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成都幸福家作为社会机构将继续深耕社区问题,至善安和作为社会企业,将会结合互联网开发多种商业运营化模式,继而为公益源源不断地输血,而幸福家则会以公益性质的活动带来更具黏性的流量,反过来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

成都▪幸福家——互联网+ 社会公益, 赋能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以超市为公益活动阵地,成都幸福家组织策划“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社区群众爱国宣传活动

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因爱同行”2017 年网络公益十大“年度机构”的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中国众多社区实践中赫然走在前列的一支队伍。

一直以来,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基于社区问题大数据调研与统计分析,立足“互联网+ 社会公益服务”,致力成为囊括社区发展治理、社区融合、陪伴参与、帮困助残、养老项目的综合体式枢纽型公益组织。

为了真正解决社区问题,实现社区公益的可持续,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充分利用社区、社会资源,通过民主协商参与机制,推动社区内形成利益、价值、管理的未来共同体,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以打造陪伴参与式社区背景下的互联网社区公益,为传统社区营造及公益事业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模式以人为本

培养主人翁意识,为居民赋能

“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模式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从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居民个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区营造中参与是指整个过程中,居民更广泛的参与,这是成都幸福家在每个环节中的目标。

“参与”要求居民以个人的能力、时间、精力去呼应社区的某一项需求,充分发挥居民主体角色,而不仅是单纯的参加者。

“我们认为,社区营造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教练的角色, 社会组织在整个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不能喧宾夺主,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激活居民的主观能动性。”

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海波介绍到,“通过将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特定的活动阵地,与居民建立常态联系,社区自组织、社会组织两手抓,以居民融合的方式实现从自治到治理。”

目前,成都幸福家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暂定名叫“我爸我妈”的APP,并由其旗下的社会企业成都至善安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社区端的推广和商业运作。

该APP 受众定位于退休群体,以提供教学、社交、赛事平台服务等多种方式疏导他们的健身需求。

“这款APP 投入使用以后,我们会以运动项目和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分类和管理,让整个平台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同时,我们会借由这种管理方式挖掘社区中具有管理能力的骨干,赋予他们组织化,构建起线下的社团管理体系。”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品牌顾问、成都至善安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骁波介绍到。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以打造拥有“自我造血”功能,能够用销售额“供应”慈善公益持续开展的综合体,是成都幸福家实现有偿公益的

有偿公益,实现温暖可持续

社区问题繁多且复杂,仅靠一两次单一的公益活动, 并不能真正为社区居民解决实质问题。

只有扎根社区,同居民生活融于一体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怎样实现这样长远的社区公益,成为成都幸福家不断探索的新方向。

从慈善公益事业的现实可行性角度看,为了确保慈善公益事业的普遍可行、长远可持续,一定程度的“有偿”实际上必不可少。

毕竟,从“服务到受助”的慈善公益过程,也需要耗费必要的成本,社工也需要必要的生活开支。

因此,一味苛求完全“无偿”参与慈善公益,不仅会阻碍服务活动的照常进行,也不利于慈善公益事业的普遍推行。

基于这样对现实的考虑,

陈骁波极为赞成通过商业手法运作社区项目,将赚取的利润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用以贡献社会,“任何一个公益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其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

而这一想法早在2016 年7 月就以一种新的公益形式落地,当时成都幸福家联合成都市慈善总会, 主导研发了“互联网公益B2O 平台——微爱公益慈善超市”

在成都至善安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运营下,该超市除了给居民提供“柴米油盐”之外,还以超市为核心场地,集中开展各类志愿公益活动,让公益志愿“可见、可参与”

超市每月的收益在扣除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商品成本外,20% 注入‘社区基金’,用于保障社区困难群众的帮扶和志愿服务的开展,30% 反哺作为社区公益活动项目运营经费,剩余50% 则用于其他地方微爱超市的筹备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将会依托新开发的APP,从垂直领域出发,建立起具有强粘性的社区参与关系,为“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模式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陈骁波介绍到,“该APP 基于互联网标准模式,会积累这些忠实的用户实现大数据转化,而我们则会以合理的商业运营方式,赋予其自我造血的功能,将提取部分商业收益用以支持社区公益服务, 进而实现循环的可持续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社区营造背景下的互联网社区公益。”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品牌故事|带你走进:成都·幸福家!

组图/ 成都幸福家作为四川省唯一社会机构,获得中央网信办“因爱同行”2017 网络公益年度机构荣誉称

社区互联经济: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

在2018 年6 月23 日,成都市首次“社会企业理念及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专题培训上,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张海波代表旗下社会企业“成都至善安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到场分享了互联网如何为社区经济附能,促进社区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构思。

“成都幸福家作为社会机构将继续深耕社区问题,至善安和作为企业,则会结合互联网开发多种商业运营化模式,继而为公益源源不断地输血, 而幸福家则会以公益性质的活动带来更具黏性的流量,反过来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

但如何构建有效、合理的参与制度,搭建参与平台, 一直是打造社区互联经济的难题。

拥有社会机构得天独厚的社区群众资源,至善安和在

做好平台、做好信用、做强黏性方面有着极强的优势,在成为社区用户的“入口”时,还将会选择优秀的供应商进入平台, 并对供应商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生活。

以这样的方式,成都幸福家逐渐获得了居民越来越多的认同,成为了社区管理者争相效仿的优秀样本,截至目前,成都幸福家已拥有对口志愿者2000 余名,开展200 余个项目,服务居民达40 余万人。

未来成都幸福家将不遗余力打造有偿公益, 建设起成熟的社区互联经济,推广“陪伴参与式社区营造”, 让更多的社区伙伴、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为更多的人构建更好的生活方式。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七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