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以皇帝年號的時間順序,簡介如下:

1/福建建安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建安縣最初於東漢建安元年設置(治所在今福建建甌縣松溪南岸)。漢末天下大亂,先後在閩地設立三縣為建安、南平、漢興,意寓——建安初年,平定南方,漢室復興。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三國吳設建安郡,屬吳 會稽郡南部都尉。建安屬之併為郡治。晉惠帝時,建安郡屬江州(今江西九江),建安屬之併為郡治。

1913年,並建安、甌寧縣合為建甌縣,1992年10月撤縣建市。

2/安徽至德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至德縣的得名於唐肅宗李亨的年號。唐至德二年(757年),刺史宋若思奏析鄱陽、秋浦縣地置至德縣(治所今安徽東至縣梅城鎮),屬宣城郡。

五代吳國,至德(治今梅城)屬寧國軍節度使(治宣城)池州。

後改至德縣為建德縣。建德縣北宋屬江南路池州(治貴池,今池州市貴池區);南宋屬江南東路池州。

元屬池州路。明清屬於池州府。

1959年5月15日,撤銷東流縣、至德縣,合併組建東至縣,至德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3/江蘇寶應縣

寶應縣,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市,位於江蘇省中部。寶應秦時建縣,始名東陽縣、平安縣、安宜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公元762年,境內獲“八寶”獻於皇帝,唐代宗李豫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


4/江西興國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興國縣建縣始於三國,吳嘉禾五年置平陽縣,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以年號“太平興國”為縣名,至今已有近1800多年的歷史。“太平興國”為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

5/陝西淳化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北宋淳化四年,於梨園鎮建縣,修復唐代梨園舊城為縣城,以淳化年號為縣名。“淳化”也是宋太宗的年號。

6/江西景德鎮

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

7/福建政和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政和”為宋徽宗趙佶的年號。北宋政和五年,因進貢白毫銀針茶深受徽宗讚賞,詔改關隸縣,親賜為政和縣。

8/浙江紹興市

紹興市的聲名遠播,是得益於它的文化傳承,著名的文化古蹟有蘭亭、魯迅故里、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等。紹興古稱越、會稽郡、後又稱越州。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紹興”為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南宋建炎三至四年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

9/江西隆興府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隆興”為南宋孝宗趙昚的第一個年號。隆興二年,守臣郭祚以孝宗潛藩申請,下三省議,特用紀元之號,將洪州府賜曰隆興府。至正二十二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10/浙江慶元縣

“慶元”為南宋寧宗趙擴的第一個年號。南宋寧宗慶元年間發生韓侂冑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形成“慶元黨禁”。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南宋慶元三年,胡紘在家鄉析龍泉縣置縣中,曾親具奏章極力請命。同年十一月,寧宗詔準,並以年號賜“慶元”為縣名。


11/上海嘉定縣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嘉定”為宋寧宗第四個年號。南宋嘉定十年置縣,縣署設於練祁市(今嘉定鎮)。1958年,嘉定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1992年撤縣設區。


12/湖南寶慶縣

南宋寶慶元年,理宗趙昀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於此。

中國以皇帝年號命名的12個城市

1928年,寶慶縣複名邵陽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