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這兩封回信寫自1962、1963年,鄧子恢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在收到漳平永福鎮後孟村寶山農民黃國堆的來信後,百忙之中回的。回信字數不多,但一個“甚念”意味深重、情深意長,道出了對對方身體不適的擔心,喚出了那段最為艱難困苦歲月的深深記憶;一個“望多珍重”,流露出了盼望對方能早日康復的殷切心情,體現出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誼。

何以閩西莽莽群山裡的小山村農民會寫信給高居京城的國務院副總理,又何以日理萬機的國務院副總理會給一位福建偏僻小山村的農民回信呢,並還特意交待一省之長的魏金水幫忙解決些實際困難?這還得從那個如火如荼的血與火的年代講起。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閩西“阿慶嫂”翻身解放

漳平市永福鎮後孟村地處漳平、龍巖、南靖的交界處。這裡人口不多,地方偏僻,青山疊翠,茂林修竹。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裡的農民跟閩西其它地方的大多數農民一樣,生活異常困苦。

在離後孟村不遠的地方有個村子叫龍車村,這裡被人們譽為閩西紅色革命的“小莫斯科”,它是漳平的第一個黨支部、第一次革命暴動、第一個區蘇維埃政府誕生地。1928年夏秋之交,漳平永福龍車村的一批熱血青年,在龍巖縣(現新羅區)東肖鎮後田村做工期間,受到鄧子恢等人領導的閩西土地革命之聲———後田暴動的影響,喚醒了革命覺悟。後經鄧子恢、郭滴人等閩西著名革命領導人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8月,在鄧子恢的親自指導下,龍車村籌建了黨組織,成立了中共龍車支部,並組建了龍車革命赤衛隊。1929年為了打破敵人“三省會剿”,根據紅四軍前委蛟洋會議精神,8月初朱德率領紅四軍軍部和二、三縱隊出擊閩中,8月下旬從永春回師,重返閩西。8月30日擊敗張貞部張汝劻旅,進佔永福。9月初在永福,紅四軍派出幹部指導當地群眾開展革命鬥爭,在朱德的親自指導下,“龍車暴動”爆發了。暴動後,龍車村擴大了赤衛隊,成立蘇維埃政權,開展了分田分地。

“龍車暴動”的消息傳遍了包括後孟村在內的永福山山水水,喚醒了勤勞勇敢的後孟村人民。後孟村寶山包括黃國堆、陳寶英夫妻在內的農民都實實在在地獲得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土地,享受到了土地革命的勝利果實。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軍民魚水情深

 由於“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了黨中央,排斥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紅軍雖然經過苦戰,第五次反“圍剿”依然失敗了,中央紅軍主力被迫踏上了漫漫長征路,廣大蘇區隨後也相繼淪陷。永福鎮後孟村寶山也同遭此命運,但是它並沒有屈服,留在蘇區的黨和紅軍游擊隊依然在此堅持革命鬥爭。

1935年4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成立,張鼎丞為主席,鄧子恢為財政部長兼民運部長,譚震林為軍事部長,統一領導閩西南地區的游擊戰爭。1935年6月,鄧子恢回到永福檢查工作,主持成立了巖南漳縣委。1936年2月16日,巖南漳縣軍政委員會成立,魏金水任主席,陳朝盤任副主席,在龍巖、漳平、南靖開展遊擊鬥爭。

國民黨為了徹底絞殺我黨留在閩西根據地的革命力量,消滅紅軍游擊隊,連續發動了多次大規模“清剿”。在軍事上採取分進合擊、長追、堵截、駐剿的戰術;在政治上採取“移民並村、聯防保甲”的策略,妄圖徹底割斷我黨和紅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三年游擊戰爭,群眾是靠山。面對敵人的殘酷策略,以及敵人對群眾的嚴密控制措施,我黨和紅軍游擊隊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經常露宿在山上或山寮裡,堅持游擊戰爭。而勇敢的革命群眾則千方百計為紅軍游擊隊送糧、送情報,保衛黨的組織和同志的安全。後孟村寶山群眾特別是黃國堆、陳寶英夫妻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積極秘密支持紅軍游擊隊、配合開展對敵鬥爭。寶山也成為了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中共巖南漳縣委和縣軍政委員會重要的後方秘密基地。

為了支援紅軍游擊隊,黃國堆夫妻倆進行了簡單的分工,國堆主要負責採購紅軍游擊隊的日常用品等物資,寶英則負責接待紅軍游擊隊、傳遞信息和運送物資上山。為擺脫敵人的鐵桶封鎖,通過白軍的嚴密搜查,運送物資上山,黃國堆夫妻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想盡了各種辦法。有時他們挑著經過巧妙製造的雙層糞桶(上層裝糞便,底層裝糧食)上山施肥,機智地騙過白軍士兵的搜查;有時他們揹著小孩裝著去上山砍柴,偷偷地把山上急需的鹽巴藏在小孩下腹的屎尿布裡,躲過了白軍的搜查,把物資送給山上的紅軍游擊隊……

