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什么是智能座舱?我们告诉你答案!

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软件研发总监杨劲松

智能汽车时代智能座舱引领未来科技

兴起于近两年的智能座舱,如今正发展为整合更多车身电子部件的复杂系统,以提供多频互动及更加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比如语音、指纹、手势等等,甚至融入云端智能,辅助驾驶。哈曼(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软件研发总监杨劲松认为,其创新的方向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用户体验,其次就是云端解决方案与辅助驾驶。但目前智能座舱的硬件设计基本上趋于同质化,其今后差异化将体现在软件能力上,而软件能力的核心又是用户体验。”
专家解读|什么是智能座舱?我们告诉你答案!

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都研发中心软件研发总监杨劲松


智能座舱三大创新方向

用户体验

指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机交互界面,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当一个用户在上车之前通过远程网络便能对自己的汽车状态进行诊断,进入汽车之后则会期望自己的汽车是一个有智慧的助手,在个性化的界面上,通过图像或者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操控,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也可以与座舱系统自动连接。

甚至在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还可以提供一些情景化的服务,如询问驾驶者,设置导航目的地,疲劳提醒、在线支付、停车共享等。

除此之外,哈曼创造了一个音响平台。这个音响平台是开放式的,提供语音隔离技术、3D 以及语音模拟。通过在汽车内部进行隔离,前排和后排说话可以不相互干扰。

由于哈曼可以融合第三方的应用生态系统,因此软件远程更新是打造复杂座舱系统必不可少的,因为传统的软件更新方式成本较高,每一次更新所造成的影响都会涉及到诸多方面,而这可以极大地减少环节成本。

为保证网络安全

哈曼鉴于诸多经验提出“5+1”的方案,进行全方位的防护,包括远程网络、近距离的无线网络等。

辅助驾驶主要通过算法,对不同场景的测试数据进行大量积累,最后进行优化。

目前,哈曼正力推座舱的平台化,主要支持高中端的三类产品,平台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高端系统和中端系统可以享用共同的硬件平台,低端系统有着另外一个平台,无论哪个平台都可以享受软件成熟的组件。

硬件系统的设计上

哈曼目前主要以中控系统为核心,再集成其他的电子系统,目前最高端的采用双CPU 的方案,最多可支持控制9 个显示屏, 基本涵盖车内所有的显示窗口。

如果处理器足够强大,哈曼可把更多的电子部件集成到整个硬件平台上,极大地为产品、成本、人机交互提供最大化的便利。

由于软件的差异化问题, 软件只有实现平台化才能被更多人接受。而底层的软件必须适应不同的处理器,因为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需求,处理器应有不同的规格。

对于硬件系统上层,由于座舱集成大量的电子系统,则必须在虚拟机的支持下在同一个软件系统里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比如可以使用安卓、仪表前座或后座可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专家解读|什么是智能座舱?我们告诉你答案!

汽车电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发生显著变化

座舱系统新挑战:技术管控与整合

由于座舱系统现在的复杂度已远远超出传统的中控系统或仪表系统, 对整车厂而言将面临大的挑战,如何做技术管控和整合?

为了减轻整车厂的压力,哈曼致力于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从云端服务到座舱前端的整套方案,并提供完整的云服务,同时针对前端的座舱系统,包括传统的中控仪表,这些关键的电子系统哈曼将为客户提供设计和生产。

过去3 年,哈曼将智能座舱从概念变成了现实,这是一个入端入门级的座舱系统,所有的电子系统、空调、仪表、娱乐系统都共享一个屏,有效降低了成本。

在玛莎拉蒂上做的高端座舱系统实现了真正的多屏系统和网络联系,整个系统应用层和交互都由哈曼设计,除此之外,哈曼在欧美已为PSS、奥迪开发量产版的高端系统, 在国内已为长城和北汽新能源开发操作系统。

如今哈曼与三星有着深入的合作,其半导体、无线通信、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在经过深度融入之后,将会丰富哈曼智能座舱的技术平台。

当前,哈曼的技术平台采用全球开发模式

在欧美、印度、中国都有不同的研发团队开发,为基础平台提供不同的硬件、软件部件。

全球共享可以针对全球市场,可以更快地把中国的需求或国外的需求相互引进。

哈曼力推平台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适应客户不同的需求,期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在成本、研发周期及座舱系统的高质量中间兼顾,满足客户更高要求的座舱系统。

现在国内很多的整车厂,尤其是传统整车厂都在加大新能源车的研发速度,对于座舱系统的需求也已经走在了这个行业的前列。

在中国为整车厂开发座舱系统时,哈曼已经逼近了高端。

未来,哈曼希望通过全球共享技术和更多的整车厂深度合作,为国内整车厂的新能源车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八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