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去杠杆,是财政去杠杆还是金融去杠杆?去杠杆搞到股市暴跌、债务违约,哪一个部门需要背锅?

从今年7月开始,中国出现了一场罕见的神仙吵架。“耍流氓”、“夺权了”、“从犯”、“小国央行”,就在央妈与财爸吵得不亦乐乎时,国务院悄悄放出了一大招,字里行间都像在为今后的去杠杆路径一锤定音。

这份改变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命运的文件,将申报建设地铁的经济总量、财力门槛提高3倍,并设下了一个软性指标:债务率。

瞬间,有8个城市的地铁梦裂为碎片,6个城市留级察看。活下来的,奔走相庆,出局的,痛哭流涕。那些按照地铁远期规划图重仓土地的开发商,囤积所谓地铁房的投资者全部被打蒙了,多少人的命运就此而变。

国家的拐点已到!这个地铁游戏规则的变动,其实正是政策风向巨变的前奏。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该文件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其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继续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并在总结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有需求、政府有能力、线路有客流、数据易统计’的思路调整了城市轨道交通准入条件。”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迁说。

申报建设地铁城市新要求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门槛双升!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保持有序发展,对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引导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公益性特征明显,部分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对实际需求和自身实力把握不到位,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债务负担。

相较于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底线”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申报轻轨城市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底线”则分别从60亿元、600亿元提高到150亿元、1500亿元。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严格审核把关,未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申报条件的建设规划一律不得受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如地铁每公里造价动辄七八亿元以上,运营期还需要长期依靠财政补贴。因此,需要统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地方政府财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表示,“公共财政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城市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2003年以来,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征地拆迁费用的上涨,使得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造价已经大幅提高。十几年前的建设申报条件已经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还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已经国家批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得变更,规划实施期限不得随意压缩,并进一步明确了规划调整和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条件。例如,建设规划调整应在完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予以统筹考虑,原则上不得新增项目。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

“从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43个城市来看,基本上能够达到新的申报条件,说明调整后的指标既充分考虑了减小对已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的影响,又兼顾了对新发展城市的‘门槛’作用。”刘迁说。

增加近期客流强度指标,对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有财力,就能建造地铁吗?当然不是。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对比2003年国务院81号文件可知,地方财政、GDP的要求提高了3倍门槛,人口要求从“城区人口300万以上”改为“市区常住人口300以上”。

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很多文章都搞错了“市区常住人口”的概念,有的用了全市的常住人口,有的用了城镇化人口。

其实按照住建部的标准,市区常住人口,是指城市行政区区划内的人口,不包括管辖的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市。

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657个城市,只有44个城市获批建设地铁。新规一出台,就直接淘汰出去了8个城市。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包头和兰州是经济上不达标。这几个城市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位于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增长较为乏力,有的地方还刚爆出数据造假,完全是黑洞般的存在。这些地方硬撑着上地铁也只会是留下一屁股债务。

南通、洛阳、温州、芜湖是常住人口不达标。建不了地铁。南通、芜湖和洛阳还可以把锅甩给长三角和大郑州,谁让你们这些老大哥的虹吸效应太强,我们的人都被吸走了,都是人口净流出。

虽然大温州的皮革厂名扬天下,每年都能拐到民工兄弟来安寨,但下边的县市经济实在太雄厚,来的人都扎到郊外去了,而市区没留。

8个出局的城市现在的地铁里程都还是零鸭蛋呢,有的刚搞了剪裁仪式,铲了几把土,有的还在地下拼命挖挖挖。

动工很久的,估计不会贸然停下,还没动工的凶多吉少。像南通地铁1号线开工超过半年,目测不会受影响,远期规划的3、4号线怕是彻底没戏了,至少未来几年内都不会有任何动静。

不知道当初那些急忙打出地铁上盖的开发商,现在有没有觉得脸上火辣辣?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咸阳、银川、西宁、扬州这几个地方也是挺惨的,地铁规划已经进入申报流程,就差临门一脚,新规一出来,直接哭晕在了厕所。

就在南通等地方哀鸿遍野之时,唐山、淄博、泉州的论坛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中国人刚刚赢了世界杯。

他们拿着自家的条件去对比国务院的标准,简直是越看越开心。全国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超过70家,市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就只有40多个。

