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河南新蔡的程帅帅和陆勇一样是一个“药贩子”,只不过不同的是程帅帅代购的是艾滋病药品。治疗艾滋病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且现在的医疗水平仍无法完全治愈,只能在最大程度上通过药物缓解病情。

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我国现存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近72万,其中一大部分人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进口艾滋病药品价格,他们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去购买价格低廉、据传药效相近的“东南亚山寨药”。大量的药品需求促使了这些“神药”代购的出现,患者们去尝试各种各样的药物,他们把希望寄托于药品上,紧紧的抓住这一把救命稻草......

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去泰国买药的程帅帅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在泰国红十字会艾滋病医院门口。相比其他普通医院,该医院采用匿名就医,药价也更便宜。

一次志愿服务,让90后小伙子程帅帅的生活轨迹骤然改变:他辞掉在北京的工作,与同学相约,砸锅卖铁,靠8000元办起了“艾滋公寓”,为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免费吃住服务。他们的善举在微博上传开后,引起众人热捧,不断有人向他们捐款捐物,给“艾滋公寓”提供财力支持。

房东驱逐、遭人白眼……“艾滋公寓”启动3个月来,困难不断。2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艾滋公寓”主要负责人程帅帅说,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都要把这个免费公寓办下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痛心

艾滋患者无人照顾

热心辞职办起免费公寓

1月,回家过春节的程帅帅看到一条微博说,在安徽省临颍县人民医院里,有五个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濒临死亡,希望爱心网友捐款,给予患者及其家属一些实实在在的关怀。

在河南新蔡县长大的程帅帅,在县城读高中时就组织过爱心服务队,利用课余时间捡拾废品卖钱,到当地的艾滋病孤儿院,给艾滋病孤儿送去一些衣服和玩具,陪他们一起玩。

看到这条微博,程帅帅次日就动身,赶到临颍县人民医院,为这几名艾滋病患者当起志愿者。在医院里,程帅帅一边照顾患者,一边把掌握到的情况图文并茂地上传微博,呼吁网友捐款。

在照顾患者的两个多月里,程帅帅募得善款3万多元,他根据每个艾滋病患者家庭的贫困程度,把善款一一分发。

志愿服务期间,程帅帅发现,艾滋病患者的家属本来就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在医院看护病人,为了省钱,只能跟艾滋病患者一起挤在病床上睡,或者趴在病床上睡一会儿。

程帅帅冒出一个念头:要是有个专门的场所给他们居住,估计经济压力或精神压力会小很多。


热心

辞职办起免费公寓

今年7月,已经在北京工作的程帅帅,从艾滋病公益组织那里得知,作为河南省定点的艾滋病治疗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病人有数十位,一个20多岁的女孩得知自己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后,情绪很不稳定,又缺少家人照顾。


程帅帅坐不住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次被拨动起来,他说服高中好友曹小东,“别人说成名要趁早,我认为献爱心也要趁早。咱们爸妈都还健康,不需要我们照顾,我们也去做点善事吧。年轻就是资本,钱花光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两人决定租房子创办“艾滋公寓”。程帅帅辞掉北京的工作,赶回河南郑州,两人拿到攒来的8000元钱,开始四处租房子。

租房子当然是离医院越近越好,8月6日,程帅帅和曹小东通过寻找,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对面的居民楼租下了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屋。

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程帅帅左和曹小东在“艾滋公寓”宿舍。

“艾滋公寓”在5楼,面积不大,尽管有点破旧,但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大家将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在一间朝阳的卧室里,摆放了3张上下铺铁床,买来被褥和厨房用具。8月10日,“艾滋公寓”正式开张。

程帅帅通过电话、QQ、微博广泛宣传,发动志愿者寻找需要帮助的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欢迎他们来“艾滋公寓”居住、休息和做菜吃饭。

今年33岁的秦杰(化名),1995年在一个地下非法血站卖血时感染上艾滋病,父母将他赶出家门,他只好住在医院,仅临颍县艾滋病房就待了五年。没人照顾,他就在病房里自己做饭吃,被病友们笑称为“大孤儿”。

春节临颍县之行,秦杰在病房做饭的场景,让程帅帅很震撼。“艾滋公寓”一弄好,程帅帅就给秦杰打电话,并为他联系转院:“我们做不了太多,但你来了,肯定让你一天都饿不着,有地方住。”

秦杰来到“艾滋公寓”,在这里吃住。秦杰说,感染上艾滋病以来,自己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新蔡90后小伙上了央视新闻!辞职办起了“艾滋公寓”■ 程帅帅向大家展示HIV快速检测试纸。


开心

赢得病人信任尊重

来自河南淮阳县的艾滋病感染者乐伯,今年60岁,黑瘦,是一位老教师,被发现患上艾滋病后,街坊邻居远远地躲着他,就连他的子女都对他不闻不问,老人生活过得艰苦而凄凉。

当程帅帅告诉乐伯,他可以住到“艾滋公寓”里,大家可以陪他一起吃饭说话的时候,老人还不相信:“不会吧?我亲生儿女都怕传染不要我了!”

