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還在單一化?螃蟹三種生態混養模式+技術你值得擁有

 

水產養殖還在單一化?螃蟹三種生態混養模式+技術你值得擁有

“河蟹+鱖魚、河蟹+黃顙魚、河蟹十翹嘴紅鮊”三種生態混養模式。

  一、池塘條件

  1、池塘為四周開溝築圩的提水大塘口,池深1.5m,灘面水深 1.2m,四周用石棉瓦圍欄作為防逃牆。養殖區域遠離汙染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環境條件符合 GB l8407.4要求。

  2、模式I為“河蟹+鱖魚”,面積47.33公頃;模式Ⅱ為“河蟹+黃顙魚”,面積106.87公頃;模式Ⅲ為“河蟹+翹嘴紅鮊”,面積40.4公頃。三種養殖模式的池塘條件、基礎設施等基本相似。

  螃蟹養殖:河蟹養殖全程病害防治措施

  二、池塘準備

  1、池塘清整

  包括池埂修復、清淤、消毒等。上一個養殖週期結束後,排乾池水,挖去過多的淤泥(僅留10cm~15cm),讓池底日曬和冰凍20天以上,然後經過濾注水50cm左右,分別用溶化的生石灰150Kg/畝與浸泡的茶麩50Kg/畝全池潑灑消毒。

  2、肥水

  目的是培育水體中用於養殖前期的基礎餌料生物,可用經過腐熟的有機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水深30cm~40cm處,上面用底泥封蓋,讓其在池中慢慢釋放,肥料用量為300Kg/畝左右。

  3、移植水草

  目的是增加河蟹的隱蔽場所和作為河蟹的植物性餌料,水草種類包括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水花生等,水草覆蓋面積達池塘面積的60%~70%。

  4、投放螺螄

  螺螄可作為河蟹的天然餌料生物,也可以淨化水質。在清明前,每畝水面投放鮮活螺螄250Kg左右。

  三、苗種放養

  1、苗種來源與規格

  蟹種由附近稻田培育提供,規格160只/kg;鱖魚為當年早繁魚苗經20天左右強化培育的夏花,規格為體長6cm~9cm;黃顙魚、翹嘴紅鮊為一齡魚種,規格分別為體長5cm~8cm和體長12cm~15cm;青蝦為存塘的隔年幼蝦,規格為體長2cm~3cm。

  2、放養時間與密度

  三種模式的蟹種、幼蝦於2月~3月間放養,放養密度分別為500只/畝和3 kg/畝。模式I中鱖魚於5月底放養,放養密度16尾/畝,同時於6月初放養體長2cm左右的鯽魚夏花l kg/畝(作為鱖魚的餌料魚);模式Ⅱ中黃顙魚於3月初放養,放養密度300尾/畝;模式Ⅲ中翹嘴紅鮊於3月底放養,放養密度30尾/畝,同時於7月初放養體長3cm左右的鰱魚夏花1.5 kg/畝(作為翹嘴紅鮊的餌料魚)。

  3、運輸和消毒

  蟹種用密網袋盛放,魚種用塑料袋盛放並充氧,用汽車運輸,運輸時間為3~5小時。蟹種用25ml/m³福爾馬林浸浴30分鐘、魚種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鐘後下塘。

  四、技術措施

  1、飼料投餵

  飼料有玉米、小麥、菜餅、南瓜等植物性飼料,淡水野雜魚、螺、蚌等動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飼料。投餵遵循“葷、精、青”飼料合理搭配的原則,根據生長階段、季節、天氣等因素靈活掌握投餵量,保證水生生物吃足吃好,切忌忽飽忽飢,並掌握“四定、四看”的投餵方法,採取池邊定點投餵與全池散灑相結合。

