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幫忙帶孩子,99%的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讓老人幫忙帶孩子,99%的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1-

前段時間,參加完爺爺的葬禮,我便帶著麥子回了孃家。

麥子現在特別愛動,在沙發上,腿上來回的擰巴,一會拿這個東西,一會伸手要那個東西。

有時,會吭吭唧唧的哭鬧,就連餵奶也不起了作用,嘴裡含著,兩隻手在眼睛上不停的揉、搓,直至兩眼通紅還不肯放手。

我知道,她是在發出想睡的信號。

我會抱著她,在客廳裡,臥室裡來回的穿梭,走來走去。最後幾經折騰,我全身的力氣常常被她消耗的所剩無幾。

和她姥姥會換班抱她,她人小,事卻挺多。一個人抱著,一個人逗她。

所以我深刻的體會,生孩子不容易,帶孩子更艱辛。

讓老人幫忙帶孩子,99%的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2-

每天午飯後,我們常帶她到小區對面的公園裡玩,這裡有許多的運動器材,是老人和小朋友的聚集地。一眼望去,多是50,60多歲的爺爺奶奶推著小車,牽著孫子。

無論你身處何地,老人幫忙帶孩子彷彿成為了一種特別普遍的現象。

記得有天下午,我們帶著麥子在公園裡溜達,姥姥抱著她前面走,我跟後逗她玩,一陣咯咯大笑後又伴隨著興奮的尖叫聲。

小絨軟的臉蛋上擠出的笑容,將兩邊的臉頰堆起兩個肉疙瘩,旁邊的一個奶奶說,這孩子多好,胖乎乎的。當我們都在笑她的時候,她的眼睛被另外一處風景吸引住了。

我們順著她的目光,移到了遠處。原來一個3歲左右的男孩,手中拿著一枝柳條,在小河邊的水面上劃來劃去,河水順著這股勁,捲起層層漣漪,泛起陣陣波紋,在午後的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的美麗。

河水並不深,周圍也沒有柵欄。

姥姥看到後說:“ 看,這誰家的孩子,這麼頑皮,也沒個大人操心。 ”

我在旁邊附和著,環顧了一下四周,一群爺爺奶奶,有個圍在一起打牌下棋,有的坐在一塊聊天,有的在器材上運動健身,有的顧著照看自家的孫子,孫女。所有的人,都在忙活著自己的事。

一陣牌場換人,擋住了我的視線,當我再次看到三歲的小男孩時,一個高高的老爺子,一手拽著他往岸上走,另外一隻手抱著看起來只有5個月大的孫女。

好不容易,將男孩拽上岸,他一溜煙的又跑到了運動器材上,一會又跑到河邊的亭子裡,一會又跑回了這個小河邊,老爺子擠過人群蹣跚的跟在後面,懷裡的孫女嘰嘰喳喳的叫,那一刻,我看到了老人的力不從心,和氣虛喘喘令人心疼的模樣。

他們歲數已大,爬高上低,活潑好動的這麼些活,多數源於愛自己的子女,才擔起看孩子的這一份辛苦和勞累。

星姐說,我們終於明白,以前我們想當然的吐槽,老人養孩子這那不好,橫豎不對的時候,卻忘了在我們上班跟同事吃飯喝茶侃大山的時候,是我們的爸媽在家裡全天神經緊繃著幫我們看著孩子,一年365天,全年無休。

這種愛與呵護,從未有人提起,卻一直被我們視而不見。

-3-

孩子成為了家庭的源泉,帶來了很多的幸福和快樂,同時也會平添出了許多的煩惱,比如說婆媳矛盾。

小貝,是我之前的一個同事。

生完孩子後就做了全職媽媽。眼看著孩子兩三歲了,她想返回職場試試,就讓婆婆幫助來照顧孩子。

長時間在農村生活,老人的生活飲食習慣和衛生情況已經根深蒂固。

就如婆婆吃飯時吧唧嘴,吃過飯後,抄起衣服袖口一抹嘴就完事了。

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學東西的時候。看到奶奶這麼做,他覺得新奇,也跟著學。慢慢的孫子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被小貝發現後,便指責婆婆要正確引導。

婆婆哪裡允許自己受這樣的委屈,自然是不樂意,在家裡連哭帶鬧了兩天,兒子勸也勸不住,最後小兩口實在沒有辦法,便又讓婆婆又回了老家。

在這之前,一家人和和美美,每逢年過節,小貝都會給婆婆打打電話,聊聊天,婆媳之間相處融洽和美。

我們總是這般矛盾,想讓老人帶好,又想他不沾染任何壞習慣。

而兩代人真正的生活在一起,面對各種家長裡短,才發現除了需要彼此的理解,還要有包容,忍耐和接納。

-4-

現在的孩子,爺爺奶奶都能寵成個小皇子或者小公主。

熱播的《媽媽是超人3》,黃聖依的兒子安迪,三個月就由奶奶帶大,安迪喜歡滑雪,奶奶為他建了一個滑雪場,安迪喜歡出去玩,就給他建了一個遊樂場。

有網友稱讚,她是本年度最酷的奶奶,但同樣也令我們焦慮,這樣嬌慣起來的孩子真的好嗎?

在知乎上,有個熱門的話題:孩子是否給老人帶?

而榜上有名的多是表示擔心,原因是隔輩親,老人會無條件,無規則的寵溺孩子。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丟掉自己的角色和責任。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要親力親為,才能瞭解孩子的內心,保護他的脆弱,照顧他的情緒,引導他的教育。

如果真的需要爺爺奶奶輔助照顧,請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感恩。也請你授權他們照顧時,多一些信任,相信他們能帶好。不然,你自己帶嘍。

一個家一定因為和諧而幸福,不同的年代定會存在不同的育兒觀念,所以委婉的溝通方式,是必要的。相互的體諒,是必須的。彼此尊重,是一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