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錢幣,是一種重要的收藏品類。近幾年來,錢幣收藏隊伍在不斷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新人加入。做好錢幣收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古錢幣,需要了解當時的貨幣形制和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在我國從商周到民國,三四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錢幣自始至終貫穿其中。每一時期的錢幣都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內涵。

中國錢幣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其中更是不乏價值頗高,極具歷史意義的古錢幣。可以說中國貨幣的發展史,是一本中國歷史發展的教科書。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中國錢幣發展到北宋時期首次開創了以楷書、行書、草書、篆書、隸書等多種書體為錢文的錢幣,同時還出現了一種由皇帝親筆書寫錢文的“御書錢”,使錢文書法的藝術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

徽宗錢更是其中最為出色的“頂峰”,徽宗的瘦金體錢幣更是北宋錢之集大成者,其中“大觀通寶”和最後一個年號所鑄的“宣和通寶”,其錢文藝術、精良鑄工及版式變化,均可作為此時期的經典代表。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種版式。

此枚大觀通寶屬稀罕珍品,錢幣直徑24.9mm,整體穿郭勻稱規整,銅色略深,正面中央鑄刻“大觀通寶”四字,錢文“大觀通寶”是宋徽宗御書的瘦金體,趙佶寫的錢文與眾不同,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手跡,這充分顯示出他的書法藝術個性和美感,形體勁挺,筆法生動。

特別是“大”字第三筆一筆長捺拉下,直至“通”字上方接近錢幣外廓處。書法超常誇張,但是在方寸之地卻顯得揮灑自如,憑添了一種錢文書法整體佈局的美感,四個瘦金體錢文,鐵畫銀鉤,光輝閃爍,格外表現出瘦金書之美。今日觀之,也不由的令人讚歎不已。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大觀通寶極具觀賞價值。原因有二,一是在製作方面,在方孔圓錢上安排四個瘦金體文,加上狹緣而不用闊緣,錢文與細廓的線條配合得非常得體,和諧;

二是在書法方面,北宋時期,書法藝術發展達到頂峰,這也體現在了錢幣上,從而出現了各種書體的錢幣,大觀通寶四字有繁有簡,部署配置得恰到好處,令人賞心悅目。所以,大觀通寶的觀賞性極強,大觀通寶價格也就不言而喻了。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宣和通寶

“宣和通寶”於宋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而命其為年號。書法為其獨創“瘦金體”親筆御書,字體端莊秀麗,運筆挺拔俊秀,素有"鐵劃銀勾"之稱,因而不少的書法家也收藏他的年號錢。

觀此“宣和通寶”,直徑30.0mm,錢文字體順讀,字形較大,尤其是“宣”字書寫較為獨特,寶蓋頭呈八字外展,與其他通寶錢有所不同,由此可見其為獨特書相版式,似可曰其“篆書八寶大字”之版。

錢文規範嚴謹,文字佈局規矩協調,雕刻精美,書體妍麗,筆畫老辣,瀟灑俊逸,錢面寬輪狹廓,地章微突,穿口乾淨,整體書意舒展而彰顯端莊之美,罕見獨特缺又不失宣和風範,表面銅綠自然醇厚,古色古味,充滿了年代滄桑感,難得而珍貴,極有收藏價值。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徽宗早年繼承帝位,崇尚書法繪畫藝術,卻不善理國。他自己則御書親題其中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宣和通寶背陝等錢文。御書錢錢文精美,鑄造技術高超,為歷朝之冠。

“風流天子出崇觀,鐵畫銀勾字字端。聞道蜀中銅貨少,任憑頑鐵買江山。”詩中傳述的便是北宋徽宗傳神的瘦金體。

宋代,名人輩出,中國漢字書法藝術在宋朝錢幣上得到充分發揮。且宋代的很多錢幣的文字都是皇帝與當時的一些書畫名士與文學大家書寫的,北宋錢幣,從鑄造工藝、鑄造質量、到藝術價值,堪稱翻砂鑄造工藝時期的巔峰,這也使宋錢成為了很多藏家眼中的藝術珍品,極具升值空間。

精品鑑賞 宋徽宗之“大觀通寶”和“宣和通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