程帅帅和曹小东劝道:“乐伯,您是一个艾滋病人,我们会骗您什么呢?我们的‘艾滋公寓’就在医院对面的楼上,您去看看不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乐伯将信将疑住进了“艾滋公寓”。早上,程帅帅和曹小东为乐伯买来热粥、包子和油馍;中午,他们和乐伯一起做饭吃;晚上,他们就陪着乐伯说话,听他讲述人间冷暖。乐伯在医院治疗期间,在“艾滋公寓”住了7天。

临走,乐伯拉着程帅帅的手呜呜大哭:“孩子,我没想到,你们年纪轻轻就做这样积德行善的好事,你们让我又相信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你们给予我的不单单是照顾和帮助,你们给予我的,是对艾滋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慢慢地,前来入住“艾滋公寓”的人多起来。来自临颍县的张阿姨,尉氏县的刘大哥……“艾滋公寓”运行4个月来,已经接待了40多位艾滋病患者及家属。

“艾滋公寓”的开支也慢慢大起来。程帅帅一算发现,房租、网费、伙食、请人照看的薪酬,一年至少需要3万元。8000元积蓄很快花完了,程帅帅等人又去找兼职赚钱,维持“艾滋公寓”的日常运行。


揪心

艾滋公寓居无定所

办“艾滋公寓”,最让程帅帅操心的还不是钱,而是“公寓”居无定所。

开始选择的“艾滋公寓”地点,离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很近,方便在“艾滋公寓”居住的病人及家属来来回回。程帅帅对这个地方很满意。

没想到,房东得知自己的房被程帅帅租去作为“艾滋公寓”后,立即要求他们搬迁,还责怪他们为何不告诉实情。

程帅帅心里知道,在这个社会上,人们对艾滋病的误区太多了,但他感到无辜的是,房东是个医务工作者,应该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应该戴有色眼镜看艾滋病人。

就在这时,一位热心网友主动提出,自己在郑州西三环的一套房子可以免费提供他们使用半年。

程帅帅欢天喜地,连忙跑过去。这套房子离医院有十多公里,是套毛坯房,没水没电。不过,总算有个落脚的,程帅帅等人立即将家什搬过来,让“艾滋公寓”继续运行下去。“每天,我们陪患者走十多公里,到医院看病,很远,但有住处,也很知足。”

不过,一个多月后,他们又收到“逐客令”。原来当地派出所得知“艾滋公寓”开到这里,就找到房东所在的公司,说程帅帅等人的行为属于“非法集会”,要房东不要将房子租给程帅帅。“我估计,他们可能是觉得艾滋病人不好管理,还是待在医院比较好。”程帅帅说。

两人继续找房子,终于又找到一个住处,“艾滋公寓”得以继续办下去。程帅帅说,现在租房子,他们不敢跟人说是用来办“艾滋公寓”,也不敢对租金讨价还价,就希望房东能网开一面。


信心

创新病人互助模式

9月1日起,程帅帅等人通过微博,发起“小瓶聚爱”公益活动,希望人们每天拣一个饮料瓶,把卖瓶子的钱积攒起来,关怀弱势家庭,特别是艾滋病患者。

这个活动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到11月底,他们已经收到爱心网友的捐款近5万元。“我们每月都会在微博上公布详细的收支情况,接受公众监督。”程帅帅说。

有了钱,11月7日,程帅帅等志愿者又去开封尉氏县,花1.1万元给10个艾滋病患者送去电热毯、电热扇等物品,每户还送300元现金。

60岁的韩伯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艾滋病感染者,一个人住在断电许久的老宅里。老人每天都得吃药,但他已经分不清哪些药是中午吃,哪些是晚上吃。细心的程帅帅发现后,帮老人在白天该吃的药上画了一个小太阳,在晚上吃的药上画了一个小月亮。临走时,程帅帅还找了电工,帮老人把电给接上,还帮他支付了一年的电费。

12月份,程帅帅计划成立“免费豆浆站”,给住院的患者免费派送豆浆。他们还有一个更迫切的想法:今年寒假,发动志愿者走访艾滋病高发地区,帮艾滋病患者拍一张属于他们的照片。“他们被拍了不少照片,却没有留给自己的照片。我们想拍下他们的笑脸,洗出来后送给他们。”这些照片也会作为“艾滋公寓”成长的足迹保存下来。

平时,打理“艾滋公寓”成了程帅帅等人生活重心。“我们希望‘艾滋公寓’能发展成‘病人服务病人’的形式,请一些病人来帮忙打理公寓,让病人互相照顾。我们主要是对外宣传,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