门槛之高,一下子就踢掉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剩下的名单中,汕头(2350亿)、云浮(840亿)地区生产总值不达标,淮安(230亿)、邯郸(220亿)、临沂(285亿)、保定(238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达标。

所以抛开存活的不说,接下来有资格的,就只有唐山、淄博、泉州三个城市。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据说唐山为了迎来地铁时代,已经准备很久了。像抗震纪念碑对面的时代广场,就预留了地铁接入口和地面入口。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这样算下来,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上,也就只有39个城市获得建地铁的资格。简直比中新股还难。

全国城市债务率

今年3月有新闻报道称,发改委正在就调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申报条件细则征求意见,其中有一条涉及到债务率:

上一年度政府债务率超过100%、120%的城市,城轨交通项目的财政出资比例分别不得低于60%、80%;政府债务率超过150%的城市,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批准新开工建设项目。

52号文下来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条。不过,7月17日,发改委发言人向外界透露了一个高层的态度,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没有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的项目,以及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不批准或暂缓批准新开工项目。

这个要求并没有列入正式文件,而是作为内部规定。这说明债务率超标不是硬性指标,而是一个软性指标。

所谓“不批准”或“暂缓批准”,前者是真的不批,你怎么求都没用,后者是缓一缓还是会给你批的,别太着急。中央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到底批还是不批,取决于这个城市的谈判斡旋能力,以及在中央心目中的地位。

数据显示,我们看到39个有资格建地铁的城市里,有6个城市的政府债务率超过国际通用的警戒线100%。(兰州数据不全未统计)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当年综合财力。综合财力是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政府性基金总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的总和,包含了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上年结余等。

真正债务率爆表已获批城市,只有贵阳、昆明、大连、哈尔滨,而还未获批的种子选手中,只有淄博笑到最后,唐山(152%)、泉州(131%)希望渺茫。

这6个城市虽然不像呼和浩特、包头城市那样被直接“淘汰出局”,但怎么都要“留级察看”。

像无限逼近100%西安,有国家中心城市这层黄袍加持,相对机会更大。其他非国家战略层面的城市,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城市新排名

以前,我们常用行政等级、房价来给城市排序,弄出一二三四线榜单。

其实这两种坐标系都各有不足。前者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后者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单独采用一种指标,都会有些偏颇。

我们不妨用一种同时吸取两种体系长处的坐标:地铁指数。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市区常住人口、债务率,这四个指标分别考量了一个城市的财力、物力、人力、压力。每项指标都达标的城市,真的是屈指可数,需要官方和市场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相对均衡才可以。

地铁指数更能反映出城市的综合实力。结合国务院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我们制定出一个全新的城市等级表。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一锤定音!国务院放大招,600多城市的命运即将改变

地铁运营里程与城市规模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地铁每公里建设成本7、8亿元,按规定地方配置资本金要达到总量40%以上。

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

这种政策的变向也不是无迹可寻。最近央妈和财爸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的掐架,就提前释放出了巨变的信号。

这两年,为了消除泡沫,央妈的金融去杆杠搞得很猛,资管新规一下去,通道、嵌套都被关进了笼子,银行系统日子过得紧巴巴,对实体经济融资剧烈收缩,引得股债汇三杀,市场叫苦连天。

财政去杆杠却动静不大。相反,地方政府还通过国企、城投平台继续加杠杆,导致债务累增。由于财税改革跟不上,这部分的风险已到非常的危险时刻。

像前阵子某地级市威胁银行要对政府债务降息,否则就动用纪委清查。手段如此野蛮,反映出当下中国,地方政府与银行体系的博弈已上升到了史无前例的激烈。

高层对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下,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后果有了反思,财金体制迎来巨变的节点。将地铁建设条件提高3倍,不过是财政去杆杠打响的第一枪。

如此一来,很多资金不到位的城市就不能硬上基建了,盲目的投资减少,避免了地方过度超前建设,加重地方债务负担。

诸多消息显示,中央正准备摸底地方隐形债务。随着这个见不得人的账本浮出水面,从表外移入表内,各地政府的债务率将高度膨胀。由此,未来地铁梦碎的城市名单还会继续拉长。

现在股市动荡,金融市场也是债务连连。也许多年的经济泡沫之下就是一片荒芜。去杠杆政策的强制推行也将改变着全国城市建设节奏和生活在城市之中的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