  河蟹養殖:白露過後河蟹養殖戶要警惕應激性損傷

  2、水質調控

  控制水體透明度在30cm~50cm,水色以清爽的黃綠色為好,溶解氧5mg/L以上,PH 7~8,氨態氮不超過0.2 mg/L,亞硝酸鹽0.02 mg/L以下。水位調節堅持“前淺、中深、後勤”的原則,即:前期保持淺水位以提高水溫和促進蛻殼;中期(特別是炎熱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解氧充足。日常自然蝕水、水位過淺時及時加水;水質過濃時及時更換新水,夏秋季保持勤換水。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水和使用光合細菌、EM菌、枯草菌等微生物製劑。

進口EM菌種--酵之源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自己發酵,畝調水成本低至1元左右。酵之源是把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組合在同一狀態,這麼多的有益細菌形成了複雜而又穩定的微生態系統。

  3、病害防治

  養殖期間,每隔15天分別用15g/m³生石灰和0.8g/m³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每100 kg飼料中添加15 g土黴素進行投餵,每天1次,連喂3天為一個療程,以防治腸炎病;水蛇、水老鼠、蛙類及蝌蚪、水鳥等及時採取誘捉、獵捕等方式予以驅趕或殺滅。

  五、試驗結果

  模式I

  河蟹成活率48.52%,平均規格163g/只,單產26.1 kg/畝;鱖魚成活率83%,平均規格600g/尾,單產7.01 kg/畝;青蝦單產5.49 kg/畝,其它魚類單產55 kg/畝。

  模式Ⅱ

  河蟹成活率 43%,平均規格172g/只,單產28.44 kg/畝;黃顙魚成活率72%,平均規格165 g/尾,單產17.8 kg/畝;青蝦單產5.8 kg/畝,其它魚類單產92 kg/畝。

  模式Ⅲ

  河蟹成活率51%,平均規格153g/只,單產31.21 kg/畝;翹嘴紅鮊成活率82%,平均規格750 g/尾,單產15.33 kg/畝;青蝦單產3.8 kg/畝,其它魚類單產78 kg/畝。

  三種混養模式畝產值分別為1874.65元、2298.45元和2117.00元,畝純收入分別為1081.55元、1199.20元和1125.10元,與同等條件單純養蟹相比,商品蟹規格提高20 g左右,增加效益350元/畝以上。

  六、小結與討論

  1、試驗證明,蟹池通過混養名貴魚類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環境中共生互補、共同生長,從而達到生態平衡,是實現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種養殖方式,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大力推廣。

  2、試驗的三種混養模式中,模式Ⅱ效益最好,這是因為黃顙魚的產量和價格都較高,河蟹的規格也較其它兩種模式大,主要是在試驗後期增加投餵了人工配製的軟性配合飼料 (飼料配方為魚粉35%、豆餅20%、菜餅15%、次粉15%、米皮糠10%、誘食促生長劑5%)。

  河蟹養殖:河蟹越冬期養殖五大關鍵措施

  3、鱖魚、黃顙魚、翹嘴紅鮊雖然都是以肉食性為主的兇猛魚類,但其食物結構有不同之處。鱖魚終生以鮮活魚、蝦為餌,主要攝食底層小型魚類(如鯽魚、泥鰍、羅漢魚等);黃顙魚在蟹池中除攝食鮮活魚、蝦外,還攝食人工投餵的螺螄或魚粉與植物性飼料混合料;翹嘴紅鮊在蟹池中主要攝食水體中上層小型魚類(如鰱魚夏花等),同時也攝食人工投餵的死魚或冰魚塊。因此,在蟹池混養中要儘量多考慮飼料問題。

  4、鱖魚對藥物較為敏感,故使用漁藥時要有選擇,並精確計算用藥量,尤其是高溫季節更要謹慎用藥,通常用低劑量或不用藥。同時,鱖魚易發生缺氧浮頭,如浮頭嚴重可導致全軍覆沒,因此,水質不宜過肥,可定期加註新水。保持池水清新和高溶解氧含量是混養成敗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