宣和风范,表面铜绿自然醇厚,古色古味,充满了年代沧桑感,难得而珍贵,极有收藏价值。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背陕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

“风流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诗中传述的便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

宋代,名人辈出,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在宋朝钱币上得到充分发挥。且宋代的很多钱币的文字都是皇帝与当时的一些书画名士与文学大家书写的,北宋钱币,从铸造工艺、铸造质量、到艺术价值,堪称翻砂铸造工艺时期的巅峰,这也使宋钱成为了很多藏家眼中的艺术珍品,极具升值空间。

精品鉴赏 宋徽宗之“大观通宝”和“宣和通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