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满满都是“互联网”的味道,品牌叫嚣的日子还有多长?

农业界总有那么几款明星产品,引起大家追捧和效仿,标签大概就是:

火爆、高价、买不到。赶上机会,这样的明星产品小马哥还是买来尝试一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个人感受有些产品味道不尽人意,甚至是失望,毕竟再牛的广告还是要落到产品品质上。

褚橙口感只能排倒数,名人背书可以走多久!

一提到褚橙,脑海里闪现的第一句话绝对是:太贵了,吃不起!

是的,褚橙,就像一个富贵的代表。

橙子就是个橙子,精神飞上天,落下来还是个橙子。为何一种平常的水果会卖到如此高价呢,而且还千金难求?

褚橙精神打基础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褚老种的橙子能够卖得很贵,并非因为橙子本身有多么地过人之处,而重点在于褚老的个人品牌背书。褚老的江湖地位,褚老的励志人生,决定了褚老的橙子必须卖得比一般人贵。

褚橙又名“励志橙” ,它被人赋予了褚时健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从人生低谷到人生制高点,85岁的褚老,用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

农产品满满都是“互联网”的味道,品牌叫嚣的日子还有多长?

所以,一开始基本都是60后企业家之间的相互传播,这些人他们对禇老故事比较了解,他们会参与到整个传播中来,并且有很多人把禇橙买回去当做自己企业的礼品和员工福利。借此鼓励朋友,鼓励员工,现在奋斗还不算晚。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褚橙,就这样有名气了。

质量下降,品牌受质疑

我记得前几年我看过一篇报道,是褚老在山上,为记者讲述他的橙子与别的橙子的不同之处:皮薄个大,口感合适,纹路清晰等等。

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褚老妻子回忆,他一年至少有360天是在山上的,每天观察橙子的样子,有没有病果,有没有坏果,一个80多岁的老人如此用心,种出来的橙子质量当然不差。

但是,褚橙的质量每年都在下降,价格浮动颇大,今年更是得到这样的反馈:褚橙甜度还算可以,可是非常的塞牙,渣很多,个头比往年的小很多。

质量问题的出现,让消费者一再怀疑褚橙的品牌,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气候原因,也可能是分拣标准不完善,但是农产品品牌打造上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农产品产品超越褚橙,真心希望这个代表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品牌回归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信心,抵抗进口浪潮冲击。

复盘经典不成功,十元一个的潘苹果出路在哪?

烟草大王的“褚橙”之后,“名人水果”市场越发热闹,企业家开始频打家乡牌、公益牌。此时地产大亨潘石屹为家乡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代言,不收取任何费用,主要是解决当地苹果滞销的问题。

然而这些后来者却没能再创造出一个让人满意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直言,褚橙只是个意外,无人能够模仿

情怀只吃一次

“我可能会买,就当是买了个水果中的‘名牌’嘛!会不会继续买,肯定取决于好不好吃。如果味道不行,品牌做得再花哨我也不会再买,也不会送人。”

价格贵是其中一个因素。这也是营销驱动运作的农产品品牌的一个共性。然而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本身做支撑,消费者有可能为情怀和故事买一次单,却不见得会买第二次。单靠营销只能成为热点,不能成为生意。

农产品满满都是“互联网”的味道,品牌叫嚣的日子还有多长?

品牌化并不等同于名人化

前者的核心是产品质量,后者则更多是一种短期传播效应。名人赋予了水果很高的知名度,可能引起一时的热销;但是能热多久,则取决于消费者的口碑。

俗话说的好:没有卖错的,只有买错的,虽存在狡辩之嫌,细细深究终有大智慧所在。在这琳琅满目的商品社会,也需要广大消费者练就出火眼金睛方能一购自己满意的东西。

寄语

中国农业的未来,不是你的玩法如何新颖,而是你或者你的产品如何让消费者信任、忠诚。

农产品具有非标准化的属性,农产品品牌的打造既困难又难以持续。打造爆款对于经营农产品电商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爆款仅起到引流的作用而已。真正能让这门生意长久的,还是产品和服务。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农产品电商才能迎来大发展。

褚橙也好,潘苹果也罢,销量的下降反而能让过热的市场冷静下来,关注重点不仅是营销,还要回归初心,保证产品本身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