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被低估的賺錢機會?


如何找到被低估的賺錢機會?


作者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近期在重新梳理知識體系,首先從小丫關注比較多的基金說起。上週梳理完這兩篇:

《投資中重要的幾件事,很多人都沒弄懂》

《什麼樣的人,適合基金定投?》

第一篇提到了“估值”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基金篩選中其實很重要,尤其是指數基金。因為基金本來就是由一籃子股票組合而成的,所以在掌握對指數基金估值的方法前,我們不妨看看如何判斷一家企業(股票)的估值高低。

今天小丫準備聊的,就是一些“估值指標”

如果你還沒弄懂怎麼分析企業報表、研究報告的話,在我們可以藉助一些“指標”來對企業做初步估值,去界定企業的資產價值,分析企業資產的盈利能力。

近幾十年來,被無數投資大師廣泛運用的估值指標有:市盈率、市淨率、淨資產收益率。

這些指標小丫以前都有分析過,今天再說得細一些。

市盈率


最常見的一個估值指標,其含義是我們每獲取1元的淨利潤,需要花多少錢。市盈率越高,要花的成本就越高,就越偏離其價值,買入就越不划算。

PE=P/E

市盈率=公司市值/公司利潤

從公式可見,影響PE值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分母“公司盈利”。

市值可能因為牛熊市大幅上漲或下跌,但企業的盈利能力正常情況是不會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的,因而在盈利能力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市盈率對企業進行估值。

在使用PE進行估值時,需要注意的是“低PE陷阱”。

何謂低PE陷阱呢?

比如有些企業股價不高,PE值低,但其實際經營狀況是在不斷惡化的,盈利能力逐漸下滑,不等於真正意義上的“低估”,就沒有什麼投資價值。

週期性行業,即盈利波動性大呈週期性的高風險行業,相對容易出現“低PE陷阱”。在行業不景氣時,企業的盈利大幅下滑,股價也會明顯下跌,比如今年的券商業。投資這類高風險、波動大的週期性企業,就不適合用市盈率估值,可以考慮使用市淨率(PB)進行估值。

市淨率


PB=P/B

市淨率=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市淨率代表的是每股淨資產的賬面價值,即買入1份企業資產,投資者要出多少錢。

從公式可以看出,影響PB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分母“公司淨資產”。

淨資產=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因而如果要採用PB估值,公司的淨資產則要相對穩定,即企業的總資產和負債要相對穩定。

如果企業的總資產要相對穩定,那麼公司的資產應該要是容易定價的有形資產,且要具備一定長期保值的能力,不輕易貶值。

何謂容易定價or不容易定價的資產?

舉個栗子:

一些無形資產價值高的企業,如具備獨特的品牌優勢、特殊的管理層影響力、長期研發費用投入等企業,使用PB估值有一定侷限性。

有些高科技產品製造企業,其產品如果沒有及時銷售出去,很快會被迭代的技術所淘汰,資產會快速貶值,也不適用PB估值。

如果企業負債規模不穩定,暴漲暴跌,也極易影響淨值產規模,使用PB進行估值也會不夠準確。

(如何看資產、負債變動情況?下期講企業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時會說明哦)

因為PB估值不考慮企業盈利變動,因而週期性企業如煤炭、航空、券商等盈利週期波動大,但淨資產情況相對穩定的企業,可以使用PB輔助估值。

淨資產收益率


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淨資產

如果用企業的淨利潤除以淨資產,則可以看出企業每單位淨資產可創造的收益。每單位淨資產創造出的收益越高(ROE高),說明企業資產的運作效率越高,經營能力良好。

更直白的說就是:投入一份資產,能帶來多大回報。

好比小明用100萬投入,一年能淨賺100萬,而小華投入同樣的資產的本金,一年只能賺50萬,自然是小明的資產回報率更高。

投資企業要投什麼樣的呢?自然是要投低成本回報高的那家。

從公式可見影響ROE的兩個因素為淨利潤和淨資產,這兩個因素又分別影響上面提到的PE(公司市值/公司利潤)、PB(公司市值/公司淨資產),

因而ROE也是衡量企業經營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作為我們對企業進行估值時的參考。

嚴格的投資者,在做估值分析時,為了避免單一使用PE估值法或PB估值法帶來的侷限性(如市值受投資者情緒或炒作影響,導致估值明顯水分),也會把ROE指標一併納入分析,從企業資產運作效率來看企業經營狀況是否良好。

如果一家企業的PE或PB低,但ROE數據良好,說明企業的價值很有可能被市場低估了。大家在看企業估值時,完全可以結合起來看。

指標侷限性


怎麼查看企業的PE或PB、ROE呢?

現在的數據分析工具發達,直接在股票交易軟件上搜索某個企業的股票代碼,然後點擊“更多”或“詳情”,就能看到這些估值數據,倒是不需要大家去做計算工作。


如何找到被低估的賺錢機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指標都只是判斷企業大致情況的初級指標,而非絕對指標。

雖然PE、PB、ROE這些估值指標很常見,但都有一定的估值侷限性!

為什麼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企業自身盈利週期性、資產定價等因素,“道德風險”在投資市場中一直不容小覷。

這三個估值指標基本會與企業淨資產、淨利潤掛鉤,而很多機構在核算PE、PB、ROE時,所借鑑的數據主要來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而在我們神奇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為了粉飾業績、穩住股價,在財務報表上造假的事並不少見,淨利潤和淨資產都太容易被操縱了。

所以,在使用這些指標去衡量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時,很大程度上我們也在賭企業管理層的道德沒有問題。

道德風險、政策風險,才是投資市場中最不可預見的高風險。

有人說“要在我們的A股市場做價值投資,非常困難”,這個論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為什麼小丫還要講這些估值指標呢?因為投資總要經歷由入門到熟悉、精通的階段。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估值,可能就會什麼漲買什麼。瞭解投資常識,可以使我們避開一些愚蠢的決定。

之前有小夥伴建議小丫不要講太多概念名詞,太枯燥了。實際上,小丫一直認為概念名詞可以作為我們知識架構的基石,由概念延伸到微觀變量,再由微觀變量去宏觀整個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在學校時,我們上的課大多與理論知識、概念解釋有關。

在投資操作時,獨立、準確的使用這些正確概念已經贏了一半。

“獨立思考並使用”:理解這些概念並弄透其侷限性(變量),什麼情況下該用,什麼情況下用了可能會有錯誤的結果,而不是“機械篩選”。

沒有什麼簡單易操作的神奇指標能幫大家一勞永逸的篩選出持久獲利的企業,

正如巴菲特所說: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敵人。

投資不是投機,大家想清楚了要做長期投資,需要更深入的去研究企業的方方面面,從掌握基本概念常識開始,堅定的學習下去。

今天小丫講的估值常識你都弄懂了麼?二三條是之前沒放出來的“寬基指數”、“窄基指數”介紹,今天一併附上。

本號所分享的一切內容,都僅作為知識科普和交流,不構成投資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