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他自嘲自己是個幼稚的成年人,但在他的攝影作品裡獨特的怪奇視角十分值得尋味,他在圖蟲·膠囊演講上和我們聊聊看似簡單的攝影作品背後的不簡單。

梁宗鎏(Puzzleman Leung ):生活在臺灣的澳門攝影師,擅長富有想象力和創意的 人像攝影。


自己挺幼稚的

有時候看看自己拍的照片和其他人比起來,覺得自己挺幼稚的,今年都 31歲了,還拍這種東西真的覺得自己滿好笑的。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我在臺灣的時候,很多不知道我是澳門人,但他們卻也很清楚我不是臺灣人。因為我本身的存在就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也許是氣場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長相的問題,但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口音的問題。

我去臺灣的原因主要是念大學,一開始也沒有想過當什麼攝影師,反而對平面設計比較有興趣。但後來平面設計也沒學好,也不太會拍照,但就覺得這兩個東西一定要選一個來好好學習,既然做設計要先有素材,那我還是先去拍點素材吧,結果拍著拍著都忘記怎樣做設計了。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先說說我自己當攝影師的這條路是怎樣走過來的。一開始學習拍照的時候,當然就是拿著相機在路上到處走走,看看有什麼決定性的瞬間發生,那時候揹著相機走在路上一整天,回家看到沒有幾張自己喜歡的,就會很容易自我懷疑是不是不適合走攝影這條路。

後來我試試把鏡頭轉向身邊的朋友,轉向自己的生活,

我發現這樣紀錄自己身邊人事物的這種拍攝方式是很好的攝影入門課,於是我就開始不斷的拍攝有關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很快我又發現,只是單純記錄身邊的朋友,好像有點太單調,於是我就開始叫朋友為我的拍攝做各種不同的嘗試。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大學畢業的時候做了人和熊公仔的作品,這是一組描述人和慾望的關係的作品,對比起後來的作品,這組作品的主題相對比較嚴肅。當我做這組作品的時候發現像這樣的拍攝方式是比較適合自己的。

大學畢業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幫朋友的衣服拍照,後來就有其他拍攝的工作,慢慢地發現自己成了以拍照為生的人。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攝影更重要的是表達

隨著對攝影資歷的增加,我對攝影這件事慢慢地有更深刻的體會。我意識到攝影除了用來記錄以外,對我更重要的是要表達我自己,我這個人,包括我的喜好、個性、人格特質等等。

因為攝影這個工具是最直接看起來又是最真實的,所以我喜歡用這個媒介去表達我想要說的事情。

既然對生活的地方已經壓倦了,又沒有什麼錢,只好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廉價的道具去完成自己的幻想。

從事攝影以來,我發現自己的攝影方向大概有幾個固定喜歡的方向。

把幽默感傳達給觀眾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觀察日常的事物尋找出他們獨特的地方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人如何在空間裡發生有趣的事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三方面的照片都不太一樣,有些讓人看了會有種平靜的感覺,有些看了又會讓人會心一笑,有時候卻又帶給人一種不太舒服的感覺,好像每個照片帶給別人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我現在之所以會拍這些照片,可能都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對物件和空間做白日夢有關,從小就喜歡幻想,最喜歡的動畫是小叮噹/哆啦 A夢。我曾經懷疑過自己這麼愛用道具拍照是不是因為看太多哆啦 A 夢的關係,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看。

我現在在臺北住了 10 年了,早就對這個地方麻木了,我覺得這對攝影師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沒有空間可以讓你產生靈感了,那怎麼辦呢?總不能一直去旅行吧?

後來我只好發揮我看哆啦 A 夢學到的東西,運用道具來協助我的拍攝。前面提到說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拍了熊公仔和人的照片,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陸續運用拍攝空間的環境和一些道具來加入到我的拍攝裡面。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是我最早期開始拍我的一個朋友的照片,在拍攝這一組照片的時候,除了一般的紀錄式手法以外,我還加入了很多擺拍的方式,加入了很多道具,運用了很多現場有的東西,指導他去完成我想要的書面。

很多時候這都是隨興發揮的,今天看到什麼或手邊有什麼東西覺得有趣的就立即拿來拍攝沒有想那麼多。那時候覺得這樣拍照挻快樂的,而且出來的效果也是自己喜歡的,所以就一直沿用這個方式去拍攝。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在一直以這樣的方式拍攝的同時,我也一直會想這到底是什麼玩法?我這樣拍照會不會很奇怪?後來也沒有想太多就一直拍了。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些都是大學剛畢業的作品,那時候很喜歡拍把人臉蓋住的照片,覺得那樣好像很好玩很袐,有種可以做什麼事都沒有人發現是我的感覺。

後來這個玩膩了,就去玩別的東西,每當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有什麼有趣的東西,都會先買回家,之後再想想可以把它怎麼玩。


發現事物的另外一面

當我一直在拍攝的同時,我也有在思考,現在我到底在做的是什麼事情,我發現我很喜歡改變物件他們在生活中本來的用途,或者是把他們加到另外一個東西上,這樣他們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新的東西。

奶油與 sim 卡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些 sim 卡是我和女友每次出國的時候使用的,這個奶油是我們坐飛機時附送的餐點我把它帶回家了。我覺得這兩個和旅行有關的東西放在一起應該是有趣的,於是就拍了這張照片。