1936年4月22日,鄧子恢、魏金水等8人在石鼓嶺與白軍打了一仗,受傷一人。戰後的夜晚,他們像往常一樣來到黃國堆家中休整。由於當天下雨,大家的衣服都溼透了,陳寶英幫忙烘乾衣服,黃國堆煮菜做飯,鄧子恢則在灶前幫忙燒柴。飯後,衣服烘得差不多幹了。陳寶英憑著豐富的鬥爭經驗,敏銳地感覺白軍可能很快會來,趕忙催促鄧子恢等人趕緊上山。果不其然,鄧子恢等人前腳剛走,敵軍第三師一部後腳就到。他們把黃國堆家圍得跟鐵桶似的,大喊到“把紅軍交出來”。由於走得過急,鄧子恢等人落下一箱子彈、銀元一袋(約百餘元),駁克槍兩支。在這危急關頭,黃國堆夫妻不慌不亂,沉著應對,他們一邊把門關好,一邊果斷地、迅速地把鄧子恢等人落下的東西包好,沉入廁所裡,直到一切處理好,不留痕跡,才把門打開。敵人見門一開便荷槍實彈湧進來,四處亂翻,搜了好幾遍都一無所獲,直到天亮才怏怏撤走。到了夜晚,鄧子恢等人下山,回到黃國堆家,一進門便問:“寶英嫂,我們的東西呢?”感嘆道:“我們丟了這麼多東西,以後就沒有資本了!”陳寶英趕忙將鄧子恢落下的東西找出來交還,大家喜出望外。鄧子恢一面把東西收好,一面感激地說:“我們有了這些東西,便有路可跑了,你夫妻倆有這樣的忠實地愛護我們,我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隨著形勢的發展,鄧子恢根據閩西南軍政委員會的部署離開了永福。臨行前,為感謝黃國堆、陳寶英一家多年來的大力支援和無私幫助,專程來到黃國堆家,特地把穿過的棉衣送給黃國堆,把來往照明和辦公用的馬燈、手電、水壺等送給陳寶英做留念。鄧子恢、魏金水等人還曾寄存下一把不是很好用的槍,陳寶英把它秘密藏在穀倉的角落裡。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副總理的回信

 建國初期,心地善良的黃國堆夫婦獲知鄧子恢等一起戰鬥過的老革命還活著,並在北京、福州等地,非常高興,很是想念。但心知新中國剛剛建立,國家還很困難,考慮到鄧子恢等老戰友在重要崗位工作一定很忙,也就沒去聯繫。

1962年10月28日,由於年紀大了,對往事更是懷念,黃國堆才寫信給鄧子恢,回顧了一起經歷的崢嶸歲月,特別是那個艱險的夜晚。鄧子恢給予了回信。

1963年5月5日,由於年老體衰,加上生病,家庭實在困難,在家人的共同商議下,黃國堆方才提筆寫信給鄧子恢,一來聯絡情感,二來順便請求幫忙解決些家庭實際困難。鄧子恢收到來信後,趕忙給予了回信,信中專門交待福建省省長魏金水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同年,魏金水專程回到革命基點村寶山,看望革命群眾,一見到陳寶英老人,趕緊上前緊握住老人的雙手說:“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你像‘阿慶嫂’一樣,與敵周旋,保護紅軍將士和群眾,你就是閩西的‘阿慶嫂’啊!”給予了陳寶英極高的評價。

1969年,陳寶英病逝,享年60歲。黃國堆於1979年過世,享年79歲。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紅色基因代代傳

當年鄧子恢等人贈給和寄存在陳寶英家的棉衣、馬燈、槍支等,黃國堆夫妻都妥善保管和使用,特別是密藏的槍支,囑咐孩子們在家裡不要亂翻,更不能跟別人講。解放初,當年在此參加過鬥爭的部分紅軍游擊隊戰士還曾到她家問詢那把寄存的槍支,但十五、六年過去了,陳寶英也忘記了槍藏在何處。直到1979年穀倉壞了,拆除時才在穀倉角靠牆處發現,此時槍托等木頭部分已經朽掉,只剩下鏽蝕的槍桿。

黃國堆、陳寶英夫妻的女兒黃焦春、女婿陳文木傳承父母的革命精神,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把棉衣、馬燈、鄧子恢的回信等都捐獻出來。現珍藏於古田會議紀念館,定為三級文物。它們是鄧子恢、魏金水等人領導閩西三年游擊戰爭的實物見證。

棉衣、馬燈,在2017年福建省文物局主辦的“福建省紀念建軍90週年革命文物聯展”曾經展出,它教育啟迪著後人,要傳承革命精神,銘記黨的光輝歷史,銘記革命先輩的言行和事蹟,銘記我們的黨和軍隊跟人民群眾割不斷的血肉聯繫,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紅色故事」見證鄧子恢與閩西“阿慶嫂”夫婦間深情厚誼的兩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