東京魚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是我和朋友們在東京拍攝的時裝作品。那時候是我們幾個人第一次到東京拍攝,當然也不會知道什麼特別的秘密景點,所以就決定把其中一個地點設定在涉谷的十字路口,這樣每個人都會知道這是在東京拍的了。

那時候我就在想要怎樣才能讓模特兒和這個地方產生一點關係呢?如果只是直直的站著那就和旁邊的遊客沒什麼兩樣。

我覺得這些來來去去的人群很像海底裡的魚,每當紅綠燈閃過的時候他們就跟著他們的方向去走,於是我就讓模特兒手上拿著這個魚的包包,讓她整個人可以和這個地方產生一點關聯性。

三軒茶屋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也是另外一個和現場環境作呼應的例子,不過這次去的時候只有我和女朋友而己。我當初知道這個地方的時候是因為日本攝影師水谷吉法的作品,他有一張照片就是在這裡拍的,我就立即搜尋這個地方的位置然後就拍了這張照片。

這個猩猩要怎樣和她才能產生關聯性呢?小時候看的漫畫又發揮作用了,所以我們就在猩猩下面的全家便利商店買了香蕉來和合影。雖然現實生活中猩猩好像是不太會吃香蕉的。。。我現在使用的道具很多都是現實生活中很容易取得的,他們都很便宜,而且很多東西都很容易弄到。

衛生紙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我這個人從小鼻子就過敏,很常流鼻涕。我覺得紙巾這個東西在我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於是我就拍了這張照片,這個感覺有點像那個日本人無用發明的那種東西,但我覺得這個東西蠻有用的。

恐龍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張照片我一直都很喜歡,在我家裡還掛著它。這是一個滿靈機一動的想法來的。那時候買了一堆這種三角錐,很想把它們拍點什麼,一直想不到,不過就在要出發拍攝前,這個想法就突然在腦中想出來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因為哥斯拉這個角色的形狀從小就在我腦海裡,一直看著這種三角錐哥吉拉就突然跑出來了。

熨斗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這個紅紅的東西比較貴,我是在東京的一個美術館買的,它本身是一個書籤。它也是那種第一眼看到它就想買回來拍照的程度。住在東京的民宿的時候,我就翻翻住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我就找到一個熨斗,這個書籤剛好也是平平的,很自然的我就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起了。

拍攝當時還是覺得有點可怕的,但又覺得有點可愛,我蠻喜歡的,看照片的人可能會一直想翻開看看熨斗下到底壓死了什麼東西。我就是想要拍攝一些和別人不太一樣的照片,就算他們看起來好像很蠢、很好笑,但那的確是我想要的效果。

世界上的事物在他們的表像之下還會有很多不同的面向,他們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我就是喜歡發掘它們不為人知、不為世所用的那一面。

看著自己的照片,有時候會覺得我好像是在做裝置藝術的作品,相機拍下攝他們只是其中一個步驟而己。


關於攝影書和展覽的思路

我覺得攝影書是對照片最好的展示方式之一,所以這幾年我也有自己做過幾本攝影書、參加過一些展覽。2013 年的時候,那個胖胖的朋友要離開臺北去英國唸書了,所以我就整理了他的照片,做了一本書送給他。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編排這本書的時候我會先想如果整本書都是他本人的照片的話就會變成他的個人寫真集,那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加入了很多與他這個人的生活有關的照片,可能會是一些暗示性的東西,也可能是一些與他有關係的物件。

在編輯的時候,在照片的編排上有些用了生活碎片的方式,有些用了左右頁呼應的方式,主要還是想讓看到這本書的人有種輕鬆愉快,又帶點神秘的感覺。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去年夏天的時候,我為女朋友做了另外一本書。在做這本書的時候,我一開始的想法是想做一本厚厚的,有點像相本感覺的書,裡面會有很多照片。

在照片的編排上,很刻意的按照拍攝時間去放照片,從一開始認識,拍他的第一張照片,到之後出去旅行⋯⋯做了什麼吃了什麼的照片,然後按順序一直排下去,以去年夏天未知做一個暫停點。因為我想讓她每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好像在回顧一整年的記憶那樣,我覺得那會是一個蠻特別的感覺。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去年有為了這本書在臺北有參加一個小小的聯展,展場就像影片裡面那樣⋯⋯⋯⋯那個展覽主要是她的照片,裡面再加一點點我關於我自己的照片。展場雖然不大,但我還是想不只是把照片貼在牆上的那種感覺,於是就做了一些比較不樣的布展方式。

31歲了,還在拍這樣的照片?


事物在被拍攝的那一瞬間

也會爆發出自己存在的光芒

謝謝大家。


關於膠囊演講

在圖蟲,每天都有眾多攝影師分享他們發現或創造的動人瞬間。藉由互聯網的便捷,我們發現了許多活躍在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也被他們富有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深深啟發。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我們策劃了國內首個小型攝影演講活動——膠囊Talks。每一枚思想的膠囊,都濃縮著經由時間沉澱的智慧養分,它包含著攝影師之於創作的思考,之於過往的經驗總結,之於當下對於攝影的感悟。我們將邀請到分佈在不同領域、風格各異的優秀攝影師, 來分享他們的故事、感悟與思想,打開並釋放獨屬於他們的膠囊。猶如攝影在最初的時候,時間被定格封存在一個小小的膠捲裡——“經驗”與“思想”雜糅的精華,也被濃縮封存在一枚枚時間的膠囊中。我們等待著,心懷熱愛的人,來開啟並一同攝取。

【圖蟲·膠囊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